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坐镇晋阳的冯大司马,则是派出前军,兵锋直指井陉,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意图
一时间,南至雒阳,北至晋阳,汉军全线压境,让河北压力大增
虽说即将进入最寒冷的隆冬季节,大雪彻底封山,对汉军通过太行山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同时也给予了防守一方的魏军极大助力和便利
但这些年来汉军对魏国造成的阴影,仍是让河北人心惶惶
不过相对来说,作为进攻一方的汉军,看似天时不济
实则也有一个意外的好处
那就是大雪封山后,汉军可以彻底地遮蔽战场,封锁消息,让太行山东面的河北,无从得知汉军下一步的动向
细作想要传送消息,那就得绕道雒阳
这么一来,不说关卡重重,就是顺利成行,送至邺城的消息也早就过时了
也就是说,司马懿得到冯某人达到晋阳的消息,极有可能是明年开春以前的最后一个消息
司马懿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的对手违反常理地挑选这个时候出兵,未必没有这个因素所在
所以说,冯某人还是想要利用这个时间差,搞什么阴谋诡计吗?
司马太傅有些忧心忡忡
当然,好消息是,因为大雪封山,汉国那边同样也很难得到河北的消息
太行山,就如同一团庞大的战争迷雾,遮蔽了双方的视野
接下来,就看双方统帅如何排兵布阵
不得不说,作为魏国最后的希望,司马太傅还是一个称职的对手
他不但在汉军可能突破河北的每个关口,都做了布置
甚至还能猜到冯大司马的几分心思
就在冯大司马派出的前锋抵达井陉,准备尝试寻找通过井陉的办法,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目光时,季汉镇东将军已经悄然抵达平城
与他同行的,除了率领虎骑军的赵广,还有刘浑,秃发阗立,步度根,刘豹等诸位胡骑义从首领
而前来迎接他的,正是平城护鲜卑校尉府长史,同时也是学院的首席大师兄,张远
“末将拜见镇东将军”
“无须多礼,起!”
镇东将军面容清冷,嘴里仅仅是淡淡地回了一句,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向着护鲜卑校尉府走去
张远连忙起身,跟在镇东将军后面
进入护鲜卑校尉府,让无关人员退下,镇东将军这才又开口问道:
“准备得怎么样了?”
跟着镇东将军迈入护鲜卑校尉府的大厅,张远听到问话,连忙回答:
“将军请放心,所有东西都已经准备完毕”
镇东将军毫不客气地坐到主位上,扫了一眼跟进来的诸将,示意他们都坐下,然后这才看向张远:
“塞外的情况呢?”
平城从高祖皇帝被围白登时起,数百年间,屡废屡建,一直以来,都是汉胡的分界线和争夺地带
甚至在平城北边不远处,现在还残留着前汉修筑的关塞遗址
从平城出发,越过山口,不用走多远,就算是已经进入了草原
“今年冬日来临之前,校尉府又派人前去扫荡了一遍,同时我们安插在没鹿回部的人传回消息,那边一切正常”
张远回答了一句,目光看了一眼刘浑和秃发阗立等人
负责扫荡的人,正是这两人
这几年来,平城大棒和大枣并用,生生把平城到居庸关靠近边塞的这一带,搞成了无人区
至于镇东将军提到的没鹿回部,则是拓跋鲜卑的核心部落索头部的姻亲部落
如今没鹿回部的大人是窦宾
窦宾这个窦,听说跟横跨两汉的政治家族扶风窦氏,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因为窦宾的父亲,传说是后汉雁门太守窦统之子
而窦统,又传说是窦章之子
窦章是谁?
扶风窦氏嫡系子弟,窦融玄孙(注:窦融是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至于窦宾的大人窦统为什么放着好端端的雁门太守不干,跑到草原上当个胡人部落首领,听说是为了避窦武之难
窦武,灵帝时的大将军,在“党锢之祸”时与与刘淑、陈蕃合称“三君”,欲除宦官,事败自杀,被枭首于洛阳都亭
当年窦武事败后,宗亲、宾客、姻属,悉被诛
就连时为太后的窦妙(窦武长女)都被软禁于云台
所以窦统为了避难,北亡草原,倒也说得通
如果说这一切是真的,那么窦宾作为窦统之子,身份可能确实不一般
当然,传言终究只是传言,是不是真的,谁也不知道
扶风窦氏经过窦武一事,本就已经没落,再加上当时朝政持续混乱,宦官弄权
紧接又是黄巾起事,天下大乱,关中自然也不能避免,到处都是军阀混战
在这种情况下,扶风窦氏能缓过一口气就算是难得了
想要重新恢复昔日盛况,做梦去吧,梦里啥都有
所以对北方草原上有胡夷自称是窦氏之后这种事,扶风窦氏表示我不知道我没听说:
只要你不跑到扶风强行认亲,你就说自己是刘汉之后都无所谓
当年孝愍皇帝(即汉献帝,孝愍皇帝是刘备给的追谥)从长安东归洛阳,胡人首领刘去卑护送有功
这个刘去卑,可是在孝愍皇帝面前说自己是光武皇帝之后呢,也没见孝愍皇帝把他怎么样
(注:刘去卑先祖是度辽将军刘进伯,在征讨匈奴时被擒,其子尸利,匈奴单于以为谷蠡王,号独孤部)
当然,窦宾想要攀附名门窦氏,借窦氏之名壮大自己的部落,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檀石槐死后,鲜卑分裂,内乱不休,大部落吞并小部落,小部落依附大部落,那都是草原上天天上演的事情
那个时候,几乎没有立足之地的索头部,正是依附于没鹿回部,一起对抗西部鲜卑
后来窦宾在与西部鲜卑的某次争斗中兵败,幸好被拓跋力微所救,这才得以逃回部落
窦宾为了报答拓跋力微,不仅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而且把长川之地划分给索头部
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拓跋力微不但壮大了索头部,而且还统领了拓跋鲜卑,一跃成为如今草原上最大的势力
同时也最有可能成为鲜卑族历史上的第三位雄主——前两位是檀石槐和轲比能
按理说,以没鹿回部与索头部的关系,两者之间应该很融洽才是
可惜的是,窦宾或许跟拓跋力微的关系很不错,不过他已经老迈了
现在掌管着没鹿回部日常事务的人,是窦宾的两个儿子窦速侯、窦回题
与窦宾相反,窦速侯和窦回题对自己的妹夫拓跋力微,却是颇有微词,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仇视
在他们看来,索头部能有今日之盛,全是因为当年没鹿回部的支持
真要追究起来,索头部还是没鹿回部的从属部落呢!
如今索头部兴起,不但没有报答没鹿回部,甚至拓跋力微为了显示自己的公正无私,在各个部落之间的纠纷中,从来没有偏袒过没鹿回部
一丝偏袒都没有!
这让没鹿回部非但没有从姻亲部落的身份中得到任何好处,反而是在其它部落面前落了几次面子
这样就算了,随着汉国势力不断深入草原,感受到威胁的索头部居然还想让没鹿回部加入拓跋鲜卑
也就是说,索头部想要让没鹿回部成为从属部落
果然,汉人的话是道理的:升米养恩,斗米养仇
大人当年真是瞎了眼,养了一头白眼狼骑到自己头上
那个时候,大人甚至还想着要分给拓跋力微一半土地呢,也不知道图个什么
所以几年前拓跋沙漠汗第一次到平城,在山口被没鹿回部刁难,也就理所当然的事情(第1169章)
窦速侯、窦回题接管部落以来,没鹿回部与索头部之间,已经是日见疏离
特别是拓跋力微与司马懿结盟以后,得到了司马懿许诺送出辽东之地,拓跋鲜卑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向东不断迁移
而没鹿回部则是被平城的榷场吸引,非但没有跟着索头部东迁,反而是不断地向平城靠近
张远作为学院的首席大师兄,呆在平城出任护鲜卑校尉府长史,除了本职工作,还有一个秘密身份
那就监视草原,收集胡人部落情报
拓跋鲜卑是山长的眼中钉,张远是早就知道的
这个眼中钉,并不是因为拓跋鲜卑与贼人勾结,而是要追溯到十余年前
当年山长在陇右时,这个胡人部落就不知死活地派人伏击过山长,想要抢夺山长手里的《武安君兵法》
张远当时还跟在山长身边,全程经历那件事情(第0711章,当历史遇到虚构)
别人不知道,难道身为山长的学生还不知道,什么叫心狠手辣?
也不知道面对今日名震天下的大汉大司马,拓跋鲜卑有没有后悔当年所为?
这大概也是他们宁愿与魏贼联盟,也不与大汉交好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对索头部的情报收集,张远是一丝一毫都不会放过
没鹿回部与索头部之间的恩怨,自然也是在调查中逐渐浮出水面
身为冯鬼王手把手亲自带出来的学生,就算是学不到自家师长深谋远虑的精髓,但在耳濡目染之下,好歹也能略知一二
通过拓跋沙漠汗直接在拓跋鲜卑安插钉子的计划已经失败了
但把没鹿回部当作跳板,很快就成为了第二个方案
最后一次肃清平城到居庸关一线的胡人,遮蔽战场,封锁消息,准备物资,这就是张远这大半年所做的事情
听完张远的汇报,镇东将军这才面色稍霁,点头道:
“做得不错”
然后目光转向其他人,不容置疑地下令:
“我们在平城只休整三天,三天之内,尔等诸部,必须做好开拔的一切准备”
众将一听,皆是凛然起身:“喏!”
三日后,刘浑和秃发阗立作为前锋,领军先行一步
作为主将的镇东将军,站在营寨外,看着辅兵正把各类物资绑到爬犁上
爬犁,似车无轮,似榻无足,覆席如龛,引绳如御,底平似犁,利行冰雪中
爬犁本是冯家冯小娘子的玩物
当年冯大司马还是凉州刺史的时候,收纳了不少从草原上南下的胡人部落
其中有一个叫索回部的小部落,因为鲜卑内乱,所以被迫从大鲜卑山(即兴安岭一带)一直流浪到凉州(第949章)
这个小部落之所以能引起日理万机的冯刺史的注意,是因为他们部落有鹿
用来拉车的鹿
这种鹿,是他们从大鲜卑山带出来的
耐严寒,力大可拉车,夜里视物如白昼
小冰河时代,连大江都能结冰,更别说北方的气候了
所以原本应该是生活在大鲜卑山一带的鹿,在这个时代,再往南一些,也可以正常生活
因为这种鹿体格大,力气大,又像马一样可以拉车,所以大伙称之为马鹿
大汉重新把河南地(即河套)收归版图,在凉州人工繁殖的马鹿,也可以迁到九原培育
至于从九原到平城,那就更简单了
隆冬的北方,厚厚的大雪覆盖了每一寸裸地
原本是给冯家小娘子在冬日里游玩的鹿车,此时却成了大军运送物资的最主要工具
一个重型爬犁,甚至可以有两顶小轿那么大,负载千斤(汉斤)物资没有一点问题
不用担心鹿拉不动,一只不够就上两只,两只不够就上三只
索回部的人,生来就是与鹿为伍,训鹿是一把好手
像镇东将军坐的鹿车,还安装有睡棚,棚子是用鹿皮搭成,左右各留个小窗,里面还有火盆
长途在外可过夜和抵挡风雪
当然啦,也不是每个将领都有这个待遇,比如说赵三千,他的睡棚用的就是狗皮……
看着辅兵们把物资都绑结实了,领头的又大喊道:
“都抹好油了没?没抹的快抹上!不然出塞以后被冻死,可没人管你!”
所谓的油当然不是食用油,大汉还没有奢侈到这种程度
多是用南中产的桐油,以及冯大司马的花外室早年让人寻找回来的蓖麻,这两种东西提炼出来的油脂
特别是蓖麻油,除了在冬日里涂抹到皮肤上防冻裂,同时还可以用作防冻液
在严寒的冬日里,大部分的油脂早就冻住了,但蓖麻油不会
可谓是冬日里必备的上等好物
如今的大汉,经过这些年推广种植,从南中到关中,都有种植蓖麻
因为蓖麻籽榨出来的油不但是战略物资,而且植株本身还可以做麻
光是这一点,花小五就称得上是居功甚伟,给她儿子封一个侯,真不过份
至于被冻住的桐油,用来烧火取暖也是极好的
大汉这些年纺织业的蓬勃发展,为大军提供了足够的保暖衣物
甚至有一部分还是用凉州所产的棉花做成的棉衣
“帽子戴好,手套戴好,走,走起!”
“叭!”
鞭子在空中甩出一个空响,比普通鹿要高大不少的马鹿,开始迈开步子,拉着爬犁,向着平城北边的山口而去
爬犁在雪地上划出一道深深的印痕
但雪地很滑,马鹿稍一用力,“哧溜”一下就能拉出老远
这可比马车轻松多了
跟在爬犁后面的还有狗,每一条都很肥壮,特别是头犬,几乎有小牛犊子那么大
这是拉爬犁的第二梯队
这些狗,是大汉狗管事端木哲多年心血才培育出来的品种
第三梯队则是马匹,非必要不用
可以说,镇东将军这一次出塞,背后是大汉这么多年苦心经营出来的强大体系作为支撑
但凡后勤保障稍有欠缺,就算是换上冯大司马,都没有胆量敢在隆冬季节领大军出塞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