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其他小说 >> 苏家屯的变迁TXT下载 >> 苏家屯的变迁章节列表 >> 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

第一百一十章,掉水塘

作者:伊人李 下载:苏家屯的变迁TXT下载
    转眼又到了夏天。那天中午又与苏老二商量好去村东头水塘洗澡。这种洗澡与河下洗澡不一个概念,需用一根绳子先栓在水塘上面的树上或石头上,另一端栓住腰,跳下去在水里游,洗足洗够了再拉住绳上来。

    那时的人口不在高峰期,中午十二点过后村子里一般是见不到人的,难怪大人们吓唬小孩子:“响午过,狼推磨,推住谁,谁倒霉”,就这一句话,吓的很多小孩子夏天的中午都不敢出门。

    苏老二拿着一根绳子,我俩朝村东头走去。

    那时洗澡是实实在在的全裸,根本没有什么游泳衣的。他把绳子的一端拴在水塘一边的柿子树上,然后脱的光光的。

    乖!乖!乖呀!那一刻简直就是哪吒再现,他的身子说不明是什么颜色,但发着光,给我一种钢铁的感觉,那匀称度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都是一种标准的黄金分割,各部位的连接都是那样的平滑,是圆与圆的相切而不是相交,那肌肉感就是世界上健康的标准。

    苏老二才是这个人间“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第一人!我的耳边立刻响起了《扬鞭催马送粮忙》的旋律。

    “你先立这看着,他们要是巡逻过来你可得给我说,让我上去”,因为前几天河里洗澡淹死了一个同学,所以班里把小组长编成班儿,中午在村里巡逻,发现下水洗澡者将报告学校。

    那天是康素贞带班儿。

    苏老二用绳子的另一端栓住腰“扑通”一声可跳下去了,我站在高处目不转晴地看着大路,发现巡逻人立即报告。

    开始他在水里一直吆喝:“美,美,真美呀……”,因为水塘都是人工做的,都是硬化了底的,所以水很干净。

    他吆喝没几声,我突然看见康素贞带着检查组的人朝水塘走来,目标就是这个水塘,我还没有转身报告“敌”情,只听水塘内苏老二大喊:“救人呀,救人啊……”,

    我连滚带爬跑过去一看,不好了,苏老二栓腰的那根绳被水塘沿儿磨断了,水面距地面二三米的高度,他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会上来了。

    后来想这事,苏老二长的再美再健康,咋恁信球嘞?绳子只能起到你上下的作用,你能拉着绳子做蹦极用?再说了,那水泥板儿的水塘沿儿与刀刃有啥区别?

    一会儿苏老二可没劲儿了,喊的声音也逐渐小了,眼看着非给苏老二淹死不中。

    这时,我看见康素贞站在了村口的一棵桐树下,那三个男组员朝水塘飞跑而来,他们一定是听见了苏老二的求救声。

    我们一下子将水塘边那棵新桐树搬弯压断,然把桐树杆递下去让苏老二拉住,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他暂时稳定了下来。

    那是一棵刚从地下发出的新桐树,因为土质好,有水分,只往高处长,不往粗处长,大至有三四米高。

    我说:“咱几个都把裤腰带儿解下来系在一起也递下去,让他把下面的绳头儿系上拉上来”。

    就这样,苏老二终于得救了。

    ······

    五个人走到康素贞面前,只见她上前一下子撕住苏老二的嘴,咬着牙瞪着眼说:“咋不给你淹死嘞”?

    后来的后来我常想,康素贞老是撕苏老二的嘴,老是让苏老二死呀死的,实际是用撕他的嘴表示自己的在意,自己的同情……,其实是不舍得他死,怕他死的意思。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 作者:伊人李所写的《苏家屯的变迁》为转载作品,苏家屯的变迁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苏家屯的变迁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苏家屯的变迁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苏家屯的变迁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苏家屯的变迁介绍:
《苏家屯的变迁》,70万字左右。

60年代初,山村苏家屯,出身卑微,人单势薄的苏老二,与队长的千金康素贞同年同月同日生,在推荐上高中的时代,他没有资格上高中,而上了高中的康素贞却因对苏老二的暗恋中途辍学。两人恋爱的过程,极具凄美,终因“改革开放”的春风,怒放了两人爱情的花朵。
在“改革开放”年代新旧两种思想的碰撞中,作品用事实证明了农村宗族势力的野蛮和强大,同时也证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改变命运中的强大动力。
作品通过康苏两家不同社会背景所产生的矛盾,从苏家屯风物的变迁等,反映了中华民族每前进一步的艰辛,反映了任何社会都需要不断地“改革”才能进步的道理,更反映了那个年代各色人等的处世哲学,以及“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必然性和不完美性。
康素贞和苏老二等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中老年”的过程,反映了康素贞的善良纯洁和苏老二的刚正不阿。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悲喜交加,笑中有泪,泪中含笑,弘扬了真善美,有鲜明的思想导向。
主人公的人生,同时也是那个时代芸芸众生的人生缩影,清晰地再现了50、60、70后丰富的苦乐年华和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