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晨读之后,吴若水回到宿舍准备煎饼就咸菜,郑春声过来:“一瓢,走,鸡蛋请客喝豆腐脑。”
吴若水咬一口煎饼:“老郑,昨晚说着玩的,你们还当真。鸡蛋已经请看录像就算了吧。”
吴新波也过来:“走走,一瓢,你要不去,鸡蛋就不请了。”
无奈,吴若水只好跟着陈胜利他们来到杨得利的小摊前,一一打好豆腐脑,最后陈胜利付钱。陈胜利边掏钱边说:“那个谁,你们这些人太狠了,讹人也得换换才行。”
几个人端着免费的豆腐脑,正在高兴,一阵汽车喇叭声,吓得郑春声几乎扔掉饭盒,还没来得及骂上一句,一辆货车飞速而过,奔向西北角。
“操,哪里来的车,在校园也敢这么跑,不怕出事么?”郑春声非常生气。
“看大门的老高头怎么搞的,这样的车也让进校园?”吴若水也不满。
吴新波说:“一瓢,你这才发现,从上周开始,这车一趟一趟地进进出出,不知啥事。”
吴若水说:“是么,我还真没注意,要老是这么车进车出的,那可是心肝没掉进肚子里,迟早是个事。”
范进忠说:“走,看看这辆车要干啥,这么横。”
几个人端着豆腐脑,朝西北角走来,远远地只见有人从车上往下搬运什么设备,手忙脚乱的样子。几个人虽然不知道是什么设备,但肯定不是试验设备。
“走,不知学校又搞什么鬼东西,估计和咱关系不大,赶紧回去学习吧。”郑春声说。
“现在学校一有动静我就害怕。”吴若水的豆腐脑已经喝完,抹一把嘴说。
“一瓢,你有啥害怕的,派出所长都是你的朋友。”吴新波很羡慕。
“皮子,怕啥,怕学校又变着法子收钱呗。”吴若水说。
“一瓢,你这样可不好,要真让你给说中了,收的钱你替我们出。”范进忠说。
一听说钱,吓得陈胜利掉头就往回走,“管这个闲事干啥,赶紧回去上课吧。”
几个人觉得有理,喝着豆腐脑回到宿舍。
学生在安静地上课,但学校西北角的几间空房子里却是紧张忙碌,一套印刷机器正在安装,一个印刷厂即将在旗山县第九中学成立。总务处主任正在指挥,但总也指挥不到点子上,负责安装机器的工人根本不理,让吕丕水很是没有面子。
看着安装工人一脸的不屑,吕丕水心里说:“你小子等着瞧吧,还有你来结帐的时候,到那时我才叫你知道知道我是何如人也。”
吕丕水在监工印刷厂,牛胜会也没闲着,与陶志尧主任研究印刷厂,在猜测姜校长建印刷厂的用意。
姜校长自到九中以来,可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让九中的学生有了校服,一到放学时间,九中校服成为马庄镇街道上的一道风景。用姜校长的话说,这是校园文化。第二把火,整顿学校里自行车乱停乱放的问题,建成了自行车棚,虽说收缴自行车看管费还悬在空中,但校园里的秩序明显好转。这第三把火就是三产。如果说第一把火提升了精气神,第二把火有了好脸面,这第三把火是要玩实惠的。姜校长一上任在县城大酒店的承诺,大家仍然记忆犹新,姜校长说,要让“各位老师要全心全力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各位老师的困难就是学校的困难,你只要安心教学,你的困难学校会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在今后的福利待遇发放上,也会以高考为标准,希望以此把旗山九中打造一所高考名校。”
姜校长当时的讲话,很有煽动性,但能当真的老师并不多。新领导上任,怎么也要在墙上画个饼,好吃不好吃另说,毕竟看着还算养眼。老师们心里也明白,学校就是学校,老师虽然是老师,不当老九已经不错了,不也奢望什么。
现在姜校长建起了印刷厂,好多老师根本不知道这个情况,也没有打听的意思。而陶主任想知道印刷厂的情况,却又不便打听,只能点拨牛胜会。
牛胜会给陶主任倒满一杯茶水,说:“陶主任,咱姜校长又要弄一个印刷厂,想干啥?咱这还是学校吗?”
陶主任端起茶杯,用嘴轻轻吹着冒热气的水,不紧不慢地说:“姜校长说,学校那些房子闲着也闲着,就买来这些二手印刷设备,说是建设印刷厂,主要目的是解决教师家属的就业问题。好多教师家属都没有事干,有的还在农村里种地,姜校长说,想给这部分人找点活干,多少挣点,就比种地强。家属安排好了,老师们才能安心教学,咱的高考才出成绩。”
牛胜会说:“真的么?要真是这样,姜校长还真兑现当初的诺言了。不过,是不是只要是教师家属就能来上班么?”
陶主任说:“具体我也不清楚,现在我最关心的不是什么人能来上班,也不是建印刷厂的钱从哪里来的,而是咱这个印刷厂到底印啥?”
牛胜会一听,似乎领会到什么,脸色微微一变:“陶主任,建这个印刷厂对咱教务处不是个好事吧?”
陶主任喝一口水,问道:“胜会啊,原先咱那些试卷习题复习资料啥的,都是从哪里订的?”
牛胜会说:“主任,你该是知道的,都是从江北市劳动技校福利印刷厂订的,咱们是那里的老客户了。咱县的其他学校则多是从县第一印刷厂购买。”
陶主任说:“就是啊,你想想,咱的印刷厂能印啥?印教材,咱能拉来业务吗?印各种正规书籍,咱这设备能行吗?要是不行,到头来还不是面向学校?”
牛胜会有点紧张:“这样说来,以后试卷复习资料作业本啥的,甚至连学校用的信纸,不也得咱这印刷厂印吗?”
陶主任说:“你想想,以姜校长的脾气,咱自己有印刷厂,还能从别的印刷厂订购吗?”
牛胜会说:“如果真这样,以后咱们的业务也只有教材这一块了,损失可不少啊。”
陶主任站起来,在办公室里走了两圈说:“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早点打算还是好的。”
听着陶主任的话,牛胜会心里比较沉闷。最近这段时间不怎么顺利,先是传言中的教务处副主任因为校长的更换而落空,接着被周小寒和吕丕水拿着当枪使,给吕丕水的丈母爷丈母娘创造了挣钱的机会,现在自己教务处的买卖又要丢掉半壁江山,实在是令人不能痛快。
当然,有人忧愁自会有人欢喜,与牛胜会不同,吕丕水现在是忙并且快乐着。丈母爷丈母娘有了一个卖炒菜挣菜的机会,让吕丕水的媳妇赵丽梅很是高兴。原先小赵老是数落吕丕水,就是一个赔本的祸水,除了能从食堂拿回家几个馒头,啥事也办不了,既没有办公室主任的实惠,也没有教务处的油水,弄得吕丕水在家里很没有地位。尤其是前段时间姜校长安排给学生购买校服的事,吕丕水吓得竟然请病假,让办公室主任周小寒挣了一笔,更是叫小赵怒火上头,大骂吕丕水是烂泥扶不上墙,放着好处不敢沾。媳妇小赵的闹腾,将吕丕水升任总务处主任的兴奋一下子打回爪哇国。媳妇小赵现在供销社下属的一家门市部当营业员,还是临时工,想让吕丕水安排到九中总务处干临时工,吕丕水更是没敢吭声。
为此,吕丕水顶着巨大的压力,才与周小寒划了个道,借着牛胜会小舅子卖菜的事,给丈母爷丈母娘创造了机会,小赵的脸色才有好转。现在他负责的印刷厂马上建成,人员招工也由他负责,这让吕丕水很高兴。
晚上吃饭的时候,卖完菜的赵山阳老两口照例来到吕丕水家,小赵很勤快的做了几菜,赵山阳和女婿倒上酒,小酌对饮。
“丕水啊,我看你出出进进的,这阵子也怪忙活,要注意休息。”赵山阳也开始关心起女婿来。
原先在老丈人眼里啥也不是的吕丕水明显感到存在的价值,给老丈人夹一筷子菜,说:“你老人家卖菜也很辛苦,每顿少做点菜,不能老是和杨得利那小子摽着干,人家年轻,你二老多少干点,有点活干当解闷。”
赵山阳很开心:“丕水啊,你放心吧,这点活累不着,这个营生还真不孬,一天卖个七八块钱,比你当个主任都强。来,咱俩再喝一个。”
听到老丈人这么说,吕丕水也很高兴,心里说,老头子挣的不少,怪不得这段时间媳妇不再提给父母零花钱的事了。
吕丕水说:“爸,钱不是一天能挣完的,千万别累着。来,喝一个,我再和你说个高兴事。”
正在一边与母亲拉闲呱的赵丽梅一听,赶忙问:“啥高兴事?和咱有关么?”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