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其他小说 >> 村语村言TXT下载 >> 村语村言章节列表 >> 村语村言最新章节

3.2其他矮科植物

作者:张丹华 下载:村语村言TXT下载
    3.2.1山酸儿

    我们回来接着说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小村的其他一些植物。柳条是比较高的植物,在这比较高的植物下面,还生长着一些比较矮小的植物,比如山酸儿。

    山上与家里相对,小村人常说上山干活儿;地在小村是种庄稼的土地,家在小村是家里面的意思,是住人的村子。

    这个山上,有的时候说的就是我们所说的野外,不包括草原,小村叫甸子,而有的时候就是我们说的小村之外的庄稼地和野外。一种说法就是家与山上,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家、地里、山上与甸子,我们姑且这样说。

    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人们不说野外,往往的就说是甸子,小村没有高山,连低山都没有,这个山,就是指代庄稼地。这样山上、草甸子与家就有了区别了,是相对来说的不同的范畴,小村人们活动的不同的范畴。

    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小村还有一些词语,与我们常规的说法不一样,比如大乡,我们今天不太常用了的,那时候指代的是小村隶属于的人民公社;而社上这个词也已经不用了,指代的是生产队这样的机构,前身是高级合作社;合社这样的词汇我们也看不到了,指代的是供销合作社的营业场所这样的地方;队上指代的是生产小队这样的地方,现在也已经不使用了。

    山酸儿在春天到来之后不长的时间里,就会长出五六寸高的样子,山酸儿长着细长的叶子,每一片叶子都竖起来,基本上都是单株生长的。孩子们见到了,立马跑过去撕下一片叶子放进嘴里嚼起来,感受那酸酸的味道。

    大太阳底下钻在柳条通(丛)(灌木丛)中的孩子们满头满脸大汗,野地里找不到能喝的水,这酸酸的东西嚼在嘴里,满口酸水,干渴的喉咙也湿润起来。这就很厉害了,曹操怕是也要被折服了吧,原来不仅仅是南方的杨梅,这北方的野草竟也能够给人们带来一定的解渴效应,只不过不知道这个与曹操所说的梅子相比较起来,是不是有一些小众。

    小村那时候的孩子们是很疯的,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调皮,拿小村的话来说就是野。拿小村那时候的话来说,小村孩子们那时候也真的是野得没了边儿了。野这个词在小村那时候是常听到的,比如家长对于那些不经同意就去外面玩儿的孩子们,通常会说:你又野哪儿去了?那是不是我们现在(2022年)的爸爸妈妈就会说:出门一定要请示我,否则不允许私自出门。

    春天柳条发芽了,小草长出来了,野外满眼都是新绿色,看着心情格外舒畅。孩子们这时候是不会待在家里面的,他们整天都野在外面,那是他们天然的乐园,孩子们不知疲倦的疯着、野着,做着一些我们今天看起来难以理解的疯事情,这众多的疯玩之中,就有一样是我们现在不能够提倡的,那就是掏鸟蛋。

    3.2.1.1小鸟

    春天的时候小村野外的灌木丛中有各种各样的小鸟,小鸟各种各样的叫声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召唤着孩子们。

    小村孩子们那时候对于小鸟也有着自己的认知,比如有一种鸟,叫起来得楞得楞的,孩子们就叫他们讷愣,这种小鸟你听到它们的叫声仿佛永远是从天上传来的,引得孩子们不停地朝天空上张望,却很难看到他们的影子。

    也还有一种小黄鸟,体态很小,动作很快,在飞行的时候不像一些鸟那样会飞行一段比较长的直线路径,这小黄鸟飞行的时候,改变方向非常的快,孩子们拿弹弓很难瞄准它们,更别说拿弹弓把它们打下来了,孩子们叫它们溜粪球子,这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连我也不能够说出来。

    那些年在一些水沟子旁边有一种鸟,叫声是叽叽叽叽的,据孩子们说是吃曲蛇活着的,孩子们也不能说出学名来,它们形体也比一般的鸟大一些,也就叫它们水鸡。

    孩子们也还根据小鸟的外形来给它们起名字,比如给有一些蓝色的小鸟取名蓝靛壳,而见到了乌鸦就直接叫黑老鸹,更还有一个秃尾巴老李这样的叫法,孩子们说的是鹌鹑,说它没有尾巴。

    疯起来的孩子们还有一个必须做的事情,就是打鸟。我们现在(2022年)说的打鸟意义上与我这里面说的打鸟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摄影上面的远距离拍摄鸟类这样的说法。

    3.2.1.2掏鸟窝

    小鸟的窝通常都是絮在灌木丛根部隐蔽的地方儿,从外表上看就是一个圆形草团子,柔软的枯草和小鸟羽毛混在一起,小鸟精心编织的一个草团子,一个经过精心编织的小鸟的家;小鸟的家隐蔽性很好,却还是无法躲过疯起来的孩子们的眼睛。

    孩子们说小鸟搭窝,往往并不说是搭窝,更直接的说法是絮窝;为什么这么说,连我也不能说明白;大抵是把一些诸如枯草、羽毛等等这样的东西杂糅在一起,编织起来,形成一个适合小鸟居住的“家”;也或者孩子们也还想起了絮棉衣服、絮棉裤子、絮棉鞋这样的事情来了吧:也还有小燕子搭建的小燕窝,孩子们却不说搭窝,而是说垒窝,这说法的区别我也不能准确的说出来,仅仅就是跟着这样说。燕子垒窝是很劳碌的事情,两只燕子靠着叼来的泥一点儿一点儿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搭建起来一个能够容纳它们的家,也还不仅仅如此,这个家里面还要住进去它们的孩子,小燕子搭建的是一个家,更是它们这一年的希望与它们对于未来的寄托。

    说到燕子,我们就想起来了另外的一种鸟,小村人们叫它家雀、家贼,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麻雀,一种曾经被列为四害之一的小鸟,后来得到了平反;家贼搭建的窝也不说是搭窝,也不说是垒窝,说的是盗洞;这个说法就引出了一个新的话题,就是盗洞的动物在小村常见到的还有耗子,这个就真的是四害之一了,也就是我们说的老鼠。有一句老话儿是这样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天生会打洞,这说的就是老鼠的生活习性之一了;也正是这样的生活习性,老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尤其是给人们的粮食带来的损失就更大一些;还有老鼠还给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带来了威胁。

    那些年还有集体的时候,队里面的场院里面秋天的时候往往堆了成堆的苞米,等到打苞米的时候才发现堆底子有很多很多的耗子洞,还有被耗子吃掉了苞米粒儿剩下的苞米瓤子;这也就罢了,往往人们扒开耗子洞,还会发现,耗子洞里面还有大量的苞米粒儿,原来耗子不但偷吃苞米粒儿,还偷走了很多苞米粒儿,耗子竟然懂得预先作储备,这个思维也真的没谁的了,于耗子而言,是聪明的,于人而言,那就是祸害。

    后来的某年月里面在小村周边地区曾经发生过老鼠传播的鼠疫与出血热这样的疾病,一段时间中小村所在地曾经是人们谈论的焦点。

    1958年2月12日《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发布,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务,麻雀名列其中。后来麻雀被“平反”,由臭虫代替,再后来臭虫又被蟑螂取代。因此“四害”最终被定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之所以提出消灭四害,有一种说法是:1952年,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在朝鲜和中国东北、华北地区使用细菌武器,撒布大量的带病菌、病毒的老鼠、苍蝇、蚊子等害虫害兽,企图毒杀中朝人民;很多耕地因此荒萎;得知此消息后我们首次提出了灭“四害”的概念,并指出要消灭的“四害”是蚊子,苍蝇,老鼠和麻雀。

    为了响应反对美帝的细菌战争,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伟大号召,全国掀起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并以此来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

    我们回来接着说孩子们。孩子们很野,他们看到鸟窝,第一时间就把小手伸进去,把里面的鸟蛋抓出来放进自己兜(衣服口袋)里面;在孩子们的“暴行”之下,一个充满希望的小鸟的家,就这样被“端掉”了。

    鸟窝被端掉了也不确切,孩子们并不就把那个鸟窝破坏了,鸟窝还好好地在那里没有动,孩子们仅仅是取走了里面的鸟蛋,然而这行为却毁灭了小鸟的希望。

    小鸟的家虽然还在,可是这一年的希望怕是没有了;孩子们也还需要珍惜“端来”的“小鸟”的希望,一不留神,刚刚掏来的鸟蛋被压碎在兜(衣服口袋)里面,小鸟的希望是早已经没有了,孩子们怕也是没有了任何收获了。要是真的这样了的话,孩子们掏鸟蛋的行为,真的是既不利于自己,也不利于小鸟,真的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淘了一会儿的孩子们,口袋里面就有很多鸟蛋了,孩子们也疯累了,就找一个沟子沿坐下来,挖一个小灶坑,捡一些软硬柴禾过来,塞进去生起火来;口袋里面的鸟蛋一个个的掏出来,放到火上面去烤,慢慢的烤熟了,扒了皮儿,鲜嫩的鸟蛋就成了孩子们的美食。

    这就有些不符合我们爱护动物的思维,不过我们倒退回去五七十年,那时候的孩子们还是没有我们现在的思维方式的;或者说这个就有些残忍,毁了小鸟的希望,还拿过来说;但这确实是那时候孩子们真实的生活,也是小村真实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拿来说说仅仅就是想把那个时期的事情做一个记录,并不是在提倡这个做法。

    我们这里面说到的挖个小灶坑是有的,孩子们那时候往往是在土坑沿上就着地势,在地面下面低一点儿的地方挖一个坑,放柴火,再在往上面去的地方挖出一个烟道来,样子就像家里面的火炕与灶坑;之后把要烤的鸟蛋或者别的什么放在小灶坑柴火上面,在底下点起火来,还是很好烧的。

    小时候的这些经历给了孩子们成年之后的野外生活以一定的经验,对于野外生活,长大后的孩子们没有恐惧感,相反的倒是能够适应下来;时过境迁也罢,增益其所不能也好,我们想想,就是有益的事情;往往一些技能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已经形成了的,或者说我们在生活中就要注意去培养孩子们的一些技能,这个是要的。

    大人们并不认可孩子们拿着火柴或者打火机出去,几乎所有的家庭都禁止孩子拿着打火机出去;“教育小孩儿不玩火”也还是一句标语口号,换句话说那时候是提倡对小孩子实行这样的“管制”的,也还不仅仅是提倡,而是必须限制小孩子“玩火”这样的事情。

    山上是不能见到明火的,这个是作为一个行为准则来规定的。没有打火机,孩子们在野外就不可能点火,不可能点火也就没有办法烧鸟蛋吃。不过孩子们有孩子们的做法,有他们自己的鬼主意。比如那时候在小村普遍存在的火镜,那时候就成了孩子们打鬼主意的对象,每每偷偷地拿着火镜出去,于是能够生起火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顺便说一句,老奶奶的花镜有时候也会被孩子们偷偷地拿走。

    火镜那时候小村还是比较常见的,老人拿它在太阳底下抽烟,用来点燃烟袋里面的烟,往往太阳很足的时候,对准了太阳,几秒钟之后烟袋锅里面的烟叶就冒起烟来了。那个火镜就是我们今天最常说到的凸透镜,烟袋锅就放在凸透镜的一个焦点上面,阳光经过凸透镜聚光之后聚集了很高的能量,高能量照射之下烟叶温度升高了,最后放在焦点上的烟叶被点燃了。

    大人原本不让孩子拿打火机出去,并不仅仅是限制孩子们吃烧鸟蛋这个事情,更重要的是怕孩子们生火的时候会引起火灾,这个才是大人们不允许孩子们拿着打火机出去的真实想法;而限制孩子们烧鸟蛋仅仅是顺便的事情,不过这个做法客观上是有利于小鸟繁殖的。

    掏鸟蛋不符合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理论,也不符合保护动物的行为规则,但是这故事发生在四五十年前甚至更早一些时候的小村,人们对于动物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们要保护动物的认识还没有现在(2022年)这样的深刻;相反的,思维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后期拿来再看看的时候,可能就会觉得有一定的问题;一些动物天然就是人们的食物,这个思维还在占着相当的地位;历史条件的局限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保护和共同利用共有环境的思维,在人们的意识里面还没有建立起来。

    不同的时期,孩子们掏鸟窝的收获也就不同,比如可能会掏到小鸟的幼崽;孩子们对于幼鸟多数的都是抱着玩的心态的,并不是为了吃它们,往往玩一会儿也就把它放了回去。

    小鸟是有想法的,你掏(抢)了它们的孩子,它们是会和你拼命的,两只亲鸟是会一直围绕着你进行攻击的,一直到你放了它们的孩子。

    这并不就是提倡可以去掏鸟蛋,或者可以去为难野生动物;相反的,那时候的孩子们的行为还是有些问题的:春天是小鸟的繁殖季节,是不应该进行捕杀的,尤其不应该去把小鸟们繁殖的希望给无情的毁灭了;然而历史上的事情,我们自然可以去评论,却没有办法让他们按照我们现在的思维去行事。

    人类社会进步了,人们更多的认识到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拥有同一个环境的重要性,并进而保护动物与环境,这是人类的进步,这进步也是有一个发生、发展过程的,这时间可能会是几年、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也或者会更久一些。

    掏鸟窝不被大人们所允许,孩子们拿回家里面的鸟蛋多数都不会给(被)大人们看到,通常都是背着大人们放在锅里面蒸熟了吃,或者就在野外远离灌木丛的地方,捡一堆柴火,把鸟蛋放在火里面烤熟了吃,现在我们能看到的烤毛蛋应该是进化了的一个版本了吧。无缘无故打开饭锅毕竟是会受到大人的呵斥的,孩子们更多的是选择在野外就把鸟蛋烧烤了吃掉,尽量的不带回家里面去。

    我们不能够说大人们就不打小鸟、不吃小鸟,这说法不符合实际;大人们打鸟、吃小鸟是有限制的,不是天天都打小鸟的,也就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打几只小鸟,平时的时候是不打鸟的,这个是真实的生活。

    3.2.1.4滚(鸟)笼子

    小孩子们除了掏鸟窝也还有一种玩法,小村那时候叫做滚鸟,生活在小村的人都是很熟悉的,我们今天说起来,可能有的宝宝(2022年)就不知道了。这个滚是说利用的一种叫做滚笼子的工具来捕捉小鸟。

    一说到捕捉小鸟可能宝宝们会说你不爱护动物。我们今天说保护动物,不要捕杀鸟类,不过我说的事情发生在上个世纪的五六七十年代,那时候人们的意识与现在还是不在一个水平上的,接近七十年前的事情,拿我们现在的规范来衡量还是有一些不合适的,就是说在那个时候,这种行为也还可能是不在违反法律之列的。

    整篇中我们说的都是发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情,个别的还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或者更早一些时候的事情,我们拿现在的观念来衡量,我想大家都明白那是不合适的。

    说了这么多有些跑调了,我们再跑回来吧,我们接着说我们前面说的滚笼子。

    滚笼子是用小村那些年常见的酱秆制作的,小村那些年叫做扎鸟笼子,扎滚笼子,总之这个扎字就说出了制作的方法来了。

    滚笼子小村人们叫做滚鸟笼子,也还有其他的叫法,比如也就直接叫做滚笼,我们这里面就说滚笼子吧,制作上也还有一个词,叫做克,我们为了方便叙述,这个克我们也就以后不再提起了,我们直接说出一些做法来就好,记得有这么一个说法就是了,这个做法与小村那时候的榫卯结构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没有考证过是不是受了榫卯结构的启发。

    这个滚笼子有几层,比如是三层或者是多于三层的,也是有的。拿我们现在(2022年)的话来说就是三层楼或者四层楼,也就是有三层、四层的一个用酱秆扎起来的酱秆笼子,不过尺寸上自然不是我们住的的楼房那样。

    滚笼子的主体骨架是酱秆制作的,酱秆与酱秆之间的连接采用的是小村人所说的克这样的手法。克这个字可能有误,我们这里面不知道用哪个字能够表达出来这个意思,没有细致考证过。

    手法上面也就是把酱秆上面开出来一定大小与深度的槽,然后把与它相交叉的酱秆放进里面去,依靠彼此之间的紧密接触连接在一起。拿我们看到的情况来比方就是这个酱秆做的就是一个框架,那么框架做完了,还需要填充,没错的,盖楼是这样的,我们这个笼子也是需要填充的;这个填充的材料是小村那时候比较常见的一种野生蒿子,这种蒿子比较细,长得比较匀称,孩子们那时候就用这种蒿秆儿来做填充物。做法就是插进框架里面去,许多根蒿秆儿并排着就形成了一面墙,实际效果是一面栅栏。

    我们大体上说了制作的材料,这个滚笼子在外形上面也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板式楼,我们说小村的孩子们还是很有前瞻意识的,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闭塞的小村里面,就已经预示出来若干年后我们(县乡)生活当中会有板式楼,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原来小村人们还是有很大智慧的。

    这个板式楼在造型上面有一个突出的部分,比如说整座楼是四层楼,在四层楼的上面左边最上面的部分再建一部分作为第五层楼,这个部分有一些像我们板式楼电梯间,不过就是挪移到了最左边上去了;与我们的电梯间不同的是,这个后来建造的电梯间,就仅仅是在五楼,与下面的四层楼是不相通的;这个电梯间只有一层楼,有一个特殊的用途,我们在后面会加以叙述。

    电梯间的旁边有一个滚梯。这个滚梯是我们在这里说的,孩子们可不叫滚梯,他们管这个滚梯叫做滚儿,自然这个滚梯也不是我们在商场看到的滚梯那个样子,如果非得比方一下,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水车的样子。这个水车或者我们说风车,安装在四楼天花板上面,它的转轴正好在四楼天花板(平面)上。风车也就与板式楼的厚度一个样子,实际上还是要减去材料的厚度的。通俗的说就是在四楼天花板上安装了一个风车,这个风车的转轴在天花板的高度上,风车与板式楼两个大面儿之间没有空隙——这个空隙是对于小鸟来说的,小鸟没有办法从这里面出入。这个滚儿可以是四叶风扇,立体的,框架是酱秆做的,酱秆框架中间依然是采用蒿秆儿来填充。同样的在三楼、二楼天花板上面都有类似的滚儿,孩子们也叫做翻滚儿,作用与前面说的是一样的;宝宝们(2022年)说一楼也有一个这样的滚儿,这个真没有。

    突然就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个酱秆儿就是小鸟再熟悉不过的高粱的秸秆,它们曾经无数次的在高粱地里面飞来飞去,也曾经在那里戏耍玩乐,却不曾想过,这个最最熟悉的高粱秸秆有朝一日竟然也成了捉捕它们的工具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改变也会形成一种伤害,这个怕是小鸟没有想到的吧?虽然说“兵者诡道也”放在这里面是不是合适我们不去管他,不过对于时间、空间的变更带来的影响却真的不能够忽视,这个却应该是真的才对吧。

    说了半天了,这个翻滚儿也就是我们之前说的风车,是干什么用的呢?自然是为了捕捉小鸟用的。不过有一个实际问题就是,小鸟会来吗?小鸟不来你这个东西还有用处吗?

    没错,小鸟不来,这个东西充其量也就是一个鸟笼子,起不到捕鸟的作用,那么孩子们是怎么样实现捕鸟这个设想的呢?

    如何让小鸟到这个板式楼来呢?小村孩子们那时候采取的方案是诱引与诱惑。

    我们先说诱引。诱引就是利用小鸟的同类来呼朋引伴,把其它小鸟招引过来。这个用来招引同伴的小鸟孩子们也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油子,我们说叫做诱子。

    这个油子放在哪里呢?孩子们在盖楼的时候不是盖了一个电梯间吗?油子就放在那个电梯间里面,这个就是孩子们盖电梯间的初衷。孩子们在盖电梯间的时候就已经设计好了,这个电梯间是独立的,仅仅搭建在五楼,而且还有一个独立的小门,方便孩子们放进、取出油子。这个小门那时候有的孩子盖楼的时候有专门设计的,比如可以上下滑动,滑上去就可以打开小门,松开手,小门就自动滑落下来,这个门也就处于关闭状态了。

    小鸟被招引过来是不是就一定能够被捕捉到了呢?这个也还是一个未知数。比如小鸟看到了自己的同伴被关在笼子里面没有了自由,它还会跳过去吗?人不是傻子,小鸟就是傻子吗?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说过这个板式楼是如何捕捉小鸟的。我们这里面以最简洁的一句话来说明这个板式楼的工作方式,就是小鸟一旦落在我们前面说的那个风车上面,风车在小鸟体重的作用下旋转起来,小鸟出其不意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随着叶轮的转动被翻进四楼里面去了,这个就是这个板式楼的工作原理。

    那么问题来了,小鸟凭什么会正好站在你设计好的滚轮上面去呢?这个问题问得好,也是孩子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孩子们采用的是诱惑的方案,对于小鸟而言就是用它们喜欢吃的东西来吸引它们。孩子们那时候用的诱饵是谷穗。

    孩子们把谷穗拆开,拿来很少一部分,放在滚轮中心位置,固定起来,小鸟看到谷穗,想吃到嘴里的时候,站在其他地方是够不着谷穗的,站到滚轮儿上面就能够轻易地够到谷穗,不过很可惜这是个伪命题,小鸟站到滚轮上面的时候,谷穗还没有吃到就被翻到板式楼里面去了。同样的原理,小鸟会从四楼翻到三楼、二楼、一楼。这个是实际存在的事情,我们不能要求小鸟有一个傻的思维,上了一次当,就不要上第二次当,但是人却应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看一些文学作品的时候,也曾经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某朝代的时候,天下纷争,某军队A与某军队B开仗,A军队败走,B军队追击;A军队把军服、军械弃置于地,B军队士兵见状争相拾取,这时候A军队突然实施反击,配合事先埋伏好的A军队另外的部分对B军队实施打击与歼灭,最终A军队取得了胜利。这个情节里面的行为与小村孩子们利用滚笼捕捉小鸟的诱引与诱惑是不是有一些相像呢?好像我们也还可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不过这里面说的并不是这句话的原意罢了。

    根据设计的不同,孩子们盖楼的时候也会在各个楼层设置一个小门,或者就仅仅在一个楼层比如最底下的一楼设置一个小门,方便孩子们把楼里面的小鸟拿出来,或者就给里面的小鸟送进去一些吃喝,比如谷粒儿与清水;当然不设计楼门也还是可以的,拆拆墙也还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不是吗?蒿秆儿对于小鸟有约束力,对于孩子们来说就谈不上约束力了。

    滚笼对于小鸟来说就是噩梦的开始与延续,对于孩子们却是一个玩具,一个捕鸟的玩具。个体的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地位,也还是有一些道理存在的。我们现在(2022年)说捕鸟是不被认可的,在我回忆的那些年,捕鸟还没有我们现在这样的严格限制,而我们说的仅仅就是一个时期的生活,没有有意的提倡或者宣扬的意思,这个也是我们的一个初衷。

    滚笼子的制作也不仅仅就是我说的,恰恰相反,我一点都没有说出具体的制作过程,仅仅就是泛泛的说了一下与之相关的一些表面上的事情,真的让我把那时候的制作详细的说出来,作为作业指导书,也还是有一些难度的,好在网络上面有完整的视频可以让宝宝们(2022年)来了解滚笼子的制作流程,想了解的宝宝么可以上网看看相关的内容。

    3.2.1.5扎灯笼

    扎滚笼子是那时候孩子们各种制作当中的一个,此外还有扎灯笼、扎八卦等等这样的玩法,也都是那时候孩子们的乐趣。那时候的孩子们没有我们现在(2022年)的各种各样的玩具,所有的玩具几乎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的,与我们现在说的做手工有一些类似。不同的是我们现在做手工仅仅是我们的一种玩法,而那时候的孩子们做手工却是给自己制造玩具,这还是与我们现在的孩子们不同的,现在的孩子们的玩具几乎都不是自己制作的,这是与我们当年的时候不同的。

    灯笼那时候也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才在小村出现,平时是不在明面上的,这并不是说除了过年其他的时间灯笼这种物件就不存在了,也还是可以把这一年的灯笼放起来、到来年过年的时候再拿出来用的。不过由于一些实际原因,即使是留到了第二年,有可能也会需要重新修复之后才能使用,比如那时候的灯笼是用五色纸糊起来的,糊灯笼的糨子是白面做的,会吸引小虫子,灯笼在过夏的时候很容易就被一些小虫子给破坏了,也或者就被意外的损坏了也还是有的;而灯笼的骨架就是小村最最容易见到的酱秆,所差的就是制作的时候需要一些时间,除此之外,留存到第二年用,也就没有了优势了也是真的。

    这个扎灯笼的手法也与我们前面说过的扎滚笼子相似,也是一种小村人们称为克的手法。其实也不尽然,小村那时候的孩子们也还采用其他的手法,比如用绳子把酱秆绑在一起的方法来扎灯笼,这个在那个时候的小村也还是很流行的手法。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村语村言》最新章节! 作者:张丹华所写的《村语村言》为转载作品,村语村言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村语村言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村语村言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村语村言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村语村言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村语村言介绍:
一段已经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的、被一些孩子们惊问为哪个朝代的事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