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侍卫的喊声。
“摄政和郡主回来了。”
话音刚落,就见御书房大门被人打开。风尘仆仆的周怀快步走了进来,自顾自的找了个椅子歇息。而郡主则是没有跟过来,因为她还以为小秦舟在寝宫里面。毕竟谁能想到,吕清谋那么狠,给小秦舟定下的是他们什么时候办公,小秦舟就得什么时候呆在这。
至于小秦舟,则是眼睛大亮,冲到周怀的身边,随后在后者笑着张开手,欲要抱自己宝贝儿子的时候,小秦舟只是哼了一声,扭着小脸就绕过了他,让秦卫带他去找母亲去了。
抽了抽嘴,周怀默默放下了手,心想的却是......
臭小子,你给我等着!
而吕清谋等人在惊讶之后连忙上前行礼。就见吕清谋皱皱眉道:“主上回京,为何没有提前通知我等,好让我等做些准备?”
“无妨,此次我急着回来,是听说巴蜀有大事发生。你们谁能给我说说?”
周怀开门见山道。毕竟在路上虽然继续得到了相关的情报,但是毕竟没有在这里得到的准确。而这件事又是大事,由不得他不重视,所以也就没有功夫跟吕清谋他们寒暄。
众人不语,而吕清谋则是直接转身拿出两本奏折,恭敬的递到周怀手上道:“郡马,这两份奏折,一份是蜀郡郡守方振宇的奏报,另外一份则是蜀郡郡丞罗浩全的奏报。”
说到方振宇,此人乃是杜希文亲自提拔起来之人,是变法派的中坚力量。
在欧阳文斌主政过巴蜀一段时间之后,在杜希文的建议下,周怀又将欧阳文斌调到了戎地担任一地之郡守,让方振宇顶替了他的位置。
而对于这个任命,以吏部尚书方瑞明等人为代表的守旧派们却没有怎么反对,而他们只提了一个要求。
就是让素有贤明的罗浩全担任郡丞。要知道,罗浩全可不是他们的人,甚至可以说,罗浩全还是吕清谋看重的人,而吕清谋则算是杜希文的半个靠山。
因此,这两项任命就同时通过。
虽然,杜希文的目的,是踢开虽然赞同变法,却反对激进行事的欧阳文斌。但是周怀却想让他多多历练一番。
不管怎么说,欧阳文斌都是一个人才。
而欧阳文斌的表现也没让他失望。不但没有任何怨怼之心,反而在戎地办事办的尽心尽力。所以在近段时间,他都打算将欧阳文斌调回中枢。
谁知,欧阳文斌没问题,这个新任蜀郡郡守方振宇却出了大问题!
周怀先拿起方振宇的奏折看了起来。原来,方振宇举报罗浩全联合当地郡兵们对抗新法。不但如此,他认为此次蜀郡暴乱也是罗浩全在背后指使,因此请求朝廷追究罗浩全的责任!
说到蜀郡暴乱,其实就是周怀前一阵子得到的消息。谁也没想到,就在他去西平暗访的这段时间,蜀郡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乱子!
不过这场暴乱,在当地驻军的及时应对下,很快的就被镇压了下去,并没有牵连太广,持续的时间也不长。不过在镇压的过程中,难免会牵连到很多无辜的百姓。据暗阁密报,现在许多的百姓如今对卫国官员和军队都是厌恶异常,若是处理不当,下一个蜀郡暴乱就在眼前!
不过暗阁的密报上说的并不太详细,毕竟事发突然,有些事情,暗阁还在探查中,难以下结论。
看完方振宇的奏折,周怀皱了皱眉。思索了一会,才拿起罗浩全的信件观看。
果然,罗浩全也举报了方振宇。只见奏折上写道,蜀郡郡守方振宇为了推行改稻为棉,不择手段。不但下令官兵们任意破坏稻种,而且禁止稻种流入蜀郡,只得通过官府进行统一采购分配。但是百姓反对激烈,当地很多衙役郡兵也拒不执行郡守府的政策。要知道,那些郡兵可都是本乡本土人。而某些变法派官员见改稻为棉推行缓慢,竟然偷偷派人掘开了大堤,直接将大片区域淹没,百姓良田损害无数!
说到改稻为棉,其实这也是杜希文以前跟周怀提过的事。棉花这种东西,西北早就有了,但是奈何原来的西北适合耕种的土地本就不多,从而导致粮食不足,所以哪有那么多地方用来种植棉花?但是在卫国西灭戎国,南并巴蜀之后,情况则是大为改观。
而杜希文则是看到了其中隐藏的财富,所以提议在巴蜀推行此策。周怀见这件事有利于国库的增加,因此并没有怎么反对。不过却警告杜希文,一定要慎重,小范围推广即可,万不可急功近利。毕竟,粮食才是一地之根本。
但是现在来看,以杜希文为首的变法派根本就没有把他的警告当回事。果然,利益熏心吗?
看完奏折,周怀冷冷道:“真是岂有此理!”
吕清谋等人低下了头,一言不发。而刚刚得到消息跑过来的杜希文,则是急促的为方振宇辩解道:“主上,万不可只听信一家之言啊!”
周怀皱了皱眉,淡淡道:“怎么说?”
“主上,这个方振宇只是毁了田,却并未害民。据其他官员奏报,在方振宇淹没良田之前,就已经采用软硬皆施的手段,将百姓全部都迁移了出去。而且,因为今年巴蜀大丰收,所以方振宇提前用一些钱财囤积了大批的粮食。这些灾民虽然今年的粮种全部被毁,但是却能安然的度过几个月。到时候若是种上棉花,不就能缓过劲来了吗?至于所谓的巴蜀暴乱,纯粹就是夸大其实!”
“你的意思是,这个方振宇,不但提前转移了灾民,而且还准备多了足够多的粮食?”
杜希文点点头,道:“而且,说方振宇决堤的并没有什么证据。他们也只是通过方振宇提前转移百姓的这些举动反推出来的罢了。所以,若是要处置方振宇,不但会损害新法的推行。而且,现在也没有什么决定性的证据。”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