丫丫电子书 >> 言情小说 >> 抗日狙击手TXT下载 >> 抗日狙击手章节列表 >> 抗日狙击手最新章节

108.同古巷战11

作者:架柴生火 下载:抗日狙击手TXT下载
    班长带头往前跑时,充分感觉到了巷子的狭窄,于是对身边的一个兄弟说:“你,跟我并排着,汤普森不要停,直接扫射就完了,其他兄弟,等我们俩子弹打完了,我们躲开,你们再开枪。”

    为了不惊动趴在地上的鬼子们,兄弟们也都没有回答。

    班长和身边拿汤普森的兄弟到了巷尾,两人不约而同地喊出了声,“啊——”子弹从两支汤普森地枪口火速喷射而出,鬼子们趴在地上,根本来不及起身,无数颗子弹打在鬼子身上,打在地上,打在墙壁上,打在鬼子们狂躁的神经上,这不是战斗,这完全就是地狱使者在给鬼子们招魂。正在抱着机枪枪托扫射的鬼子都没回头,后脑勺上就被子弹打出了两个血窟窿。肚子被子弹打穿的军曹勉强回头看了一眼,三颗子弹打中了军曹的面部,这可不是普通的爆头,因为军曹的脑袋瓜子就想一个熟透了西瓜被大铁锤子砸中了一样,毫不犹豫地就开瓢了。惨啊,可怜的大和子民,可恨的日本鬼子。

    班长和身边兄弟在愤怒的呐喊声中打完了一个弹夹,手指却都还在紧扣着扳机。

    枪声完全停止了,班长还在“啊——”地大声喊叫着。

    一个拿步枪的兄弟从身后拉了一下班长的胳膊,说:“班长,弹夹里没子弹了,鬼子也都熄火了,您也太不厚道了,连个鬼子毛都没留下,你们身后,咱们这一群哥们儿情何以堪啊?”

    “啊?没了?”班长停下了呐喊,卸下了弹夹,“这才七八个鬼子呢,还有伤的残的,老子还没打够呢,哪里还有你们的份儿啊。”

    彪子听到枪声完全停止了,就只有班长的喊声,从巷子拐弯处走出来,勐子和世红也跟着出来了。

    彪子他们往前一路走一路看鬼子被打得乱七八糟的尸体,到了班长跟前,彪子可发话了:“兄弟,我跑得气喘吁吁的,就开了两枪,打出去了两颗子弹,我这俩兄弟也就各自扫射了三秒钟,兄弟,三秒钟而已,你们俩倒好啊,一人一个弹夹,全给搂光了,还不过瘾,嚷嚷个不停啊。”

    “长官,我们十几个兄弟还没开枪呢,您瞧瞧,枪口都还是冷的。”班长身后的那个兄弟在叫屈。

    “不是,不能这么说吧,长官,这才叫坐配合嘛,哦,对,就是你们长官们常说的那个什么,‘联合作战’,对对,就是联合作战,哈哈哈。”班长给自己开脱着呢。

    “也罢,也罢,你们就把这几条巷子看好了,我们还忙着弄鬼子的坦克去呢。”彪子说完,带着勐子和世红就朝小河边走去了。

    “长官,这就走了?要是还有小股鬼子,再往这边引啊,别忘了哥几个都在这边眼巴巴地等着开张呢。”班长说完转身看着身后的兄弟,“别急,这城才守了几天啊,城外面鬼子还多着呢。”

    同样的巷战在附近的小巷子里几乎类似的发生着,做了充分准备的1139团的兄弟,在徐团长的统一指挥下,已经消灭了好几队进入各个小巷子的小股部队。

    西街上,江都户指挥的主力部队已经有一半的士兵通过了小河的桥,坦克正在往小桥上开,巨大的发动机声音,飞腾飞跃兄弟俩听得清清楚楚,可他们还不敢贸然行动,约定好了的,第一枪由杨中校来开,等待其他兄弟一起开火时,在鬼子坦克发射第一颗炮弹之前,就是哥哥飞腾从桥洞钻出去炸鬼子坦克的最佳时机。

    飞跃躲在灌木丛里,眼睛一会儿盯着桥洞口,一会儿盯着跟自己近在迟尺的小鬼子们。飞跃第一次这么接近鬼子,害怕自然是有一些,只是飞跃没想到的是,鬼子身上怎么就那么重的一股山羊的骚味儿呢。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抗日狙击手》最新章节! 作者:架柴生火所写的《抗日狙击手》为转载作品,抗日狙击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抗日狙击手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抗日狙击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抗日狙击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抗日狙击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抗日狙击手介绍:
1938年,武汉战役时,国军少校营长罗月松率部镇守大别山东麓,被日军猛烈炮火震晕,醒来全营弟兄阵亡,自己独自坚持敌后抗战,无意中缴获日军狙击手狙击步枪,在实战中成为出色的狙击手,偶遇国军执行特殊任务的别动队,协助别动队完成炸毁日军细菌武器库后,被日军狙击手击中,幸运地被新四军侦察连长胡彪营救,伤愈后参加新四军第五师二团的抗日斗争,并在二团组建特战队,担任特战队队长,充分发挥狙击手的长处,依靠各种特殊的作战,营救新四军机要人员,歼灭日军特种作战小队,打击日本侵略者,建立了显赫战功,顺利申请加入新四军,并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最终成长为我军优秀的军官。作者QQ:84921831,欢迎与我交流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