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夏天很热,那时没有电扇、空调,闷热的晚上屋里根本待不下去,人们就随时随地在屋外寻找一个较为平坦的地面,铺上一片竹席或者是破旧的口袋片儿,躺在上面过夜。那时候蚊子也很多,防蚊子咬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燃上前一年准备好的艾辫放在床头,那夜便会安稳一些;另一种是燃一堆麦糠放在屋地下,那麦糠是不会起大火的,只冒烟。这两种方法都叫“熏蚊子”。
曾几次问母亲:“为啥燃上艾条和麦糠蚊子都不咬人了”?
母亲总笑着说:“把它们的嘴都熏肿了”。
过了麦天,正值盛夏,因为村里有了一个暂时闲置的,平平展展的“打麦场”,人们都去那麦场里凉快过夜。
喝了汤挟一简单的铺盖,用得起凉席的人很少,铺在地上的往往是一方口袋片儿,是装粮食的口袋用的时间长了,腐朽的不能再装粮食了,便把它剪开成一长方形状。
那麦场的面积有限,若去的晚了便占不住通风的位置了。
开始和大人一块儿睡,后来年龄稍大一些,觉得和大人一块睡有点不美,就几个小孩子相约一块儿睡。
在那一方口袋片儿上,我们尽情地当“剪子,包袱,锤”、当“猴子点灯”、当“查肋子”······。看着那瓦篮瓦篮天幕上的月亮发呆,数宝石般的星星····。
尤其是,当那方口袋片儿铺在三哥家那棵枣树下的时候,仰面隐隐看见那圆圆的小枣反射着星光和月光,听见蜜蜂在“嗡嗡······”采蜜,我们几个小孩子总是自觉不自觉的狠劲儿吸那从枣树上喷射而下的芳香,都能相互觉察到对方的肚子随着那一吸一呼在起起伏伏,鼓鼓瘪瘪。耍足耍够了,都没劲儿了,在清新、芳香、彩色如画的空气笼罩下都进入了梦乡。
往往是第二天一睁开眼儿的时候,太阳都一竿高了,大人们早己走了。再看我们几个小孩子,那才叫横七竖八,有的早睡在了土地上,有的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有好几个早上,我发现二毛子不知啥时候把自己的脸蛋儿紧紧的贴在苏老二那滚圆滚圆的屁股蛋儿上,睡的正香。
那晚,我们四个人又在那棵枣树下安“营”,半夜里我觉得有点冷了,伸伸腿,觉得被窝里苏老二的身子也是凉凉的,我拉一拉被角儿又睡了。
一会儿,又觉得身边有点异样,就喊他,发现他是在我脚头儿应声的,我掀开那被子看,一条好大的长虫不知道什么时候都钻进了我们的被窝里了。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
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
作者:伊人李所写的《苏家屯的变迁》为转载作品,苏家屯的变迁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苏家屯的变迁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苏家屯的变迁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苏家屯的变迁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苏家屯的变迁介绍:
《苏家屯的变迁》,70万字左右。
60年代初,山村苏家屯,出身卑微,人单势薄的苏老二,与队长的千金康素贞同年同月同日生,在推荐上高中的时代,他没有资格上高中,而上了高中的康素贞却因对苏老二的暗恋中途辍学。两人恋爱的过程,极具凄美,终因“改革开放”的春风,怒放了两人爱情的花朵。
在“改革开放”年代新旧两种思想的碰撞中,作品用事实证明了农村宗族势力的野蛮和强大,同时也证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改变命运中的强大动力。
作品通过康苏两家不同社会背景所产生的矛盾,从苏家屯风物的变迁等,反映了中华民族每前进一步的艰辛,反映了任何社会都需要不断地“改革”才能进步的道理,更反映了那个年代各色人等的处世哲学,以及“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必然性和不完美性。
康素贞和苏老二等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中老年”的过程,反映了康素贞的善良纯洁和苏老二的刚正不阿。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悲喜交加,笑中有泪,泪中含笑,弘扬了真善美,有鲜明的思想导向。
主人公的人生,同时也是那个时代芸芸众生的人生缩影,清晰地再现了50、60、70后丰富的苦乐年华和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