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又呢,因为自夏侯惇身死的消息传来后,曹丕便隐隐的察觉到不好,接着越来越多的迹象让其感觉到危险。所以这段时日来,他接二连三的难以入眠。昨晚他听闻司马懿在大规模调动兵马和调配将校后又通宵未睡,今日一大早便黑着眼圈来到这大殿之中。
他如此惊慌失措也不奇怪。自从离开中原后,整个朝廷就分成了以他和司马懿为中心的两大派系。他这一方集团核心主要是以曹氏,夏侯氏家族构成,而司马懿那边则是以司马氏和司马家族的弟子构成核心。其余众臣各自站队,没有例外。即使没有站队的还是被看成属于曹丕所属的“帝党”,这道理很简单,不结党那效忠的对象只有朝廷,而曹丕是朝廷的合法所有者代表者。
虽然帝党比司马懿的势力要小不少,但上有曹真,夏侯惇这两人扛大梁。下有一群夏侯,曹氏中低级将领被安插在朝廷,军队各个角落,让曹丕相信司马懿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随着曹真,夏侯惇二人的相继阵亡。曹丕和他的朝廷立刻面临着被司马懿彻底操控的险境。只是他急也没用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司马懿将朝政大权有条不紊的全部抓在手中。
某些那些平日里口口声声要为大魏效忠的中间派也看到苗头,纷纷投靠了司马懿。当然这样的人不多,因为这样的人很少会跟随曹丕离开中原,跑到这偏僻的瀛洲来。
龙榻旁的内侍小声提醒歪头发呆的曹丕道:“圣上,大臣们都到齐了,可以开始朝议了。”
曹丕这才惊醒过来,眺目向大殿中望去。而后他像发现什么似的对内侍低喝起来:“什么人都到齐了,太师兼大将军司马懿为何没来?”
“回圣上,您忘了,陛下亲自下过诏书,大将军上朝可以随意。现在这么晚了,他还没来,说明他今日有事,来不了了。”
曹丕不奈,连口也不愿意张,挥挥手让朝议开始。那内侍便扯着嗓子喊叫起来:“朝议开始,诸位臣工,有本来奏,无本退朝。”
大殿之中立刻有人上奏道:“狗奴国已归顺我大魏,同意了大魏国提出的所有条件,向大魏称臣。当下已有三千铁骑屯守在狗奴国各城,但我方大将夏侯惇不幸阵亡,朝廷还需派遣一名得力干将前去统领这些铁骑,而且三千铁骑还不够,应该派去更多人马。因为九州岛对我大魏至关重要,狗奴国必须完全掌控在朝廷手中,不是称臣就了事的。”
有人却呵呵冷笑道:“这个是自然。事实上这些大将军早已做了,已经派出多员大将干臣前往狗奴国,也增援过去了大批兵马。”
龙榻上的曹丕和下面一班拥护魏室的人心中开始嘀咕道,这么大的事别说在朝廷上商议,甚至连个招呼都不打就让司马懿一人决断了?但是想归想,却没有一个人将这些话说出来。
大殿中寂静了片刻,曹丕方才开口打破沉静:“好好,大将军处事果决,省了朕的操心。甚至,甚好。”而后他对身旁的内侍又使了个眼色,想早点退到后宫自己静一静。
那内侍又高唱起来:“有本来奏,无本退朝!”曹丕正准备抬起屁股走路时,又传来一个声音:“陛下,臣有本奏!”
曹丕只好重新在龙榻上坐好,放眼望去,原来是侍郎杨修。杨修是司马懿最外围的心腹。这是指他即和司马懿没有血缘家族关系,也非司马家族任何人的学生子弟,当下官位也和司马懿乃至司马家族没有关系。但他这段时日来却和司马懿关系甚密。
曹丕不耐烦的问道:“侍郎杨修,汝有何事还要禀奏?”
此时杨修已步到大殿中间,毕恭毕敬的跪拜下去后说道:“陛下,我大魏自中原大败,几欲灭亡。辛得太师仲达力挽狂澜,引我军民君臣转进瀛洲,开创新基,如今又兵不血刃平定九州。使我大魏再现复兴之希望,此功于我大魏而言乃再造之功。我等群臣商议,人人皆言,魏祚已终,望陛下效尧、舜之道,以山川社稷禅位与太师。如此,上合天心,下合民意,陛下亦可安享清闲之福,祖宗幸甚!生灵幸甚!臣等议定,...”
他话未说完,曹丕就知道他这是在逼宫禅让了。这戏码他曾经也演过一次,只不过那次他不是被逼禅让的这个角。他的脸色立刻变的煞白,还带着愠怒。放眼望去,同他一样惊诧和愤怒的也有几人,但是至少八成人却是面色淡然,显然他们早就知道甚至参予了此事。
曹丕气的一拍桌案站了起来喝道:“杨修,尔胡说八道什么!你这是谋反知不知道。来人啊,将反贼杨修拿下,就地正法。”
然而他的叫喊毫无效果,站在殿门外的武士毫无动静。此时,殿堂上一大片的人齐齐跪了下去,齐声说道:“请陛下以天心民意为重,将帝位禅让给太师!”
“你,你们…反贼,都是反贼!”曹丕已然气的语无伦次了。他干脆一甩袍袖向后宫疾行而去。当他步入自己的寝殿后,只听身后的殿门哐当一声响被关上了。他急忙转身去推殿门,方才发现大殿被关的死死的,任凭他叫喊,外面毫无回应。
当曹丕被困在自家寝宫三天后,被饿的头晕眼花的他终于答应将帝位禅让给司马懿。于是,什么三辞三让的历史剧又在这座刚建起没多久的新邺城重新演了一遍。而后司马懿如愿以偿的登基称帝,用他的家乡简称为国号---晋。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