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没有一根筋的“神医”下去。
原因真的很简单,从古至今都没出过神医。
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如扁鹊、华佗;
有著流传的,如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
都不是神医。
医术都很有局限性,而且,这些都很辛劳,不是坐在办公室吹着空调就能给人治病的,更不是拍一拍视频就能成神医的。
有人说,中医的巅峰到张仲景就打止了,这个我真的很认同。
虽然现在医学院多如浴足院,但里面真的没什么医生,就更不用说神医了。
所以,如果一直神下去,天花乱坠,那只是无厘头。
本书的“神”字,用的是引伸义,就是“碰巧”和“与生俱来”的意思。
本书的“医”字,重点不在医病,而在于医愚。
一本教材,它同时可以是正面教材,也可以是反面教材。
“席道全”这本教材就是如此,可以说是正面教材,也更可以说是反面教材。
生老病死,这本是自然规律,中国传统文化,将自然规律称作天道,生病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是很合乎天道的。治病反而是有悖于天道的,即违反了自然规律。
如果还在治病这一件事中掺杂更多的与病本身无关的东西,那就是残暴不仁、贪盗不义、昏庸不智。
本书中的席道全,因为前身是药典库房的守库童子,与芍药和雪芝私下里交好,这并不耽误他有时也去翻一翻药典,好出来在芍药和雪芝面前吹一吹,让她们崇拜自己,……
所以,当他们三人贬来人间时,席道全虽然不学医,但与生俱来的本能,让他一旦遇事就会释放出来。
这和蜜蜂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一样知道采蜜酿蜜是一个道理。
人的变化,来自于对外界的感知,是外界改变了一个人的本心。
很多的人都一样,走着走着,就回不去了。
席道全也是如此,他由一个烧火打杂的小伙计,爱贪点小便宜但仍很纯朴,有着无拘天性,慢慢的变成了权势滔天的人物,不断的戴上各种面具,伪装成各种角色,用各种手段与物质来向人们证明自己是人……,这一种改变,或许连他自己都感觉不到,认为是很理所当然的。
本书赋予了席道全三种能力;
一是能给人家治病。
二是善于打仗(打别人)。
三是善于洞察别人心机。
而这三种能力,都不是他自身所需要的,所以,他最终也就会败在这三种能力上。
孔老二讲过一个悖论,他讲“人之初,性本善”,他又讲“性相近,习相远”。
那究竟后天的学习是使人变善?还是变恶了呢?
换一句话来说,“文明”是人的进步?还是人的倒退?
我们今天来看一个,看到他身外赋予的东西越来越多,光编或笼罩的光环越来越大,这个人究竟是变好了?还是堕落了?
很值得反思。
一个医生,不应该是夸自己医术有多高明,常常好给人治病,常常主动要给人治病。
如果一个医生,一辈子没给人治过病,这才是个真正的神医。
华佗的弟弟,提出“中医的精髓是治末病”的那个人,我经常会忘记他的名字,那种医生才无限接近神医。
医病先医愚。
医人先医己。
自己已不堪,
拿什么医人?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