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乱晋春秋TXT下载 >> 乱晋春秋章节列表 >> 乱晋春秋最新章节

98陶士衡计败杜弢 王元德合谋反叛

作者:地沟老叔 下载:乱晋春秋TXT下载
    公元三百一十二年,荆南醴(li三声,音同里)陵县令杜弢(tao一声,音同涛)与荆州此时王澄不和,杜弢心怀大志,决心从戎,聚拢了荆州,江东,巴蜀一带十万流民,反叛朝廷,杜弢简直就是天生的,专门为战场而生的神将,在杜弢的率领下,流民大军在击败荆州刺史王澄之后,又接连战败了广州刺史郭讷,始兴太守严佐,巴陵太守王机,征南将军山简,安城太守郭察,长沙太守崔敷,宜都太守杜鉴,卲陵提手郑融,三年的时间,杜弢连下十城,十万流民大军直逼建邺!

    贼兵来势汹汹,势不可挡,令朝野震动,大臣惶恐,新任荆州刺史周顗(yi三声,音同已)向琅琊王司马睿告急,俱言杜弢拥兵十万,三日之后皆到达荆州,荆州兵马只有两万,恐其不敌,乞望救兵!

    荆州如果被攻破,建邺的安危便没有了保障,形势便十分危机,琅琊王司马睿马上任命左将军王敦为大都督,领兵五万,前去讨贼,又命武昌太守陶侃,豫章太守周访前去营救荆州!

    话说陶侃,字士衡,鄱阳郡人,父亲名叫陶丹,乃是三国孙吴的扬武将军,受到家境的影响,陶侃自幼时便熟读兵书,韬略过人,陶侃出仕之时,正逢大晋王朝四大辅政大臣卫瓘,司马亮,司马玮,司马繇被贾皇后诛杀,朝中虽有动荡,但是随后,便被张华,裴頠稳定下来,陶侃最开始只做了一名小县令,后来得到了张华的赏识,推荐给了江东名士顾荣,但是当时江东平静,陶侃只做了一名武冈县令,这一等,便是十年。

    公元三百零三年,属于陶侃的机会来了,这一年,陶侃四十四岁,义阳张昌反叛,并且攻下了江夏郡,当地太守不能阻挡,朝廷派刘弘为南蛮校尉,而陶侃别鞭尸南蛮校尉长史,率军平叛,不出三个月就将张昌的叛军镇压,作战中陶侃身先士卒,勇猛无比,而且谋略过人,多次救了刘弘的性命,让刘弘大为赏识,陶侃便升任为江夏太守。

    两年之后,杨州刺史陈敏反叛,朝廷无力控制江东,便起兵占据了扬州,又是陶侃,率领两万精兵,四个月,覆灭了陈敏叛贼,所以说陶侃,简直就是江东叛军的克星,此时朝廷直到如此危亡之际,琅琊王司马睿才想起来陶侃这个人。

    话说荆州救急,陶侃尽起武昌三万兵马,杀奔荆州,大军到达荆州城下,但见荆州平安无事,城下一个叛贼也没有,城上的荆州刺史周顗大呼道,

    “城下莫不是陶士衡?”

    陶侃拍马上前,看着周顗,大呼道,

    “正是!”

    周顗赶紧下城,放下吊桥,亲自出城迎接,陶侃问道,

    “琅琊王急召,俱言荆州被贼人围困,十分危机,我这一路赶来,却是畅通无阻,荆州城下,怎无半点贼兵?”

    周顗哈哈大笑,拉着陶侃的手,笑道,

    “江东谁人不知士衡乃是贼兵克星,张昌,陈敏二贼,均死于士衡之手,这杜弢听闻士衡亲自率领兵马来救荆州,早已经闻风丧胆,早早便撤兵了!”

    陶侃忽然皱着眉头,右手摸着额头,他一思索,便会摸额头,陶侃看着周顗道,

    “贼兵走了几日了?”

    周顗道,

    “已经两日了!”

    陶侃越想感觉事情越不对劲,这杜弢能够跟朝廷抗衡三四年,攻下十城,想必不是如此怯弱的人,陶侃的脑袋里忽然灵光炸现,大呼道,

    “不好!吾中计了!”

    周顗看着陶侃惊慌的样子,自己也慌了,道,

    “何计?”

    陶侃怒视这周顗,骂道,

    “你这庸将,贼兵已经退兵两日了,汝等为何不早报!这杜弢,定然是知道武昌尽起兵马来救荆州,此番定然是去攻打武昌了!”

    这下,周顗慌地手足无措,道,

    “这……这……这该如何是好!贼兵已经退兵两日,即便返回武昌,也来不及了!”

    陶侃用手摸了摸额头,想了想,然后掐着手指头,算道,

    “这杜弢必定以为我不知道他去攻武昌,所以为了在攻城的时候,保存体力,必然不会急行军,荆州距离武昌需要行兵六日,此番已经过去了两日,我若是现在折回武昌,快马加鞭,马不停蹄,夜不留宿,三日可到武昌,还来得及!”

    说罢,陶侃连荆州城都没有进,下令让侄子陶舆,陶臻和麾下大将朱伺带着粮草辎重和两万步兵于后,自己带着一万轻骑星夜奔赴武昌。

    话说这武昌城为了抵御攻城,陶侃设计了很多防御的壁垒,整个武昌城只有南北两个门,而且进入这两个门之后,并不是一马平川,而是还沿着城墙大门两侧,延伸出一百多丈远的两道石墙,石墙的上面,却钻了很多孔洞,用于弓弩手的射击,此墙便被称之为“女儿墙”。

    话说贼兵杜弢,于武昌城中安插了许多细作,细作来报,言陶侃尽起武昌的三万兵马,救援荆州,杜弢便来了一招“围魏救赵”,从荆州撤兵,攻打陶侃的后方,杜弢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率十万大军,兵临武昌城下!

    杜弢一声令下,十万流民大军开始攻城,城上的守将按照陶侃的命令,稍作抵抗,便败下阵来,杜弢心中大喜,道,

    “果不其然,陶侃去救荆州,城内并没有多少兵马!”

    于是杜弢大军下令急攻城门,少顷,城门被砸开,流民大军汹涌而入,不料一声爆喝于空中传来,

    “贼逆杜弢!可识得我陶侃乎!”

    杜弢当场震惊不已,用手指着陶侃,道,

    “你……你……你不是应该在荆州吗!”

    陶侃正色道,

    “吾乃神兵天降,汝等若是识相,早早归降,可饶你不死!”

    杜弢大怒,道,

    “我十万大军能踏平武昌城,何故言降!”

    话音刚落,只听左右两侧女儿墙传来络绎不绝的“哗啦啦”的声音,杜弢抬头一看,大惊失色,只见两侧女儿墙上,涌出数千弓弩手,陶侃一声令下,万箭齐发,箭矢如蝗,先入城的流民兵卒,尽皆死于箭下!

    陶侃还命人于城外捡拾干燥的柴枝,相互穿插成一个半人高的球,被称之为“火球”,陶侃命兵士于火球上面浇上桐油,点燃之后,从城墙上扔了下来,大火砸在流民大军中,顿时,惨叫声此起彼伏!

    杜弢今日是定要攻下武昌,即便损失惨重,也不撤兵,正当攻城攻到最紧要出,但听后军杀声震天,原是朱伺率领两万步兵赶到,朱伺按照陶侃临行前给他的计谋,把粮草和辎重都放在军队的最前面,杜弢的兵士,大多都是饥饿无食的流民,被逼无奈才走上了反叛之路,这些流民但见粮食,一个个顾不上攻城,都来抢粮,杜弢亦不能组织,朱伺趁机大杀特杀,陶侃也率领轻骑杀出!

    只听这武昌城外,杀声震天,晋兵和贼兵混战到了一起,但是很明显,晋兵占据了上风,手中长刀沾满了鲜血,地下躺着无数具不知名的身体,残肢断臂,露骨拔筋,杜弢腹背受敌,溃不成军,率领残兵望长沙逃去!

    此次陶侃与杜弢的武昌之战,乃是自朝廷和杜弢作战以来,取得的最大的胜利,陶侃派参军王贡向大都督王敦报捷,王敦对着王贡言道,

    “若不是有士衡,荆州,武昌都难以保全,此番,士衡为国家立下了大功劳!”

    于是王敦上表朝廷,降周顗为扬武将军,升任陶侃为荆州刺史,管领西阳,江夏,武昌三郡,陶侃因为这次功勋,连升三级。

    王敦看似十分欣赏陶侃,实则心里十分忌惮他,王敦此人,年轻的时候发誓要有一番作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敦越来越擅权,王敦原来是江东的主要领导人,但是琅琊王司马睿来了之后,在堂兄王导的运作之下,威望扶摇直上,隐隐地盖住了王敦,王敦对此,深为忧虑。

    却说则王贡,字元德,乃是曹魏时期,左军将军王双的曾孙,也算是名门之后,此人颇有野心,王贡虽然是陶侃的部下,但是实际上,因为陶侃出身寒门,实际上王贡非常不服陶侃,王贡看着陶侃,凭借这武昌之战的军功,连升三级,非常心动,心中叹道,

    “此乱世,当为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只可惜大部分军功只让上属所得,自己却只得个残汤剩饭!”

    于是,回到武昌的王贡便整日思索着如何获得军功,很快,王贡的机会来了。

    荆州的贼首王冲,自称荆州刺史,聚众两万余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于是王贡悄悄潜到竟陵,面见竟陵太守杜曾,与之一起商议大事。

    杜曾乃是南中郎将杜蕤的堂弟,武艺高强,弓马娴熟,有万夫不当之勇,王贡偷偷找到杜曾,言道,

    “将军空有王佐之才,却只能屈身于陶侃麾下,荣誉尽被陶侃拿走,而将军你,却不被人所知!”

    杜曾叹道,

    “如此乱世,又能如何?”

    王贡道,

    “这陶侃,不过是贫农之后,而将军你,却家室赫赫,其堂兄在世之时,为当朝的南中郎将,与陶侃相比,将军您就是天上的云彩,而陶侃,就是地下的泥土,将军何不想法离开陶侃,自立为王,奖励功勋,留名青史?”

    杜曾道,

    “我又何尝不想,但是不知道哪里是机会。”

    王贡道,

    “现在就有个机会,败在将军面前,荆州贼首王冲,聚兵两万余人,现在规模还小,还不被朝廷重视,如果叛乱的规模一扩大,朝廷必然会派陶侃前来征讨,到时这讨贼的功勋,又落到了那陶侃的头上,而将军您,什么都得不到!”

    杜曾瞪着眼睛,皱着眉头,扭头看着王贡,言道,

    “元德可有良谋?”

    王贡轻声笑道,

    “自然是有,现在倒不如假传陶侃的军令,调集竟陵一万兵马,攻杀王冲,王冲只不过是贼兵,乌合之众,将军一出,贼兵必然望风而逃,这功勋自然也是唾手可得!”

    杜曾面色由于,看着王贡,道,

    “真可如此?”

    王贡力劝杜曾,跪拜在杜曾脚下,道,

    “请将军莫再迟疑!”

    杜曾思考片刻,决定听从王贡之计,在没有陶侃军令的情况下,擅自调动了竟陵一万兵马,攻杀王冲,

    一切尽如王贡所料,战场之上的杜曾勇猛无敌,仅仅用时一个月便将王冲打垮,杜曾当场斩杀了王冲,接管了王冲两万兵马,杜曾的军队,达到了三万之众,足以跟陶侃抗衡!

    陶侃于杜曾攻破王冲之后的次日,派骑哨命杜曾回武昌,说是有军令,杜曾马上召来王贡商议,王贡言道,

    “将军万不可去武昌!我们未经朝廷允许,擅自调兵,必然惹得陶侃大怒,将军此去武昌,凶多吉少!”

    杜曾道,

    “如之奈何!我若是不去,陶侃必然举兵讨伐于我!介时我如何抵挡!”

    王贡咬了咬牙,一字一顿地言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陶侃也不是天兵天将!”

    随后杜曾采用了王贡的计策,对陶侃修书一份,俱言自己最近感染风疾病,不能前去武昌,陶侃受到书信之后大怒,把书信撕得粉碎,怒骂道,

    “杜曾,王贡此二贼,竟然反叛与我,我定然要将其斩首示众!以示军法!”

    随后陶侃便尽起武昌三万兵马,望竟陵攻杀而来!

    司马鲁恬劝陶侃,言道,

    “将军,杜曾现在俘虏了王冲的兵马,聚众达到了三万,而且我们也不知道杜曾的虚事,现在您帐下的将领,论武艺,也没有能比得上杜曾的,将军不可轻视杜曾,当从长计议!”

    不料,陶侃却是反驳道,

    “杜曾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你何必那么害怕他!”

    其陶侃部将朱伺,皮初,张光,苗光,吴寄,张奕等皆劝陶侃,但是陶侃的脑袋里,已经尽是被怒火冲烧得失去了理智,不听众人之言,执意要攻伐杜曾!

    陶侃领三万兵马杀奔竟陵,杜曾于竟陵城上遥遥一望,但见陶侃所带来的兵士,俱是步兵,而无骑兵,于是趁着陶侃还未扎寨之时,打开竟陵大门,杜曾亲自率领五千重骑,杀出城去,大吼道,

    “陶侃!吾与汝无冤无仇,何故攻杀于我!”

    陶侃的兵马还未扎下大寨,不能防御,杜曾又派出的是重骑,五千重骑于陶侃军营之中肆意冲杀,杜曾一马当先,所到之处,人头纷纷落地,朱伺绰枪上马,大吼道,

    “逆贼杜曾!何故要叛主!”

    说罢与杜曾斗到一处,二人大战三十几合,杜曾愈战愈勇,朱伺不能抵挡,张光,苗光二人也是杀出阵中,三人合斗杜曾,接连大战百余回合,竟然拿不下杜曾,杜曾之勇,可见一斑!

    陶侃见久攻不下,便鸣金收兵,于竟陵城外三十里下寨,不料杜曾丝毫不给陶侃任何下寨的机会,只要陶侃一撤,杜曾的数千骑兵马上从城内杀出,掀翻陶侃的大帐,杀死陶侃的兵士,陶侃因为小视杜曾,所以此番并未带来骑兵助阵,三万步兵,任由杜曾的重骑宰杀!

    随后王贡也带领着一万弓弩手前来助阵,杜曾一声令下,万箭齐发,当场射死陶侃数千兵士,陶侃不慎被乱箭射中面目,惨叫一声,坠马落地,王贡遥见陶侃落马,指着陶侃,大呼道,

    “杜将军!陶侃已经落马,速速击杀陶侃!”

    但是杜曾不想杀陶侃,毕竟,陶侃是自己曾经的上属,杜曾眼睁睁看着坠马的陶侃被朱伺救走,陶侃的三万兵马,尽被杜曾杀尽,陶侃面上正中一箭,未知这陶侃性命如何,各位看官稍慢去,且听老生下回分解!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乱晋春秋》最新章节! 作者:地沟老叔所写的《乱晋春秋》为转载作品,乱晋春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乱晋春秋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乱晋春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乱晋春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乱晋春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乱晋春秋介绍:
翻开历史的长卷,迎接我的,不是光明,而是黑暗,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群雄并立,汉族尽灭,大丈夫生于乱世,应当带著三尺长剑,以升于天子阶堂,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望自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