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连着下了三场雨,农人逢人必告:下种了豆、下种了瓜、下种了玉米、下种了糜子……
按照众人的思维,整个一春无雨,立夏下三场,好育苗秧,夏至必满河塘。
谁知下了这三场雨之后,又是再无一滴下来,天天太阳,夜夜风扫,无人再从桥上走,众人都在桥下躲。
那刚下种不久的豆、瓜、玉米、……,才一发芽就完事了。
从歧山西北,一直到大漠深处,五水尽枯,红尘不落。
泰安公子率了文臣武将们到庙里祭天祈雨,一连祭拜了多日,仍不见半星点雨下来。
这一天,又在庙内祷告祭拜,却遭遇到了众狐仙的戏弄。
狐仙们站上庙顶梁上,一齐各撒了一泡狐尿,泰安公子忙同众大臣连连磕头答谢。
后来发现,根本就没有下雨,有人识得是狐尿,泰安公子怒气冲冲,命军士们猎狐。
原来,泰安公子他们拜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天神雨神,而是一座千年的狐仙庙,跑到狐仙庙内来唱了几日几夜天神雨神的赞歌,肉麻不说,还文不对题,那狐仙当然听不下去了,你不是求雨吗?赏一泡尿给你试试……
军士们被泰安公子催逼,这么干热的天,出来挖坑掘洞,寻找狐狸。有的军士就直接干渴死在土洞里,他们巴不得狐狸出来赏自己一顿尿喝。
折腾了半个月,一只狐狸都没有猎到手,泰安公子追责,相互轮换着用杖。
每日如此,打得有的人实在禁受不住了,私下里串谋,就众说此处早已旱彻地心,狐群也早已北迁,迁徙到水草肥美的沃原上去了,他们自然也就猎不到狐。
泰安公子不知就里,将信将疑。
既然北方有沃原水草肥美,何不一路猎狐到那里,暂避一时?
说干就干,泰安公子驱着长长的车队,一路尘土高扬成红云,向北而来。
走了两三日,但见沿途树死苗燃,不见一丝生机。
又走了三四日,车队里已经死了不少人,众人都不想再走了,车子所带的油也差不多已经快耗尽,纷纷都停车下来,死在这儿算了。
他们不知道,就在他们离开常安当天的夜里,常安就下起了大雨,下了一整晚;后来,周边地区也跟着大雨小雨不断,六七天了,一直到此刻,那边还没有天晴过。
但那边已经没有人了,谁又来打个电话报个信呢?
众人在这干灰土地里坐着一齐等死。
忽然有人眼尖,说前面似乎有绿。
就有人挖苦他,你是回光返照,眼光发绿吧,好好的安静一会,等死不好吗?
但那个人不想等死,他爬起来就走。
一路跌倒一路爬滚,整个人除了一双眼睛,睁开时还没蒙上灰,那全身就是一个灰土球。
但他看得越来越清了,是一片草地,还有小湖泊……
他终于滚爬到了,滚到水洼里泡着,先灌了一气水,又扯了几把水草来吃。
等他终于恢复了些体力,才站起来,向远处大声招呼众人快过去。
就在刚刚他爬过去的这一段时间,等死的人群中,又有上百人绝望离世。
众人中终于有人听到了他的喊叫声,见他在那边舞手招呼,这才一齐往前冲,不知道都是哪儿来的劲。
连滚带爬,精疲力尽,总算到了那里,有水有草……夜里有雨有风……
另外有一个族群,放牧牛羊马匹的,叫作犬戎,牧场也干了,就分散成多起,赶着牧群不断的迁徙。
不要说牛羊干死饿死了多少,人都要死掉不少,还说啥呢?
犬戎有犬,不断的寻找水源和绿地。
就在泰安公子到达这个绿地的第三天,一支犬戒牧队也到了这一边,相距的并不太远。
这天夜里,有人耳朵尖,听见了羊叫马啸。
他马上将这个情况报告给了泰安公子。
众人每日喝水吃草,其实肚子里没得一滴油水,饿得慌。
泰安公子命人去找羊,弄几只羊来补补身子。
派出去的人,不知用了什么法子,竟然躲过了犬戎的牧犬,真的弄回来了好几只羊。
这个时候有羊,生一把火乱烧乱烤,不管是熟了还是没烤得熟,都是这世上最好的美味,吃得无比的香。
吃完了又再去偷……
一夜无话。
因为这一支犬戎的牧队的现状,跟泰安公子他们刚来时差不多,虽然一路上有肉吃,但干的太久了实在是难受,连牧犬都快要干死了。
至于牛羊马匹,一路死了许多,他们此刻心中根本就没有准数。
等犬戎两三天后完全恢复了元气,泰安公子他们连偷了他们三天牛羊。
当然,被犬戎发现了,相距本来就只两三里地。
犬戎们组织了骑队对泰安公子他们进行了冲杀。
泰安公子他们还有少量的枪与弹药,双方对战了一天,各有伤亡。
夜里,泰安公子命人将车上残余的油收集起来,集中放到三辆巴车上面。
他知道犬戎若来夜袭,或者明日再来冲杀,自己这方已经没有弹药了,对付不了犬戎的长鞭和马刀。
赶紧跑。
果然,犬戎回去吃饱喝足了之后,又集中大队马军杀了过来。
泰安公子等人吃饱了水草,带了些水,赶紧上车。
知情的上了三辆巴车,不知情的仍回自己的车上。
车子一路飞奔。
那些被取走油的车,没走太远便熄了火,做了三辆巴车的掩护,挡着了犬戎追赶的路。
泰安公子三辆巴车,一百三四十人,奔走了两日,油费尽,又历尽各种艰难,才回到常安。
好在沿途都已经下过雨或正在下雨,有水。
已经有一些农人又回归了田园。
泰安公子经历了这一段,可以说是从未敢想的经历,赶紧组织人员一面生产自救,一面向邻国借种子借粮食。
看着一切又在往正轨上走,本来以为一切危机就这样过去了。
当补种的作物刚刚开花时,犬戎终于杀来了,集结的马军上万。
领道的当然不是别人,正是那些没上三辆巴车而被犬戎所俘的人。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