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于此地凭云台二十八将和南阳的财力开始征战天下,从而建立东汉王朝。
宛城逐登龙门身价百倍,成为东汉三都中的南都,规模仅次于雒阳。
宛城三面环山,只有南面乃丘陵盆地。
当文凯率军到达时。亦为此城的地理位置奇叹不已。
看来黄巾军强攻多时仍难攻克宛城亦无可厚非。
东汉时期要攻破一座大城,需费九牛二虎之力。
一般城市都有城和郭。
百姓住在外围城墙包围的郭。再往里面的墙才是政府部门与驻军的内城。
若属重镇如下邳城更有易守难攻的三道城墙,这也是后来吕布为何会以它为最后的根据地之由。
此乃后话,先按下不表。
如果你以为攻城开始就由郭开始就有点异想天开了。
一般来说,你得先渡过护城河,清除护城河之后的鹿砦。
所谓鹿砦,就是去掉树叶的粗树枝。
此后,攻方尚要越过有半人高的羊马墙。
所谓羊马墙,即半人高的矮墙,此设置可让攻方的士兵在翻墙时被守方当活靶子,以作练箭之用。
人多势众的黄巾虽然将护城河填平,再移清鹿砦,推翻羊马墙,但面对用结实耐用的夯土筑成的外墙竟亦不能越雷池半步。
已阵亡的“神上使”张曼成有三个结拜兄弟:排第二的赵弘,老三韩忠与最小的孙夏。
暂代渠帅的赵弘见到由张角钦定的荆州大帅神使黄邵竟然无动于衷,根本就不将这乳臭未干的小子放在眼里。
随文凯前来的黄巾众将当中,就数周仓脾气最为暴躁,单刀直入就要赵弘交出帅位。
立于赵弘两侧的韩忠与孙夏横眉冷眼,奸笑呈面,显然三人早已同流合污。
果然,赵弘的一番话语将他们的行径彰明较著:
“听闻黄神使智勇双全,如能于五日内助我黄巾攻陷宛城,其时众兄弟心悦诚服。弘定将帅印双手奉上。”
面对这个苛刻的要求,文凯身边众将都激愤填膺,一起站出来据理力争。双方唇枪舌剑。眼看随时就会兵戎相见。
文凯本来就没有想过当什么大帅,只不过其时势成骑虎。才随波逐流至如今境地。
为顾全大局,文凯立喝停众人,答应了赵弘的请求,带着大惑不解的周仓四人潜至宛城外观察敌情。
宛城的外城与其他城市大同小异。
城墙朝外的女墙上有呈凹凸形状连绵不断的城堡保护。
百米左右就设有一个被称为“马面”的小城楼,城楼里面守着最优秀的神射手。
城门上面那大城楼,则是作主将用来视察敌情之用。
将张曼城击杀的南阳太守秦颉应该就置身于南面这个时称“空心敌台”的大城楼之中。
已被黄巾围攻了百多天的汉军虽然仍在负隅顽抗,但斗志已与时消沉。
只需不失时机来个迎头突袭,其斗志定会冰消冻解,其时宛城自然一攻而破。
想到此处,文凯已是全局在胸,带领众人回到大帐。
赵弘闻其计划之后,只因此前大言在先,亦不便多加阻挠。遂吩咐韩忠与孙夏依文凯谋略准备行动。
果然不出文凯所料,当城中汉军听见黄巾士兵在大肆渲染陈国的朝廷联军刚被击败,已是自顾不暇。
当他们知道根本不可能再有援兵来助之际,士气立即一落千尺,城上落下来的箭支亦见稀疏零散。
文凯见心理战术奏效,便带着管亥等人回军营与众军士一起蒙头大睡。
这一觉一直睡到子时,众人才起来就餐。至丑时集合时众军士已是精神抖擞,斗志激昂。
白天在心理上和体力上被折腾到死去活来的汉军此刻心力交瘁,都早早进入了梦乡。
睡梦中被黄巾如潮水般涌来的攻城声惊醒。以疲惫不堪之躯迎战以逸待劳的黄巾军,自然大败亏轮。
已故的渠帅张曼成最想目睹的场面,终于轻而易举地就已水到渠成。
招架不住的汉军仓促退进内城,文凯得势不饶人,命三军乘胜进击,对内城穷追猛打。
按照此前的计划,赵弘三兄弟与“黄邵”各打一门。
四面受敌的汉军如惊弓之鸟,但显然已是强弩之末。
文凯所负责攻打的东门本来顺风顺水,眼看就能破城之际,敌方不知从何处冒出一名弓箭手,弹无虚发,转眼间,就有数名黄巾士兵命丧当场。
由于敌方居高临下,黄巾将士与其对抗,只会自讨苦吃。
文凯避其锋芒,命身法飘逸的张燕率部分士兵将其引到一角,自己带着管亥等数人从另一端的云梯攻上瓮城。
已是垂死挣扎的汉兵,根本就挡不住这四头势不可当的饥鹰饿虎。
文凯身先士卒,手中石子弹无虚发,脚步却一刻不停。少顷已首个登上内城,杀散几个冲上来的汉军。
紧随其后的周仓忙打开城门,瓮城外的黄巾军顿时蜂拥而入。
内城已破。接下来的战争自然就是巷战了。
文凯心系张燕,怕其有闪失,忙向那神射手的方向飘去。
管亥,张白骑等人紧随其后,火光中文凯看见远处那名敌方的弓箭手以仅有的几支箭再射到几个黄巾士兵,幸亏张燕身快捷敏才秋毫无损。
文凯手持陈王刘宠送给他的宝剑,朝张燕出沒的方向卷去。
突见一个汉兵横空杀出,手中长枪朝文凯疾插。文凯手中宝剑一架,复刺一剑,已将那汉兵送至天国。
也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身后两个年轻黄巾将领以已火速飙前,举起兵器齐齐朝那个神射手掠去。
只见那中年大汉强挚壮猛。虽是疲态尽露,仍是一副瞋目切齿,视死如归的样子。
见有敌来犯,那大汉旋即弃弓持刀,大喝一声便朝那两个黄巾青年杀过来。
甫一交手,那两个青年将领的武器已被对手的强力震飞。二人身无寸铁,己是危在旦夕。
文凯见状,立即一个箭步,在那大汉痛下杀手之前举剑架着他的凌厉杀势,将二人救下。
望着对手那副气定神闲的模样,那中年汉子立即提高警惕,紧握手中钢刀严阵以待。
文凯见其激战多时,己如强弩之末,自是当仁不让,根本就不让这他有任何喘息的机会。
只见他手中宝剑荡起的剑影如梨花飘零,繁星闪闪般袭向敌人。
那汉子先机尽失,唯有兵来将挡,一丝不苟折解对方攻过来的一招一式。
看着对手越来越慢的动作,文凯已知时机成熟。
只见他掌中宝剑突然一转,凌空跃起。凭剑的另一锋刃以泰山压顶之势直劈下去。
那汉子大吃一惊。心忖从未见过有人会用宝剑直劈攻击对手的,不加思索就举剑招架。
文凯等的就是这一刻,只听见“叮咚”声响,大汉手中钢刀已经堕地,两手空空望着地上的兵器,呆立当场。
“此位兄弟武艺高强。刀法超群,可否加入吾军阵营?”
文凯爱才如命,自是好言劝降。
“我生为汉朝之人,死为汉朝之鬼,请恕黄忠难以从命。”
“黄忠?黄汉升?”
文凯大吃一惊,想不到在这种情况下碰到了日后蜀国五虎大将之一的黄忠,黄汉升。
“敢问阁下如何会知吾字?”黄忠同样惊诧万分,自己乃南阳本地人。加入汉军时日尚短,不过是寂寂无名一小卒而已。
不过,望着这手执绝世宝剑的年轻人身后那群欲置自己于死地的黄巾将士,黄忠仍旧坚守自己的原则,昂然挺立道:
“要杀要剐,悉随尊便!如欲忠投靠黄巾,实乃痴心妄想。”
文凯虽然大感惋惜,却不欲强人所难。
管亥等人一直都百思不得其解,然对他一直“到处留情”的行径早已司空见惯。
此刻,文凯甚至找了个非常好的借口,放虎归山。
“汉升真忠义之士也!此次落败只因战斗之时过长致力不从心而已,冀下次有机能再与汉升一较高下。”
黄忠想不到这黄巾统帅居然会如此轻易就放自己逃生。
恐其身后那班黄巾将士变生肘腋,黄忠遂不暇细想,向文凯道谢后快速逃离此战场。
文凯收拾心情,环目四顾战场。不看则已,一看之下竟是触目惊心。
虽然他已经习惯了战场的强者生存之道,但眼前的屠城实录却令他目不忍睹。
他想象不到破城之日会是百姓痛不欲生之时!
进入疯狂状态的黄巾士兵,俨然就是一群杀人放火的汪洋大盗。
他们到处肆意屠杀,奸淫掳掠。如此行为,与当初起兵的真正意义大相径庭。
文凯忙吩咐众将制止黄巾士兵的恶行。
虽然众人认为黄巾军的行为并无不妥之处,但对黄神使一直都言听计从。故纷纷出言命令那些士兵停止其劣行。
只是很快他们就领略到,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去劝阻那些眼睛已血红的狂徒都是徒劳无功。
宛城俨变一座水深火热的地狱之城!
文凯刚踏入已经成为黄巾临时指挥中心的太守府中,就听见韩忠大叹可惜。
原来他在巷战时碰到南郡太守秦颉。激战后,将其打伤。只是在关键时刻被一小将把秦颉救走,功亏一篑。
文凯满以为赵弘信守承诺,双手奉上帅印。
其时,接掌统帅之位后的自己就能命令黄巾士兵停止一切流氓行为。
然而事实令文凯再次对黄巾大失所望。
赵弘不将帅印交出已是无赖之极,他更反戈一击,“慷慨淋漓”责备文凯为何将一名射杀己方兄弟无数的汉兵放走。
之后他再将话锋一转,“大义凛然”地展示其大度之量。表明战场上不能有丝毫恻隐之心。黄邵将领年纪轻轻亦是情有可原,然下不为例。
赵弘洋洋洒洒的一席话将文凯身后的四将气得义愤填膺。只是众人职位卑微,均只敢怒而不敢言。
文凯见米已成炊。亦不想再节外生枝,遂提出要求。让赵弘拨一支军队与他,好让他回兵陈县助彭脱对抗汉兵。
赵弘岂会轻易应允?推说宛城新破,需待将军队重新整顿好后,方能发兵相助。
文凯无可奈何,唯有领着愤愤不平的四将在赵弘渐露杀气的眼光之下离开了帅府。
回到自己的营地,清算一下,他们带来的人马已牺牲一半。之前的几场恶战已十去其五。如今只剩下三百多左右的兄弟而已。
文凯心中总有不安之感,遂把心一横,修书数封将四人叫到跟前。
他命张燕将其一送去天公将军张角处;
周仓则送往地公将军张宝处;
管亥就送至人公将军张梁处;
张白骑则负责到最近的彭脱处。
众人大惑不解,一起抗议不肯离开。
文凯遂安慰他们宛城如今已破,才会令他们前往。因为送递的军报乃军事机密,关系到黄巾全军的前程。
最后再黑着脸加上一句:“军令如山。”
管亥,周仓与张燕唯有依依不舍,拜别文凯,策马离开宛城。
只有聪明的张白骑诈称自己伤势尚未复原,死活不肯离开黄神使。
二人争持之间,士兵进来报告说赵弘渠帅担心汉军会派刺客对黄邵神使不利。遂派遣一千兵马,将其住处重重包围,以策安全。
文凯心中的惶惶不安终于得到了证实:他们被软禁了!
文凯心中对黄巾已是心灰意冷。之前满怀希望黄巾起义能推翻东汉腐败统治,一改现今民不聊生的困境。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是逆水行舟,但战争之始却也震惊雒阳,可惜接着就后劲不继。
缺乏统一的战略目标;
没有制定具体的战略方针;
没有建立稳定的后援基;
缺乏统一的指挥与相互配合,终日各自为战;
只热衷于城池攻守战,不会分析敌我形势,以致进退失据。
这样下去,黄巾的行动日后定会酿成苦果。
最为严重的一点就是满斥此年代军队常犯的老毛病:没有军纪!
试问你不为民,何能得获民心?
就连将领之间亦是明争暗斗,所有一切足以令文凯万念俱灰。
然而,此刻最让文凯担心的尚是张白骑没有逃脱。
他当然不会知道,事情的发展剧变会让他整个人生轨道随之改辕易辙……
欲知后事如何,请续阅下章《裹血雠战》。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