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TXT下载 >> 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章节列表 >> 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最新章节

第十五节 第三颗钉子

作者:东山小生01 下载: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TXT下载
    孙承宗位高权重,手里握有兵权,又与皇帝亲近,对魏忠贤来说,实在是心腹大患。于是魏公公拼了命地找孙承宗的黑材料,时不时让手下上疏弹劾,但效果甚微,孙承宗雷打不动。

    天启四年十一月,忍无可忍的孙承宗决定主动出击,请求入朝面见皇帝。理由是奏明军机,顺带跟魏忠贤算算总账。

    魏忠贤一听,慌了神,立马找来狗腿子顾秉谦商量对策。最终,使出看家本领——跑到朱由校面前哭,让朱由校下旨拒绝孙承宗入朝,理由是孙承宗“手握重兵,恐其有不轨之心”。

    可能是魏公公的表演太过深情,朱由校觉得有理,立马派人阻止孙承宗入朝(注意,只是阻止)。有了朱由校的首肯,魏忠贤顿时有了底气,并私下完善了皇帝的旨意——若孙承宗胆敢再向前,立马将他绑了。

    所谓“绑了”,是文明点的说法,具体内容估计谁都心领神会——不是进东厂,就是下诏狱。

    魏忠贤有矫传圣旨的习惯,孙承宗也是早有耳闻,但在接到皇帝的旨意时,敏锐的政治嗅觉告诉他,自己这个皇帝学生虽然一向亲近,但这次的旨意很可能是真的。

    孙承宗意识到自己的冒失,此时的他已经不是皇帝的老师,也不是驻朝的内阁大学士,而是蓟辽督师、边关大将。擅自离任进京,只会给阉党留下口实,于是孙承宗放弃了原定计划,返回辽东。

    朝中的魏公公听说孙承宗并未冒进,气得直跺脚。其实,魏公公身为文盲,能跟孙老师斗成这样,已经十分不容易,大可不必羞愧。

    魏忠贤没辙了,整日的工作也变得十分单纯——黑孙承宗。无计可施,只能静待时机。

    天启五年,机会来了。

    这年八月,朝廷接到消息,一向独孤求败的孙阁老打了败仗。原来,山海关总兵马世龙私自出兵偷袭耀州,中了埋伏。很不巧,这个马世龙是孙承宗的人。

    魏忠贤以此大做文章,弹劾孙承宗,孙承宗无奈,自请罢官,这次,皇帝没有再挽留他。孙承宗走后,袁可立独木难支,加上被阉党排挤,一年后被迫致仕。四年后,孙承宗将再度出山,挽狂澜于既倒,而一代名将袁可立正式退休。

    其实,袁可立跟孙承宗不一样,他并不是东林党,但他有个同学,叫高攀龙,有个学生,叫黄道周。加上他本人性格刚直,自然不得魏忠贤喜欢。

    袁可立的致仕对辽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再无人能从山东半岛有效牵制努尔哈赤。最大的、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影响就是——毛文龙再无人能节制。

    顺便一提,袁可立有个儿子叫袁枢,他还有个朋友叫董其昌,袁枢跟董其昌这儿就不多介绍了,喜欢书画的朋友肯定知道。

    好了,孙承宗罢官,袁可立致仕,魏忠贤高兴,努尔哈赤更高兴。天启六年正月,努尔哈赤亲率六万大军,对外称十三万,浩浩荡荡往宁远而来,打算拔掉这座明朝在辽东最后的孤城。

    孙承宗从天启三年春开始修筑宁远城,一年后,宁远城竣工,成为关外重镇。对于努尔哈赤来说,这座新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结局无非跟辽沈、广宁一样。

    孙承宗走后,接替者叫高第,此人跟王在晋一样,是坚定的“弃辽派”,主张放弃宁远,退守山海关。高第一上任,听说努尔哈赤率大军来攻,撤走了孙承宗在防线布下的大量兵力,下令军民往关内撤退。

    就在全体军民准备撤退时,一个人静静走上了宁远城墙,向北方望去。

    “将军,你为何不走?”

    “誓与宁远共存亡!”

    发声者,宁前道袁崇焕。

    袁崇焕,字元素,广东东莞人(一说广西藤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中进士,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邵武县,邻近武夷山,在当年算是不开化地区,如无意外,袁知县这辈子混个七品就打住了,默默无闻然后被人遗忘。

    天启二年,意外发生了。

    这一年,袁崇焕进京朝觐,接受朝廷的政绩考核。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了影响他一生的人——侯恂。侯恂,时任都察院御史,此人并不入流,但却有一项过人技能——识人。

    在与袁崇焕交谈后,侯恂觉得袁崇焕很有才能,便上疏请求提拔袁崇焕在兵部任职,袁崇焕就此与军事有了交集。

    事实证明,侯恂并没有看走眼(包括后来的左良玉)。哦对了,侯恂还有个儿子,叫侯方域。后来一个叫孔尚任的作家写了一部戏曲,叫《桃花扇》,记录了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

    广宁失陷后,辽东缺人,袁崇焕得知消息后,孤身一人前往关外勘查,并放出狠话——与我兵马钱粮,吾一人足以守之。这句话传到朝廷,顿时炸开了锅。辽东作为明朝最烫手的军区,大部分总兵、巡抚能不碰就不碰,实在没办法就推,推不了就混。而现在突然蹦出个二愣子,说要一人守辽东,思想是值得肯定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为了激励小人物袁崇焕的信心,朝廷给他升了官,让他去前线履行诺言。

    后来王在晋经略辽东,发现袁崇焕是个人才,不断培养提拔,但袁崇焕对这位领导不感冒,不仅如此,一封奏疏参到首辅叶向高那儿去,唤来了孙承宗。

    如果说侯恂是袁崇焕的贵人,孙承宗就是袁崇焕的导师,孙承宗很欣赏袁崇焕,袁崇焕很敬佩孙承宗,二人相见恨晚,经常就辽事秉烛夜谈,谊同父子。

    孙承宗下课后,新领导高第下令,全体军民撤进山海关。袁崇焕毅然抗命,一人独守宁远,打算凭一己之力挡住后金的铁骑。

    对努尔哈赤来说,袁崇焕这个名字是陌生的,杨镐、袁应泰、熊廷弼、孙承宗,他都挺过来了,现在区区一个袁崇焕独守宁远,多么的微不足道。

    天启六年正月十四日,后金兵渡辽河。袁崇焕听闻,立即展开布防,集结将士誓守宁远。首先,袁崇焕招来四人,分别是满桂、祖大寿、何可纲、赵率教,这四人是袁崇焕最可靠的战友,并且全部在孙承宗手底下混过,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

    二十三日,努尔哈赤抵达宁远城,一场大战即将拉开。二十四日,后金开始全面攻城,推楯车、运钩梯、万矢齐射城上,前面死了一波后面又来一波,城头上的烧油、石头像雨点一样打下来,后金军仍前赴后继,冒死不退。渐渐地,城脚被凿开几处大洞,紧急关头,袁崇焕身先士卒,操剑杀敌。

    宁远的守军不满两万,显然努尔哈赤并没有退兵的意思,打算硬拔掉这座孤城。明军一个个倒下,局势越来越不利,在宁远即将城破之际,袁崇焕亮出了撒手锏——大炮。

    此炮在历史上被称为“红夷大炮”,为葡萄牙制造。自15世纪欧洲人搞了个大航海,一股脑往亚洲、非洲涌。一艘载有炮弹的英国战舰在经过中国广东时偶遇台风后沉没。后来附近的渔民在捕鱼时发现了这艘沉船,并将大炮打捞了起来,上交给了朝廷。其中,有十一门炮被袁崇焕运到了宁远。

    我查了一下,发现大炮的时间大概是天启五年,努尔哈赤进攻的时间是天启六年,也就是说袁崇焕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把大炮运到宁远,无师自通,研究大炮、操作大炮,最后招待努尔哈赤。

    由于此炮威力大、杀伤力强,十分好用,后来明朝索性派人前往澳门,与葡萄牙搞起了军火交易。葡萄牙人服务十分周到,不仅附带了说明书,还配备了炮手演示,安排了翻译。

    此后明朝得以熟练地运用大炮,当然,在这方面做出伟大贡献的是科学家徐光启以及炮弹专家孙元化。其实,明朝的火炮技术在当时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后来清朝统一天下,便放弃了对火器的继续研究,非要搞满人的骑射,说什么创业艰难,不能忘本。

    二十五日,后金军像蚂蚁一样继续围城,袁崇焕下令施放炮火,只见后金军人马一片片倒下。努尔哈赤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也看出此时站在城头的这个小子确实不简单。二十六日,努尔哈赤不死心,打算再试试,袁崇焕接着大炮伺候。

    努尔哈赤见在宁远讨不到好果子,便放弃了,把目标投向了另一处——觉华岛。觉华岛就是现在的菊花岛,是辽东湾最大的岛屿。但觉华岛并不算什么军事重镇,努尔哈赤把目标转向它,主要是因为它的作用——明朝在关外最大的粮仓。

    不过努尔哈赤的八旗军全是骑兵,就是在今天上岛都得买轮渡票,难道努尔哈赤这么多人飞上岛?别急,当时是正月,正值寒冬,水面全部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努尔哈赤充分利用了老天爷的帮助,上岛后大肆劫掠了一番,岛上居民全部被杀,粮草全部被毁。二十九日,努尔哈赤率军回到沈阳。

    不久,明朝接到消息,为难了他们几十年的老对手努尔哈赤归西了,举国欢腾。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最新章节! 作者:东山小生01所写的《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为转载作品,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介绍:
《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写起,到清康熙三年(1664)年结束,主要记述这一百零五年间的历史。期间既写“明”,也写“清”,通过笔者的视角、通俗的语言,带大家走近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本书所选材料皆为一手材料,主要为《明实录》《清实录》,也选有一些明清史学家所著的杂录,如《明季南略》《永历实录》等,为了叙述方便,不会一一列出,有些必要的会在文中标明出处。历史已成过去,望读者理性客观地看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