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其他小说 >> 苏家屯的变迁TXT下载 >> 苏家屯的变迁章节列表 >> 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

第一百六十章,情未了

作者:伊人李 下载:苏家屯的变迁TXT下载
    康大功六十岁的人了,在四乡八里也算是名人,在处理苏老二和康素贞这件事情上,除了给康素贞一点表皮上的疼痛,在实质性问题上究竟起了多大的作用呢?

    苏老二若真的能娶到康素贞,那真是钟叔和钟婶儿对这个世上所付出的千辛万苦的回报。

    那时我星期天是不常回家的,一来回家需要路费;二来大学生面临的很多实际问题已在心里造成了不小的压力,那时我才觉得这个世上什么叫“不打自叫唤”事情了。

    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省城的发展进入了突飞猛进的状态,在省城的西部先后建成了几所大学,人们习惯的把这块地方叫“大学城”,那里的广场叫“大学广场”,那里的道路也叫“大学路”······。“大学”这两个字给了我们这一代人太多的神秘,太多的幻象,太多的现实,太多的幸福和太多的人生价值。

    出了师范大学的校门往西,大概有两里地的地方,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沟。那沟很深,有苏家屯那“黑眼儿沟”的二分之一多一些,沟的西面是省里刚刚建设的一个铝业公司,形势是很大的。

    依着沟的西崖建设有十几个炼铝的娄子,一字排开大概延绵有十几里的长度。对着大学方向的沟西是一个储存生铝石的场子,一天24小时全省的生铝石都被那“十轮卡”拉到这里卸到那沟里,有很多的农民工,便昼夜不停的在那沟下分捡生铝石,按挡次从沟底装进不同炼铝的娄子里。

    因为那“十轮卡”往那沟里卸生铝石的时候是一道景观,就吸引了不少当时的大学生在周末去那个地方站在沟对面观景。

    那是一个周日的下午,我和几个同学到了那里的时候,已经有一群一群的同龄人了,我们看见那一辆一辆的“十轮卡”车厢里的铝石装的山一样高,车厢并排悬在对面的沟边,随着一阵阵马达的轰鸣,那车厢便慢慢的站立起来,到了一定的角度,那山一样的铝石便一泻而下。随着一车一车生铝石往那沟下倾泻而升腾起来的阵阵“烟雾”和轰鸣声,人群里便响起一阵阵对劳动,对大自然,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感叹。

    随着那一阵阵“烟雾”的腾飞和消失,那生铝石形成的陡坡上便有一拨一拨捡铝石的人蜂拥进退,看得清清楚楚,有的时候那大如牛的石块儿冲下那陡坡,能把下面场子上停放着的汽车撞的前行好几米。

    人都是有自保能力的,本能使那些人在乱石穿空的环境中自由地来来回回,他们为了生存,练就了一身躲避从天而降石块儿的能力,为了养家,连生命的安危都顾不上了。

    这时我就想,我多亏考上了大学,要不然,第一个被砸死在那石头下的就是我。

    人群中一阵阵的高呼:“美------”,那种激动已经分不清谁和谁是校友了。

    同学们在反复的感叹,“烟雾”在重复的升腾,我的神经已经麻木了,我扭动了一下僵困的身子,就在这时,我发现我的身边站着一个穿着桔红色校服的女生,她把食指含在嘴里,身子在激烈的颤抖着,两眼迸溅着泪水在止不住的哭泣,她的体型和姿势似乎在那里见过········。

    难道是康素贞?

    我后退了一步,仔细一看,就是康素贞。

    当时,我吃惊的样子绝不亚于突然发现头顶那块儿天要塌了下来。

    我连忙上前低低的声音:“贞贞”?

    这时,她也看见了我,我觉得她要爆发了,她已经控制不住自己了。她的神情表明,顷刻间她就要大声的嚎啕了,我连忙拉上她的胳膊,把她拉到远离人群的地方。

    “贞贞,你------”,还没等我的话说完,她失声起来,远处的同学都把我们两个当成恋人了,指指戳戳的。

    “你也在这里”?我问他。

    康素贞没有回答我的问话,她抹了一下眼泪用手指着那片“烟雾”升腾的地方:“你看-------”。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 作者:伊人李所写的《苏家屯的变迁》为转载作品,苏家屯的变迁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苏家屯的变迁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苏家屯的变迁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苏家屯的变迁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苏家屯的变迁介绍:
《苏家屯的变迁》,70万字左右。

60年代初,山村苏家屯,出身卑微,人单势薄的苏老二,与队长的千金康素贞同年同月同日生,在推荐上高中的时代,他没有资格上高中,而上了高中的康素贞却因对苏老二的暗恋中途辍学。两人恋爱的过程,极具凄美,终因“改革开放”的春风,怒放了两人爱情的花朵。
在“改革开放”年代新旧两种思想的碰撞中,作品用事实证明了农村宗族势力的野蛮和强大,同时也证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改变命运中的强大动力。
作品通过康苏两家不同社会背景所产生的矛盾,从苏家屯风物的变迁等,反映了中华民族每前进一步的艰辛,反映了任何社会都需要不断地“改革”才能进步的道理,更反映了那个年代各色人等的处世哲学,以及“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必然性和不完美性。
康素贞和苏老二等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中老年”的过程,反映了康素贞的善良纯洁和苏老二的刚正不阿。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悲喜交加,笑中有泪,泪中含笑,弘扬了真善美,有鲜明的思想导向。
主人公的人生,同时也是那个时代芸芸众生的人生缩影,清晰地再现了50、60、70后丰富的苦乐年华和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