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其他小说 >> 村语村言TXT下载 >> 村语村言章节列表 >> 村语村言最新章节

3.1.1.2 环境 之 露天电影

作者:张丹华 下载:村语村言TXT下载
    前面我们提到了看电影,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小村也是有电影看的,电影让小村人们有了娱乐,也有了一个了解外面世界的途径;电影不仅仅是一个给小村人们带来娱乐的媒体,也还是一个小村人们了解外面世界的渠道;与我们现在(2021年)比起来,这个渠道自然就很落后了,不过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这个渠道还是有着它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公社里面有一个电影放映队,轮流去往公社每一个生产大队放映电影。

    大队没有能够容纳很多人的专用房子来放映电影,电影放映队来了之后也就只能够在露天地儿来放映电影了;小村那时候不说放映电影,小村人就只说演电影。一个实际存在的事情就是真的有的时候就在屋子里面放映电影,不过观众就很少,多数都是事先预定了放映电影,到了实际放映的时候大雨连绵,没有办法放映了;在一些人的要求下,在大队屋子里面放映,自然看电影的人就少了又少了,这个可能也算是那时候的特权吧。

    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早期小村是没有什么娱乐的,这电影放映队一来,几乎就万民空巷了,虽然有的家里面也还是有人看家;小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集中到一起来,就需要一个很大的地方;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小村大队还是有一个大的院子的,能够容纳小村人们看电影;再有一个地方就是小村的学校,是小学校;学校的操场容纳所有小村人们看电影还是富裕的。

    小学校院子很大,还有自己的一块儿(土)地能够种一些小菜,比如可以种一些土豆,或者胡萝卜什么的。小村小学校院子周围有一圈壕沟围绕着,阻挡着马牛羊猪狗鸡鸭鹅等等进入小学小院子里面去,每一年小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对这个围绕着小学校的壕沟进行加固。那些年的小学生都会拿起铁锹去挖壕沟,家里面父母兄弟姐妹也没有谁去帮助干活儿,更没有谁去替代他们干活儿。

    我回到小县城那年特意去了小学校,现在(2022年)县城小学校的院子也没有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我们小村小学校的院子那么大。

    小村学校当年的房子、当年的院子如今都不见了,学校也换了一个地方了;还记得小村当年小学校的位置,人不在小村,地图上看看,那时候有六十五多米宽,一百一十多米长,这个面积里面有十亩地大小。地图上面原来小学校的位置上面,建起了一些房子来,有了新的住户了。

    我们回来接着说电影。电影的观众也不仅仅就是小村自己人,那时候还有一些外村人也会来看电影;一个村子放映电影,它附近的村子也会来人,路上也就有三两成群的年轻人来小村里面;这里面还有很多小孩子跟着,这也是那时候的一个风景;一些好看的电影往往吸引着孩子们跟着电影放映队,从上一个村子跟到这个村子,再跟到下一个村子,就为的是看他们喜欢看的电影,记得《大闹天宫》那时候就很吸引孩子们跟着去外村看;也好像那个时候还是一种用画笔画的影片吧,没有真人扮演的那一种,我们今天可能喜欢说动画片,虽然那不是一样的东西。

    皮影戏是那个时期能够见到的一种艺术,拍摄成电影,拿到小村子里面来放映,这个也是有的。《大闹天宫》却不是皮影戏。

    皮影戏,以前也称为“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剧人物,一边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幕布,观看一种平面人偶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也还是能够看到这种皮影戏的,小村人们叫它“驴皮影”;等我长大到十几岁的时候,就没有在小村见到这种艺术形式了。

    没有考证过当年的《大闹天宫》是不是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制作的,也没有考证过是不是通过其他的类似的方式制作的,仅仅是在述及于此的时候想起了这种艺术形式,也就在这里面提了一下。

    我们接着说看电影。

    说到电影我们还是有一些发言权的。比如最初的时候仅仅在省里面有电影放映队,隶属于省文化厅电影科(多年前的组织结构),那时候都是这个放映队下来县里面放映电影;后来放映队归属于县里面了,也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县里面建立了放映队,去各个生产大队循环放映电影;再后来在我几岁的时候吧,县里面的放映队下放给当时的人民公社,各个公社才有了放映队,我们说的这个(到农村)放映电影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前前后后。

    看电影也不能就一直站着什么都不做,尤其就是小村的孩子们,就这样站着也不太安稳;大抵孩子们在出门准备看电影之前也是真的做了准备的,比如孩子们会从家里抓一挎兜或者一裤兜儿瓜子儿揣起来,路上或者到看电影的时候拿出来吃,一边品评着电影的内容。

    那时候挎兜与裤兜的区别也就在于挎兜是衣服上面的,裤兜就是实实在在的裤子上面的,揣毛嗑吗,是要隐蔽一点儿的,裤兜就比挎兜更可靠,尽管裤兜鼓起来也会很明显的,孩子们还是认为裤兜比挎兜更安全一些。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情就是,孩子们抓来的瓜子儿,往往都是生的,并没有炒熟了,最多就是偷偷地放在炕席底下热炕上面炕一下,也就算是熟了,虽然这个就是半生不熟的,介于生的与熟的之间。不过还真的就不一样,炕过的瓜子儿口味与生的还就真的不一样了,当然与熟的味道也不一样。

    赶上家里面炒瓜子儿自然是最好的事情,要是赶不上,孩子们怕也没有胆量炒一锅儿瓜子儿专门带着去看电影,这个是可遇而不求的事情,孩子们也是知道的,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把下屋(小村指代仓房)里面的瓜子儿抓出来一些放在炕头儿炕席底下炕一下,炕得半生不熟的,还有一点儿香味,总好于生吃;这样的行为大人们也是看得见的,多数情况下也是默许了的,就不再追究孩子们;孩子们小归小,他们是家庭的成员,不是贼,不能像防贼那样的防备孩子们;还有父母还是疼爱自己的孩子的,别说人,就连麻雀也知道护着她们的孩子,甚至会拼了自己的性命。孩子们也还算懂事儿,大多会带走一大部分,留下一少部分给家里面的兄弟姐妹们或者爸爸妈妈。

    这个炕,我们都知道的就是指我们小村一个时期的一个建筑部分,也就是小村人睡觉的地方,后来被床所替代的那个;可是同样是这个炕字,有的时候也还是一个动作,比如我们说的炕瓜子儿,就是把瓜子儿放在热炕上面(烘)干(gan1)一下;同样的(烘)干(gan1)一下,也还用于其他的物品,比如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的冬天,人们的鞋子很多都会湿,晚上也能放在炕席下面炕一下,当然是放在炕头了,炕稍儿怕是就不能了,这个是真的。小村那时候还没有甩干的洗衣机,甩干机也没有,洗完的衣服,拧干了,就放在炕上面,一边炕一下,一边晒一下,干的也快一些。

    电影放映队有一挂驴车,这个驴车比起小村的四马大车来说就小一些,车轱辘也不是大胶皮轱辘那么大,大小也就是比着二马车子的样子,驴车用来拉他们的设备,也是他们的交通工具;也有的时候有的大队也会派车去把他们连人带设备一起拉(接)过来。放映队有几个箱子,外加上他们的发电机,还有就是两根光滑的松木(电影)杆子。

    露天电影放映就在小村大队院子里面。电影放映队到(来)了,天还没黑,院子里面就已经聚集了很多人了,大人们三五成群聊着各自的话题,孩子们围绕着大人们打闹着,嬉戏着,彼此招呼一声,一群一会儿东一会儿西的,飘来飘去;间或有些时候就会有一个声音传过来:快走吧,电影改在小学操场演(放映)了。于是一群忽东忽西的孩子一阵风儿的就飘过去了,剩下的大人们也就三五成群的跟着孩子们转移了,一边还三两成群的唠着嗑,好像就不是去看电影,唠嗑才是主要的事情一样。

    露天电影就在院子里面放映,看电影需要占一个好位子,你在两侧面看电影看着有些变形,就影响了观看效果,中间的位置就是人们都在抢的位置;有人已经站在那里了,你也不好硬是把人家挤跑了,只好退而求其次,也是这个退而求其次,就形成了围绕着中心向边缘扩散开去的情景;慢慢的人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靠向边缘了,实在在边缘看着费劲的人们,也就只好站到电影银幕的另外一面去;看到的人物、景物同正面相比起来,左右是相反的;银幕是可以透过去的,不是不透光的银幕,后期的银幕你站在银幕后面就看不到影像了;相反归相反,一旦电影情节上面入了迷,也就暂时忘了是不是正常的方向了,这个也是有的事情。

    露天电影没有座位,看电影的人们就只能够站着,就是这样,人们也还是都会来;一些离得比较近的人就拿了自己家里面的凳子过来,于是就有了一个独特的风景:同样是看(同一场)电影,有的人坐着,而另一些人就站着(看)。

    距离小学校、大队院子比较远的人家,也是可以带着自己的凳子来的,不过几百上千米的拿着大木头凳子,还是有些沉的。也还有一道风景就是电影散场了,住在附近的孩子们就手里拿着几个凳子回家去,也还是有的,多出来的凳子是他们给他们的亲戚、朋友们拿来坐着的。

    凳子沉也罢,轻也罢,人们是这里的观众,也不需要做什么,电影放映员还是要干活儿的。

    夏天,天儿很长,人们要去看电影,就早早的吃了饭,家里面主妇一般的就会留在家里面看(着)家,就不去看电影;孩子们是一定要去的,一些孩子还会搬走了家里面的凳子,也就听说过电影散了场,有的孩子忘了把凳子带回去。

    大队里面负责了电影放映员的伙食,这些放映员还是有出来工作的饭菜补助的,他们可以把这个补助用来与大队里面进行交换,来换取在这里面吃饭的“饭票”。

    我们不要觉得一些生活上的事情就不是问题,实际上很多的情况下,这些生活上的问题都是要有解决方法的,也是在安排工作的时候就顺便安排了的事情,说是顺便安排了,却是很重要的事情,没有谁能够不吃饭,一直干活儿又不睡觉,这个是人的普遍生活方式,也是最基本的需求,必须得到保障才能够维持人们的正常生活。当然了,成仙了道是人们的愿望,可是人们追求了几千年了,这神仙的行列里面人数还是有限度的;可见这个吃饭、工作、睡觉是必须解决的,啥时候人们都成仙了道了,这个也就不用再提及了,也是真的。

    想看电影前站工作是一定要做的,比如早早吃完了晚饭的放映员,就不像小村人可以聊聊天,或者打个盹儿,他们还是需要做一些体力活儿的。

    露天电影的银幕是需要架起来一定高度的,几百人在一起看电影,银幕就不能太低了,前面人的后脑袋挡住了银幕上面的影像是不行的;太低了后面的人就看不见银幕上的影像;电影是光学与电气结合的产物,银幕过低了,光路也会受到影响,总不能把放映机前面的人头也投射到银幕上面去吧,或者电影中的大部分影像在银幕上面,还有一部分在前面人的后脑勺上面,前面的人动了一下,也要跟着追踪这个影像,这样似乎看电影的难度增加了很多了,真的由休闲娱乐演变成了锻炼跟踪能力也还是有个时间问题的,比如这场合也不合适,这时间也不合适;放映机不能够架设得很高,那样会增加难度,也不安全,这与我们看到的电影院里面的放映机加得很高就不一样,照搬过来并不适用;把银幕架高是一个折中的很实用的办法。架起来的高度是固定的,在每一个村子都是一样的,架起银幕的就是放映队带来的那两根松木(电影)杆子,还有他们带来的几根长绳子,往往在搬动的时候这几根绳子就拴在这两根杆子上面,并不解下来,架设杆子的时候就通常把杆子连同拴在上面的绳子一起抱到或者抬到预定的地方去。

    放映员的体力活儿开始了。两根杆子中间有绳子连着,这距离是固定的;按照这个距离摆好了两根杆子,接下来就是把四根绳子分别扯向四个不同的方向。

    四根绳子末端有四个大铁钎子,我们说铁橛子更确切一些;四个铁橛子钉到地里面,把这两个杆子立起来,扯起四根绳子(加上两根松木杆儿中间的绳子),把两根杆子固定住。说来很轻松,不过放映员是需要拿着大铁锤,一根一根的把四根铁橛子打进地下的,四根铁橛子钉好了,放映员也满身是汗了。

    接下来能够轻松一下了。银幕是一块纯白色的帆布,有四个黑色的边儿围着,四个边上面有预先制作好的小孔,小孔中间镶嵌着铁圈;这些小孔用来把银幕拉起来,固定在两根松木(电影)杆上,我们想象一下就是,银幕不仅需要被拉到电影杆顶上去,还需要从上到下在不同的位置拉靠近电影杆,用绳子穿过小孔,绑到电影杆上面,这样刮风的时候也能够减小银幕变形;不过好多情况下真的有风了,银幕还是会出现鼓肚儿的,也曾经有过放映中途电影杆被大风刮倒了的事情。

    四个边上每个边都有一些小孔,里面穿着铁环,用来固定;有这个结构的那些年在小村还有一样东西,与电影无关,是用来拉水的水袋。那些年小村种地赶上春旱的时候就要拉水种地了,这其中有一样东西就是我们这里提到的水袋;水袋是用绳子穿过四个边上面的小孔绑在四马大车上面的,水袋有一个进水口,用来向里面灌水,这个口比较大,能很方便的把一整桶水倒进去,水龙带装满了水,进水口上面的抽绳收紧了,进水口就缩小了,这很类似于卫衣上面的帽子的抽口;靠近一个边儿脚上有一个细一些的出口,用来放水;这个放水口自带一段水龙带,不放水的时候可以打一个结,阻止里面的水跑出来。大水袋灌满了水随着马车走动,随着里面的水滚动,大水袋也就忽悠忽悠的,那样子至今都还记得。

    我们回来接着说电影。宝宝们说了,杆子倒了,电影还演吗?两个答案不用写在这里了。不论是最初架设的时候还是中途重新架设的时候,小村都是有人帮忙的,在小村人看来,就是一边儿唠着嗑,一边也就是顺手就干了。不过有的情况下不是大风刮的,也就出现过电影杆子倒了的事情,真的大风刮倒了电影杆子,看电影的人也就少了,甚至于就中断了放映电影了,小村就说不演了;今儿黑(晚上)不演了,明儿黑(晚上)再演,这个是可能的。这里的今儿黑、明儿黑是小村那时候的常用语,小村人很少说今天、明天这样的词语。

    这里面说的今儿黑说的是今天晚上,明儿黑说的就是明天晚上;至于说的明儿黑再演(放映),并不代表着明天晚上就一定能演,大多数不出现意外的时候,明天晚上是会(再)演的。我们换句话说,这个明儿黑再演并不就十分确定。小村那时候也说“我明儿个替你上趟县”,往往对方会敲实一下,“真吗?”,也是这样的说法。这个明儿、明儿黑也还有一种不确切或者推搪的意思,这个也还是有一点儿的,尤其是搭上了赶这个字,就更加不确定了,比如上面说的,也可以说:赶明儿个我替你去一趟县里,这个并不就是敲定了,恰恰相反真的是没有敲定,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意向,连定金都没有交。

    还有一个力气活儿就是用来播放声音的两个大音箱同样需要吊到电影杆上面去,这个绳子也是事先准备好的,用的时候把音箱拴上,一个人用力向上托举音箱,另外一个人用力拉吊起音箱的绳子,两三次之后音箱就被拉上去;到了一人高的时候,托举的人最后猛的再向上抛送一次,拉绳子的人配合着把绳子拉紧,之后在下面拴好(固定住)了,音箱就到了最大高度了。

    音箱一般也就拉倒电影杆中间的位置就停下来,拴好绳子固定在那儿。一条长长的尾巴(电缆)连接着音箱,两条尾巴(电缆)都要拉到放映机这边来。外围工作做完了,接下来就是放映机的架设了。

    放映机这些设备我们不太熟悉,看在眼里不过就是几个箱子里面装着几个机器;放映员把他们拿出来按顺序摞在一起,之后就是一堆带插头的线,插在相应的位置;都连接好了以后,还有一条电源线,拉进大队屋里面,插在墙上的电源插座上面,也或者就拧在大队电闸刀下面的螺丝上,与大队的灯线什么的并在一起。那时候用电不像我们现在,插座、灯具、空调、厨卫等等的供电是分开的,每一路上面有一个空气开关,那时候插座与电灯是混在一起的,都接在铡刀下面,也没有空气开关,更没有漏保这种东西,可以说那时候与现在相比真的就是最原始的。

    预定好的电影也有可能会遇到一些意外,比如说临时停电了;聚集了几百人,就不演了,或者演到半道儿就散场了,有些扫兴;放映队备有发电机,烧汽油的,赶上停电的时候可以继续提供电力,让电影能够继续放映下去。那东西有很大的声音,咕咕咕的叫,小村人给那个家伙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电锅。

    电影胶片绕在一个铁制的盘子上面,这个小村人俗称电影片子(拷贝),电影片子装在铁皮盒子里面,一个盒子里面装一个,也有宽的盒子里面装两个片子。一部两个小时(一般也就一个半小时,加上加映片子也就两个小时)的电影可能就要有四个到五个这样的电影片子。顺便说一句的就是小村放映露天电影的时候是不能无缝隙换片子的,换片子间隔有一分钟到两分钟;这个一两分钟也还有一些作用,比如放映的时候鸦雀无声的人们可以简单地交流一下电影的内容,也就有了一到换片子的时候就立刻嗡嗡声音不绝;另外的一个作用就是人们可以利用这两分钟方便一下,小村人喜欢说出去尿泡尿,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好像是说一种东西吧;小孩子在刚刚出生之后都是睡在一个草口袋上面的,当然这个草口袋上面有垫子;小孩子控制小便的能力就弱一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弄湿了棉垫子,小村人就说“这孩子又尿了”;也还有的时候小孩子接二连三的把棉垫子尿湿了,小村人就说“这孩子真尿性,一连气儿就尿了三块小垫子”。

    小垫子小村人也说是尿垫子,是小村人用旧布做的给小孩子铺在身下用的,小孩子尿湿了之后就换一块,尿湿的就拿出去晾起来,等晾干了收回来备用。那年月小村的妈妈都给小孩子准备好几块小垫子,孩子大了用不到了就收起来,等到下一个孩子出生了接着用,也还可以送给别人家孩子用。

    说小孩子出生之后睡草口袋,也是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的事情,现在怕是在小村也见不到了吧。有些事情注定要随着生活的改变一点一点的退出人们的生活,这个也是人类生活的一个规律,草口袋也不例外。

    记忆当中这个草口袋是青色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黑色的。其实青色与黑色并不是一个颜色,小村人那时候说黑色的布是青色的,这个还真的没有求证过,为什么把不同的两种颜色说成了一个。

    两种颜色也罢,一种颜色也罢,我们说是黑色的就说明白了。这个黑色的草口袋拿我们现在(2022年)的话来说,有不到一米的样子吧。制作的时候也就是把青布直接缝成一个口袋,像我们见到的丝袋子的样子。

    提到草口袋,那里面就一定要有草。这个草,那时候是谷草,也就是我们那时候冬天的时候给牛马吃的那个谷草,是谷子的秸秆。给孩子睡的草口袋里面的草一定要比给牛马吃的还要细一些。准备好了草,灌进去稍稍鼓一点儿,把开口缝起来,一个草口袋也就做好了。一个事实是,这样的草口袋不能仅有一个,至少要有一个备用的,用来与正在使用的做替换。

    小村人很在意这个草料口袋,一旦这个草料口袋空出来了,往往就是睡在上面的那个孩子出现了意外离开了,也就是断了草料口袋了,这个就是一个很悲哀的事情了。

    棉垫子也是必需的,那时候也都是用一些比较旧的布料制作的,里面的棉花,通常也不是新棉花。宝宝们(2022年)说了,你孩子都生了,还差那几斤新棉花吗?太不人道了吧,好歹那也是一个新生命啊,怎么能够虐待他呢?

    虐待谈不上,拿我们今天(2022年)的标准衡量,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毕竟条件是不一样的;比如那时候棉花是紧缺物资,新鲜棉花通常是留着给新出生的孩子做棉衣的,这个一定是新鲜的棉花,一定就不能是旧棉花,或许这个才是新生吧。小垫子里面的棉花,本来也就是铺在孩子身下面,时不时的就被孩子尿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尿里面逐渐出现了气味儿,小村人也就笑说孩子的棉垫子是骚垫子了,实际上也就真的是那个气味了。

    换电影片子两分钟的时间里面,尿泡尿回来继续看电影,这中间我们却说了这么多,这恐怕就不是两分钟时间里面就能说完的事情了。我们回来继续说电影的事情。

    放映机上面有两个支架架起电影片子,上面的一个供出电影胶片,下面的一个负责回收电影胶片,两个片子由里面的驱动机构驱动工作。放映机镜头是能够活动的部件,可以水平转动一个方向,方便放映员放入或者取出电影胶片。

    电影胶片上面记录的信息通过放映机上面的相关处理电路处理之后还原成声音信号,同时通过放映镜头把光学影像投射到银幕上面去,小村人们就从银幕上看到电影,从音箱中听到同步的声音了。

    放映之前放映员需要确认一下手里面的胶片是正的还是倒的,倒着的胶片需要经过处理才能够播放,倒着的影像也还能有一个感受,倒着放的配音,就不好翻译了,尤其小村那时候还真的找不到(这样的翻译);这个处理过程叫做倒片子,这在当时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电影片子是在不同的放映队循环工作的,忘记倒片子是有的。

    放映当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导致电影胶片断裂,这时候银幕上没有了影像,音箱中也就没有了声音,小村人俗称烧片子了;烧片子就中断了放映,屏幕上一片白色,音箱中仅仅剩下了丝丝的噪音,那个时候电影放映机还没有自动静音这样的功能,噪音是没有办法被自动屏蔽的。片子烧了可以接起来重新播放,放映员有一个必备的工具就是剪刀,接片子的时候用剪刀剪出相应的角度之后,利用胶带把两段胶片粘起来,问题解决了,可以继续放映了,小村人就说又能接着演了。

    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电影在播放正片之前会放映一个附加的片子,小村人俗称叫做假影片儿、加映片儿,按照小村人的想法,这个片子就不是真正的电影,是假的电影,是加在正片之前的。假影片播放的是一些时事宣传或者是一些科技知识,也是一种科学教育、政治教育,更是一种外界信息的来源。电影有娱乐作用,也有宣传教育作用,更是小村人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途径。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村语村言》最新章节! 作者:张丹华所写的《村语村言》为转载作品,村语村言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村语村言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村语村言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村语村言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村语村言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村语村言介绍:
一段已经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的、被一些孩子们惊问为哪个朝代的事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