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武侠修真 >> 那可是名侠客TXT下载 >> 那可是名侠客章节列表 >> 那可是名侠客最新章节

第四百九十七章 给我个面子(下中)

作者:青丝留他方 下载:那可是名侠客TXT下载
    “我有辞乡剑,玉锋堪截云。襄阳走马客,意气自生春……

    朝嫌剑光静,暮嫌剑花冷。能持剑向人,不解持照身。”

    谢玄难阻面前一剑的威势,只得将其引导至其他地方,但是就在这时,天地间突然响起了一个男子缥缈的嗓音。

    此诗一出,天地间,不论是有没有露面的人,只要是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来者的身份了……

    襄阳——素来的兵家必争之地,是交通要冲不说,更是荆州的命脉所在。

    如果说荆州城是荆州的核心的话,襄阳就是荆州的咽喉。

    更因为先秦之时,襄阳是诸国经营之地,所以襄阳更是一个受到过相当程度建设的重镇,其城墙更是经历了千年的风雨而不倒,倒是为襄阳城转变为荆北的军事重镇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武帝以后,国家财政凋敝,大汉转为休养生息的静养发展方向,历来都是国家重中之重的北方地区的经济也因为连年的征战而变得有些停滞不前,南方一带由于出色的地理环境以及稳定的内部条件,更加上有大量北方人才的南迁,让南方也快速的发展了起来。

    襄阳城绝对是大汉内陆最为关键的一处军事重镇,著名的荆州集团便是从这里生根发芽。

    大汉的朝堂之上有着各种小型的团体,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自从高祖之后,大汉便有了朝臣入账议政的规矩,能够与皇帝面对面的论证,这些人也就有了一般的朝臣所没有的地位,虽然这些地位都是人们自己排出来的。

    后来,也就有人开始称这应该是一项制度,与六部制相违和的这样一个制度,天子从来没有真正的想要去废除过,最多就是将其置之不理罢了,这也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中朝。

    天子身边的近臣多有一个中字在官名之上,黄门侍郎是名义上的天子的传令官,但是真正的那些近臣,多是一些中侍常,中书令还有太子太常一类的臣子,这些人一般都没有什么实权,但却是朝堂上真正的红人。

    有了红人,便有了朝堂上的利益交换,为了让自己的仕途更加的平坦,也可能是为了打击对手的臣子,所以渐渐地,朝廷中也开始有了那些所谓的小团体。

    这些小团体在朝堂之上盛行起来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渐渐地,若是有新入朝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受到了这些小团体中某些位高权重的大臣的提拔,对此大汉的天子似乎也并没有什么话要说,毕竟,到目前为止,这种团体,甚至上可以说是集团,对于朝廷的统治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因为这种情况的盛行,所以也就杜绝了所谓的权臣把持大权的情况,真正的做到了一种朝堂之上的平衡,如今的大汉朝廷满打满算应该是由四个集团,这些集团大都起身于地方官,他们以同乡,亦或者是同窗的关系为基本,渐渐地在朝堂之上站稳脚跟,发展到了如今的规模,已经算是能够掌握朝廷的部分权力了。

    当然这些权力,也只是天子放给他们的,不然的话,就如刘钊这样说一不二的君主来说,任何程度的集团甚至是权臣,也无法在没有他的纵容的情况下有成长起来的可能。

    说这些只是为了提起,朝堂有一股势力,他们以太尉刘武周以及太常陈世昌为首,组成了一只相当有规模的官员集团,在中央,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集团,位列三公之一的刘武周便是出自襄阳,他与太常陈世昌更是年少时的同窗好友,两人在各自闯荡之后,于二十多年前,一同进入了朝廷为官。

    襄阳本就是代表了荆州官员集团的一个小团体,但是由于荆州富饶,又加上荆州是魏王统治的核心所在,所以其官员大都是魏王手下的亲信。

    而处于荆北的襄阳便不是这样,襄阳更像是荆州独立出来的一块,他们不管是文化还是风俗,都与荆州大部不同,也对于魏王没有太高的归属感。

    所以朝廷也在挑选官员的时候,以荆州为主的官员,多是从襄阳等地提拔,多是看中的他们清晰可见的背景。

    不是进入了官员集团的官员们都是出自同一个地方的,他们可能是由同一个地方的官员组成的基础,但是后来的发展,更是要看中培养。

    太常作为曾经多年的科举主考官,他的门徒基本上是与老太傅相当的,不过太傅并不是一个贪恋权欲的人,他是朝廷上另一部分官员的代表,也可以说那群人就是孤臣。

    所以与太傅天下师的区别就是,太常陈世昌才是很多年轻官员真正的老师,陈世昌作为最初能够接触到那些年轻官员的极少数大臣之一,他自然有着最早能够开始挑选有潜力的官员的权力。

    当然这其中并不是像表述上的那样龌龊,实际上的培养,就是这些大臣向着天子进谏,他们的出发点也只是提拔有为之人,实际上并无大碍,若是有能力,天子又怎么会不允许呢?

    所以靠着太常的培养以及太尉的统照,襄阳派绝对是朝堂上目前来看势头最猛的一个集团。

    这样是为什么襄阳这样一个郡城能够成为媲美许多州地建设的城池的原因之一。

    襄阳子弟出门便可知天下大势,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

    荆北的大户除了部分在荆州城外,大部分都在襄阳城中,这也是朝廷襄阳派盛起的原因之一——豪阀的力挺。

    就如同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等一样,他们大都是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组上都是有名的臣子,而子孙们也都是相当有为的人,共同的建设之下,渐渐发展成的豪门。

    大汉中期开始发展的门阀势力也是控制朝廷走向的一大力量,他们大都有着庞大的财力与物力,加上各大家族之间会因为利益的关系而选择联姻,这就让做大的门阀越来越大。

    荆北楚家就是一个典范,延绵千年传承的家族究竟有多么恐怖的力量,除了天子知道,可能最有体会的就是当年南下的匈奴人了吧。

    当年老魏王辛苦维持的豪阀之间的关系,在老魏王被暗杀之后,也几近崩溃,最典型的一幕就是世家北奔,当时荆州城内部的大户有将近三成都直接拖家带口的转移到襄阳城中。

    世家都是相当精明的一群人,他们若是没有利益可图,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放弃继任的新魏王,转而投奔其他地方。

    世家就是这样的一种力量,让人又爱又恨,若是时机成熟,或者情况所迫,他们也是做得出来逃奔匈奴这类的事情。

    襄阳就是在这样情况下,接受了大量的来自荆南以及荆北荆州城的豪门,逐渐成为了一个不管是从军事上还是从财力上都难以攻破的真正重镇。

    若是有人能够细细统计一下,很有可能襄阳所占的财政比例会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

    说起这么多,一直没有关于这位剑客的事情,但是事实上,这位剑客才是真正代表了襄阳城中那些豪阀势力的态度的人。

    为何说黄剑生是江湖中最强的那位雇佣兵,就是因为他曾经一人担任了整个襄阳城的雇佣兵。

    也就是当年襄阳城数十个大家族,都将黄剑生供为供奉,由黄剑生来负责他们的安危,最主要的就是对付江湖人的时候。

    世家与朝廷不同的一点还在这里,世家可是身远地偏,朝廷为何没有任何江湖人敢于去招惹?不就是因为大汉最精锐的军队以及最为恐怖的修行者组织的威慑吗?

    若是真的朝廷羸弱不堪,江湖人一样可以直接杀上皇宫,然后亲自斩下皇帝的头,这都是可以允许,以及会发生的事情。

    都说了当年有一位大汉天子被江湖人一涌入朝,最后被最最普通的江湖人砍下了头颅,这件事情虽说在正史之中永远都不会提及,但是这可是代代相传的故事,又怎么会没有人知道呢?

    世家大族没有那些真正可以称作威慑力的东西存在,无论是军队还是什么其他的。

    所以他们其实也是最无奈的一群人,若是站在最高的武力面前,他们身上的那些钱财又是相当无用的东西,他们明明是控制朝廷的一股强大的力量,却也要与那些江湖最底层的人勾心斗角。

    当年正是人心惶惶,天子没有被杀,但是王爷身死,这让所有的世家大族心中都是难以接受的。

    他们平日里虽说与魏王有着各种利益的牵连,魏王也的确做了许多让他们相当恼怒的事情,但是他们都知道这些事情都是在明面上进行的,所谓利益的交锋。

    这种情况下,什么事情也不至于与生死挂上关系,魏王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敢于用各种手段去调和各派势力,所以说魏王其实也不仅仅是胆大一词可以形容的,他还是一个相当有观察力的王爷。

    但是当魏王死于非命之时,这个巧妙地平衡就这样被打破了,甚至是不知道谁是凶手,那么一切人都有可能成为敌人,有了第一次,那么便会有第二次。

    王爷都已经身死,他们这些平日里家丁碰撞都会闹出人命的世家大族们,又怎么可能幸免于难?

    当年北奔的世家大族其实是仔细斟酌之后,有组织的离开荆州城的,他们都是相互之间有姻亲或者世交的一群大家,在相互确认之后才决定逃离荆州城的,若是时机不够好,他们就会一直抱团取暖,因为像他们那种量级的家族若是抱团取暖的话,其实是可以拥有影响一个州郡的能力的。

    他们众多家族可以放弃一些实业,但是只要他们强强联合的话,那些损失其实也很容易找回。

    然而在知道了魏王似乎是被江湖人所杀之后,大家的心才真正悬起。

    江湖人在他们心中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呢?

    身为荆州本地的大族们,不会不知道楚家的后果,听说那个一直压在他们头顶之上的楚家最终被人屠尽满门,以至于一瞬之间便跌至万丈深渊,其中就是因为有江湖势力的作祟,不然的话,偌大一个家族不可能悄无声息的就那样衰落。

    有传言说是匈奴人派来的各种高手,也有说是大汉有相当实力的修行者被雇佣之后灭掉了楚家。

    楚家的败亡已经给了他们足够多的警醒了,已经有大量的世家开始加强自家的防备了,他们的做法就是请江湖上的相当有实力的那些雇佣兵,又或者是请那些有入世意向的宗门来与他们合作。

    魏王被杀,这个已经是相当严重的事情了,后来朝廷的反应也是证实了他们的想法。

    新魏王身边不再是原先那样一无所有,朝廷的顾命大臣,当年的兵马大元帅叶问直接率领禁军赶至了荆州城,还有以及一位兵部侍郎的强势入驻,这都让荆州城人心惶惶。

    然而到现在,那真正与朝廷作对的实力都还没有搞清楚,更不用说他们这些除了钱与势,实际上在江湖人面前一无所有的一群人要怎么去应对了。

    所以在商议之后,在赶至襄阳城之后,他们请了真正的供奉,一个整个郡城的供奉。

    黄剑生当年为何出名,不仅仅只有他曾经击溃过无数强者。

    在得到万剑图之前,他其实沉寂了很久一段时间,再出世之时,虽说不知为何拿到了万剑图这柄绝世珍宝,但是其实已经没有了从前的锐意了。

    真正让他回到正轨,有了如今的赫赫威名的,就是襄阳世家。

    位于汉江中游的襄阳城在荆州城的北边,是南北交汇的一地,出了襄阳城,基本上就是到达了我们所谓的中原地区,所以南来北往之间,襄阳城也成了一座文化交融相当成功的城池。

    这一点,从襄阳城的城南城北的区别便可以看出来,也算是襄阳的一大特色吧。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那可是名侠客》最新章节! 作者:青丝留他方所写的《那可是名侠客》为转载作品,那可是名侠客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那可是名侠客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那可是名侠客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那可是名侠客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那可是名侠客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那可是名侠客介绍:
八百载未斩之难,出于白帝,化作一剑,惹了棋鬼的山河落子,逼得苦命人儿出了那青山。
又似是这汉匈百年的国战迷煞了歌舞升平的京城,教这百战死的将士无处埋枯骨,却是武当道士守了国门,剑阵所起,铁蹄所止,折戟折剑覆予滚滚长河,奔流东逝。
终是这雏凤落了蜀,亦步亦趋却踌躇满志,只因剑神说:“待你成了那天下第一,再来这领你的小竹子。”
到头来天下大事,果真就抵不过一个婆娘。
欢迎加入催更(指交流)-青丝,群聊号码:670-39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