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凉黑帮的成员,已经有不少在坦伊页扎下了根,但群匪无首,所以,赵肌见陶力利在晋城呆不下去了,就忙让他去坦伊页。
陶力利的任务是组织燕凉黑帮成员,在坦伊页尽量多收集药品。而与他配合的陈临明会利用商船或飞机,将药品运送到燕国。
同时,陶力利还有另外一个任务,那就是帮他老爹过来发展房产业。
燕都的房产业,因为爆发虫病与吸食大麻的恶劣影响,弄的是一地鸡毛,炒得虚高的房价,没什么人敢高位接盘。
而燕国君又下令稳房价,月下降幅度不能超1%,季下降幅度不能超1.6%,否则要追责大佬们。
陶力利的老爹是燕国的房业总署大臣,同时,也是燕国最大的房产业投资商。
这几年,陶大佬通过与各级衙门演双簧,把燕国的房价炒到全宇内最高,特别是燕都的房价,比坦伊页的城内高档房还要贵上两三倍。
没有任何其他重要经济支柱产业的燕都,仅靠着房产业塑造出一种繁华的假象。
各衙门的官员们全都是靠炒房子发财暴富。
现在房子卖不动,燕国君又下了禁令,不许乱降价,房子在高位套牢了,又想通过吸引更多学子来燕都上大学,搞学区房等概念出售,可是,有银人,能买得起燕都房的人,往往选择了去海外游学。
燕国君想借助海外移民来接盘,可是有钱的海外移民,却多选择来坦伊页,来燕都的,反而更多的是连治病都缺银子的底层人。
于是,这位陶老总,就把目光转向了坦伊页,想趁机私自来坦伊页投资房产业。
陶力利来到坦伊页,立即组织黑帮成员大力搜集药品,搞到了药品,那也等于是在救燕国的房产业。
卢蓝繁生,按照之前的惯例,给药企员工发福利,又恢复了以实物代替银子的方式。
在那一小段药品价格走低的时间段里,发放药品做福利,确实被员工们抵制了。
而现在药品行情这么好,自然又被要求恢复了这项福利制度,手里有药,心中不慌,药品就是硬通货。
现在的普通工人,每人每个礼拜,可以获得一瓶蓝老爹口服液,每天可获得一丸防得乐药丸,值多少银子?可想而知!
管理层成员,则按级别等级逐加。
近两万的员工,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药品发放量。
另外,有少数本地人,通过熟人,每天能下到小单,一次几件药品的那种,但总数也有不少。
当然,现在员工偷盗药品的现象几乎没有,因为上次穆王爷来闹事,药厂全方体增加了许多监控,安保的数量也增加了一倍。
黑帮成员主要是收集上述两种来源的货物。
为了多拿货,部分黑帮成员会找当地人帮忙,让他们设法参入到本地人小单拿货的行列中。
所以说,陶力利收集到的药品也有不少,只是比较费银子。
陶力利很快就了解到,要在坦伊页投资房产业,谈何容易?几乎没可能!
投资房产业,最终都要席道全亲批,而席道全根本就不会给你批。
一直只有卢世宗在垄断着坦伊页的房产业。
即使是本地人,也插手不进去的,因为席道全不可能给他批地。
就是米耳、咤哩森亲王,也得通过投产教育、商业城,来变相进入房产业。
陶力利就想先来炒房,把房价炒虚高,让卢世宗的房企因无人敢买而自己垮掉。
结果,陶力利又碰了一鼻子灰,他根本拿不到房源。
坦伊页坚持的是一户一套房,多余的房源,全控制在席道全手上,席道全的人如果不炒作,房价根本就不会再涨。
坦伊页的房产业,是计划经济加市场经济,即使是外来的有银移民,也是一婚一套,或一成年未婚男子一套,不可以多购。
而且,购房以落户入住为准,两个月内还没有落户入住,就会以买价的80%无条件收回,这在购房合约的卷首就写得清清楚楚。
所以,在买房之前,谁都得慎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买房?在坦伊页,根本不存在其他人炒房的空间。
陶力利折腾了许多天,只好把这个情况具体的告知了他老爹。
陶老总想来想去,也没有别的好办法,就决定先到坦依页来办电子厂。
席道全新得了许多土地,正可以办大规模的电子厂,只要把“高科技”三个字往那一挂,当前阶段,还是可以骗到大量的人的。
东方人对所谓“高科技”的迷信,已经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用这三个字,几乎可以轻松忽悠任何人。
所以,陶老总肯定也想拿它到坦伊页去试一试。
于是,陶老总就另派了代言法人,到坦伊页来,打出“燕都华卓”的品牌,筹办大规模的电子厂。
厂还没有办,消息已经在媒体上霸屏,很快,坦伊页几乎人尽皆知:大型高科技电子厂,将到坦伊页来落户。
这让原有的那几个小厂,如五星手机厂,雪域电视机厂,明湖计算机厂,等等,无形之中,感受到了一些竞争的压力。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