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吴伟业答应一声,清清嗓子,走到台前,开始大声的念。
准确的说,应该是背,因为他根本没有看木板。
吴是大才子,江左三大家之一,从小就过目不忘。
十名声音洪亮,大嗓门,事先就挑选好的锦衣卫站在台下,吴伟业每背一句,他们就大声的重复一句。
声音远远传开,校场上三万人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虽然是仿效戚少保,但京营新军规跟戚家军并不完全相同。
前面的几条军规没什么,都是大明军队的基本。
但听到后面,台上的将军和台下的将士却都变了脸色。
兵部尚书陈新甲微微惊讶,侍郎吴甡却面色淡然,就好像他早就知道军规的内容一样。侍郎如此,尚书自然也不能失了身份,于是陈新甲连忙收起惊讶,正襟危坐,威严的看着台下的官兵。
朱慈烺制定的新军规有四条特殊之处。
第一,将官值班制度,
各营主将副将参将轮流夜宿军营,千户必须住宿军营,五天可回家一次,百户十天回家一次,有特殊情况需提前请假。百户以下的将官必须以军营为家,过去那种点一下卯,就回家抱孩子的事情,再也不能发生,中下层军官必须时时待在营中,非有命令,不得离开。
军官们听了心中都是叫苦,这么执行,他们以后连喝酒的时间都没有了。
第二,军饷直发制度。
以后饷银的发放,由代发改为直发,设置专门的发饷官,负责把饷银发送到每一个士兵的手里,发饷官直属京营戎政,各级军官无权节制,断绝军官们贪墨底层军士饷银的路径。
第三,战死抚恤制度。
凡京营将士,战场战死的都有三十两银子的抚恤金,家中有未成年子女者,由京营负责抚养成人,并设置专门的学堂,供烈士子女读书伤者从二十两到五十两不等,但如果是战场退缩、逃跑抗命被斩首之人,一分抚恤金也没有,严重者,还可没收其家中财产。
听到这一条,校场上的议论之声几乎是有点压不住了,士兵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战死有抚恤金,伤了也有?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自己战死了,家中儿女负责抚养,而且还可以上学?
比起抚养,上学更令他们心动。
这个时代,可不是谁想上学谁就能上的。
“肃静!肃静!”
军法官狠狠甩着皮鞭,好不容易把这一阵骚动压了下去。
吴伟业继续念。
第四,施行戚家军的“连坐法”。
所谓连坐法就是,上阵杀敌,如果长官死了而自己逃了回来,杀头。如果同伴遇险而自己不救,杀头。如果同伴逃跑而自己不举报,轻则割耳朵重则杀头,绝对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谁逃跑就斩谁,如果都逃跑了就砍队长的脑袋!
这条军规并不新鲜,戚家军之后,各地明军都有这样的规定,但鲜有严厉执行者,大约只有袁崇焕督师辽东时,曾短暂在辽东施行过,正是因为有此法,辽东边军才会是大明的第一精锐。
另外,训练中也施行“连坐法”,士兵一人掉队、什长受罚。两人掉队,旗总受罚。军官掉队,军官降级,所有部属一起受罚。
对于连坐法的实施,朱慈烺犹豫了很久,但最后还是决定加到军规里,残酷的时代,必须实行残酷的军规,不然就无法逆转残酷的历史。逃跑砍头的政策虽然无情,但却是不得不的恶。慈不掌兵,在这风雨飘扬的时代,要想扭转大明军队军纪涣散,一战就溃的坏毛病,严厉刑罚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
赏罚分明,军纪严厉,装备精良,思想坚定,四管齐下,才有可能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
抚恤金大家喜闻乐见,但“连坐法”一出,将军士兵又有点惊惧。
士兵们都在心里盘算:逃跑不但会被就地斩首,家里财产还会被没收,如果是战死,不但有三十两银子的抚恤,家中儿女由京营负责抚养,而且还可以上学,两者相比,那是地狱和天堂的差距啊……
吴伟业念读完毕。
十名大嗓门锦衣卫的声音在校场上空久久回荡。
校场上鸦雀无声,只有风卷过军旗沙沙声和远处不时传来的鸟鸣声三万将士好像还沉浸在残酷军规的震撼中。
连兵部尚书陈新甲都被震撼了。
朱慈烺环视众将,又看台下的千户,威严的问:“这就是我京营的新军规,大家可有意见?”
没有人说话。
“连坐法”让军官们心惊。
“抚恤法”,又让他们欣慰。
普通士兵三十两,他们这些千户把总阵亡,抚恤金会更高。
饷银直发断绝了军官们贪墨军饷的路径,连坐法是所有人的紧箍咒,抚恤金是安慰剂,一手萝卜一手大棒,如果是他人担任京营总督,制定出这样的军规,军官们一定有很多的意见,但现在没有人敢吭气。皇太子的手腕和手段,他们已经领教过了,没人敢再尝试。
“既然没有,那就照此执行。”朱慈烺平缓但又不失威严的道:“凡我京营将士,从今日起,必须严格执行京营军规,但有触犯者,皆照律执行,绝不容许有任何的纵放!但有战死受伤者,按照军规抚恤,我朱慈烺在此用皇太子的名义发誓,所有牺牲烈士的家眷,我朱慈烺一定会负责到底!若有违背,天打五雷轰!”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