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言情小说 >> 燃烧的海洋TXT下载 >> 燃烧的海洋章节列表 >> 燃烧的海洋最新章节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临界点

作者:闪烁 下载:燃烧的海洋TXT下载
    第一百三十二章临界点

    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之后的好几年,除了在二零四七年再次出任总参谋长之外,牧浩洋基本上没有遇到重大考验。

    当时,在牧浩洋连任总参谋长的问题上,黄瀚林与黎平寇差点干了起来。

    黄瀚林的意思是,改变总参谋长制度,由参谋长集体决策制取代总参谋长,即由陆海空与陆战队的参谋长组建参谋长会议,所有重大军事决策都得通过参谋长会议审议,而总参谋长只是临时头衔,由国家元首或者是高层领导会议在战争时期授予,和平时期则由四位参谋长轮流坐庄。

    这一提议,立即得到了陆军与空军的拥护,陆战队也没有表示异议。

    事实上,黄峙博制订的军事改革计划中,就包括这一部分,即由参谋长会议取代总参谋长,避免个人决策造成负面影响。

    问题是,在黄峙博与腾耀辉担任总参谋长期间,都没能走出这一步。

    当初,牧浩洋是以陆战队司令的身份出任总参谋长,却拥有海军大将军衔。

    更重要的是,牧浩洋出任总参谋长的主要原因与第二次印度洋战争有关,即没有人比他更适合指挥这场战争。

    等到第二次印度洋战争结束,黄瀚林有了更多的选择。

    在他看来,至少戚凯威有能力顶替牧浩洋。

    也正是如此,黄瀚林才会在二零四七年提出改革总参谋长制度。

    问题是,黄瀚林的初衷不是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制度,而是要借此削弱总参谋部,让国防部掌握大权。要知道,国防部是国务院部门,虽然杜小蕾是国务院总理,但是黄瀚林的影响力更大。

    说得直接一些,只要军事权回归国防部,就等于落到了黄瀚林手上。

    也正是这个原因,担任军事领袖的黎平寇坚决反对废除总参谋长,而且提出了一个黄瀚林无法回避的问题,即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而在总体指挥才能上,仍然没有任何人有能力顶替牧浩洋。

    别的不说,戚凯威并不精通海战。

    要知道,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海洋是最重要的战场。

    根据这个理由,黎平寇坚持让牧浩洋继续担任总参谋长,至少在二零五二年底之前得维持现状。

    争论到最后,黄瀚林与黎平寇不得不各让一步。

    牧浩洋成功获得了连任的机会,只不过在二零五二年底之前,必须就建立参谋长会议的事情做出定论。

    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五年之内,牧浩洋得逐步把权力移交给国防部。

    按照这个安排,在建立了参谋长会议制度之后,总参谋部只掌握军队的战时调度与指挥权,其他的权力都将回归国防部。

    对牧浩洋来说,这也算得上是个解脱。

    用他的话来说,只有当上了总参谋长,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

    显然,肯定不会是个好滋味。要知道,黄峙博离开总参谋部的时候才五十多岁,而腾耀辉离开的时候也就六十多岁。当时,两人都有足够的精力继续干下去,也有足够的影响力留下来,可两人都选择了离开。

    到二零四七年的时候,牧浩洋的感受也一样。

    如果不是黎平寇挽留,他肯定会向黄瀚林提交辞呈。

    当然,让他留下来的,还有一份责任感。

    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二零五二年前爆发,中国的处境将非常艰险,而到了二零五二年之后,情况就会有所改观。

    牧浩洋非常清楚,如果他在二零四七年辞职,就算回去当海军司令,戚凯威与母祁铁也会联手控制总参谋部,而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不管是戚凯威、还是母祁铁,都没有足够的能力率领中**队取胜,甚至没有能力率领中**队渡过最艰难的战争初期。要知道,戚凯威与母祁铁都擅长打顺手仗,在逆境中反败为胜的能力非常欠缺,母祁铁甚至没有这方面的作战经验。

    二零五二年之后,随着中国的军事实力增强,牧浩洋就可以放心大胆的“退休”了。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牧浩洋不得不继续坚持下去,精打细算的花掉每一分钱,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军队,奉献给国家。

    二零五二年的元旦节,牧浩洋过得很轻松。

    年前,他就与戚凯威达成了协议,在七月份主动向元首提交总参谋部改革计划,而且任命章玉廷担任海军参谋长。

    在新的制度下,各军兵种都将取消司令职务,参谋长为最高指挥官。

    作为回报,戚凯威也承诺不会垄断总参谋部,而会给予章玉廷与庞跃龙相应的地位,确保海军与陆战队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牧浩洋在任期间制订的所有装备计划都将得到保留。

    按照戚凯威的承诺,至少在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他不会取缔海军与陆战队的重大装备发展项目。

    结果就是,过完元旦节之后,牧浩洋把海军与陆战队的装备计划重新梳理了一遍。

    事实上,这个时候,牧浩洋最担心不是戚凯威会不会兑现承诺,而是已经持续了十三年的扩军行动能否持续下去。

    到二零五二年初,中**队的总兵力已经突破了二百八十万。

    要知道,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期间,中**队的总兵力也只有二百二十万,而且并没有进行战争动员。

    只不过,扩军是这个时代的潮流。

    在二零五二年初,美军的总兵力在二百八十万以上,算上长期处于满员战备状态的国民警卫队,则超过了三百六十万,而中国的常备预备役兵力只有六十万,总量上还比美军少了二十多万。

    此外,俄罗斯的总兵力高达二百二十万,欧盟各国也接近两百万。

    随着总兵力增长的,正是年年走高的军费开支。

    从二零三八年开始,中国、美国与俄罗斯的军费增长速度就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在绝大部分年头都在经济增长速度的三倍以上。在二零四八年,中美欧俄的军费增幅甚至达到了百分之八十。

    十多年下来,全球军费已经增长了近三十倍

    在这十三年里,全球经济只增长了六倍。

    结果显而易见,巨额军费开支,成为了各个国家、特别是中美欧俄最大的负担,迟早会导致经济崩溃。

    以这个速度增长下去,最迟到二零六零年,军费开支就将占到中美欧俄中央政府总开支的百分之八十。

    这意味着什么?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和平时期维持占财政总开支百分之八十的军费,因为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只能维持政府的日常开支,在其他领域的开支,比如公共福利、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开支都将归零。

    显然,正常社会根本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肯定会爆发,而且就在这几年之内。

    按照牧浩洋在二零五二年初做的估测,如果下一财年的国防预算顺利通过,那么军费在中央财政中所占比重将达到百分之四十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超过百分之十六,只需要两年,就能突破极限。

    当然,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

    结论显而易见,只要军备竞赛持续下去,战争将在二零五四年底前后爆发。

    事实上,这与牧浩洋在对日战争之后做出的预测相差不大。

    问题是,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已经使中美两国筋疲力尽,也使受到牵连的欧盟与俄罗斯憔悴不堪。特别是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之后,美国的优势正在缩小,所以美国很有可能提前发动战争。

    当然,这里面还存在一个极为不安定因素:俄罗斯。

    根据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俄罗斯在二零五一到二零五二财年度的军费预算就占到了联邦政府开支的百分之六十,已经突破了引发世界大战的极限,而俄罗斯的经济承受能力明显不如中国与美国。别的不说,俄罗斯的军事工业基础远不如中美两国,因此国防开支中的很大一部分没有留在国内市场,对促进国内就业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而是通过军火贸易的方式流入了美国。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俄罗斯很有可能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点火者。

    如果说美国可以放弃印度,那么美国就绝对不会放弃俄罗斯。

    要知道,如果俄罗斯被中国击败,而且像印度那样遭受惨败,至少在未来十年之内美国别想在战略上压倒中国,而十年之后,美国更不可能在综合国力上超越中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中国成为全球霸主。

    可以想像,只要俄罗斯引发战争,美国就会参战,不会有丝毫迟疑。

    这些因素,让牧浩洋一点都不敢轻松大意。他能做的,就是利用最后的机会,完善军事力量。

    至于中**队在战争中有什么表现,那就不是牧浩洋所能决定的了。

    过完春节,牧浩洋放下了手里的工作,决定到基层部队走走,顺带考察前几年装备建设的成果。

    按照他的安排,等他回到北京,也差不多该离职了。

    当然,到基层部队走访,也能稳定军心,让官兵接受新的指挥制度。

    只是,还没等他动身,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就让他留在了北京,取消了走访安排。

    这件事情,与陆雯有关。

    第一百三十二章临界点

    第一百三十二章临界点,到网址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燃烧的海洋》最新章节! 作者:闪烁所写的《燃烧的海洋》为转载作品,燃烧的海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燃烧的海洋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燃烧的海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燃烧的海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燃烧的海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燃烧的海洋介绍:
“谁赢得了海洋,谁就赢得了世界。” ——牧浩洋 从默默无闻的小兵,成为海军元帅、海军陆战队司令,牧浩洋的传奇经历成为整个时代的写照。 从东海到南海,到广袤的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铁血军人再次成为民族脊梁,征战五大洲、四大洋,用鲜血书写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用生命捍卫华夏民族的尊严与荣誉。 (本站郑重提醒: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