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TXT下载 >> 大明公务员章节列表 >> 大明公务员最新章节

第二十七章出头的来了

作者:名剑山庄 下载:大明公务员TXT下载
    朱元璋说过,何夕并不太适合朝廷上的钩心斗角。

    何夕对此也有觉悟。

    战争与政治彼此关联,但的的确确是两回事。

    战争是要完全地消灭敌人。所以要果决,下手要狠,不要想其他的。刀兵之前,那有什么多犹豫与权衡,干就完了。但是政治要面对的就是不能完全解决的敌人。

    比如江南士大夫们。

    丁显完全以刀兵加之,但是看似柔弱的士大夫们就搞出了一个江南之乱。让民夫羸弱的江南百姓,拖住南京京营近一年时间。

    这还是江南一地。

    虽然说,江南士大夫风气最盛,但是士大夫力量最强大的地方,可不仅仅是江南。具体说起来,福建,江西北部,等很多地方士大夫的影响力都很大的。

    彼此之间的关系藕断丝连。

    很多人或许觉得,三木之下,何求不得。刀兵之前,什么事情做不了啊。这些所谓的士大夫们,也没有那么高的风骨。铁骨铮铮的是少数的,大部分都会屈服的。

    但是奈何人与人最大的难处其实就是不能互相理解。

    这些人其实不仅仅代表自己,也能代表身后的百姓。不能单单用阶级的观点来看问题。是的,在你看来,你是帮助百姓打倒压迫他们的封建地主。但是在很多百姓看来,是外乡人欺负自己人了。

    何夕用力不够,就是丁显的下场。用力过猛,就南方各地见的血,恐怕要比南北之战的还多。

    只要这些地方,还以小农经济为基础,还有地域观念,还有读四书五经,这种情况就少不了的。

    所以战争是要消灭敌人,政治需要的妥协。

    而今在何夕看来,在南京建设这么多高校,收纳南方子弟入学,其实也就是士大夫家的子弟入学。已经足够了。

    但是在很多人看来,远远不够。

    于是对于何夕这方案。南孔孔希路第二天提出明确的反对意见。

    南孔,就是靖康之变后南迁到衢州的一脉。

    也是这一次与会代表之一。

    算是江南士大夫们推举出来的一位代表。

    说起来也可怜。丁显大手笔之下,江南士大夫有名有姓的人物,死了不少,可谓荼毒至深。而南孔算是靠了孔子余荫。才算是没有遇难。丁显说到底还是对孔子后裔不敢轻举妄动的。

    只是,这一次南孔却知道,他们必须出这个头。

    一方面,是面对很多江南士大夫家族的请托。他们不可能拒绝。

    说起来南孔,看似很厉害。但是实际上,南孔早已泯然众人矣。说起来,似乎还有金身,但是比起北孔将整个曲阜,乃至兖州都当成掌控的地方相比,这南孔即便在衢州,也不过是大族之一。

    比起寻常大家族,自然是多几分底蕴。关上门,还能说是孔子正宗。

    但是比起那些兴旺的大家族,甚至比起义门郑氏,都差了很多。只是义门郑氏,在丁显掀起的风雨之下,烟消云散。而孔家却因为弱,却保留下来了。

    或许也是孔子的庇护吧。

    而今江南这些大家族看似一一个不行了。但是联合起来的力量,也不是看南孔可以抵抗的。

    另外一方面,却是因为北孔下场,引起了南孔空前的危机。

    因为南孔知道,他们之所以还有现在的地位,与他们有一个老祖宗孔子,有着直接的联系。

    这一点,他们不能否认,也否认不了。

    他们可没有少嫉妒北孔继承衍圣公之位的荣光。

    而今,何夕拿下北孔,这背后的含义,实在是太大

    了。何夕用自己家学说代替朱子之学的架势,已经很明显了。但是这里面还有很多余地的。

    比如,以孔子子嗣出面,将何夕列于儒门新圣之一。

    大不了,将来祭祀孔子,孟子,颜子,等儒门先贤的时候,再加上一个何子就行了。

    就担心,何夕将儒门这个庙给拆了。

    这里面关系甚大,与孔家关系最多。孔家不出面,想让别人替他们出面吗?根本不可能。

    所以,孔希路这一次注定要在这一次大会上出面,与何夕谈一谈的。而孔希路也抱着必死之决心。

    不过,他没有想在这个时候出头。

    但是很多事情,并不是他想不想的问题。

    而是情势所迫,不得不为。

    因为,何夕建立学校体系。看似给了南方很多人利益,但是不能掩盖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何夕要将吏试,代替科举了。

    何夕知道的吏试本质上,与后世的公务员考试相差不大。

    首先是有学历要求的。

    就是几座大学堂毕业证才行。当然了,而今执行的兵不严格。否则,而今所有大学毕业生,才不过一万多人。这些遍布军中,朝廷之中,根本不够。自然有很多其他人进入朝廷。

    不过,将来这个趋势很明显了。

    想要考吏员,必须是十所大学的毕业生。

    何夕制定的小学,中学,大学。大学毕业生考吏员。与大明士大夫一直想要的,科举制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路线。

    这个路线,并不是江南士大夫们所能接受的。

    是的。这些人在很多方面都是已经退让了。

    当然了,也算是不能不退让了。

    毕竟,南北之战的结果是摆在这里的。他们再抗争,难道能抵挡住大兵不成?

    但是取士之道,不仅仅代表着大明官方意识形态,也代表着未来士大夫子弟的上进之路。他们如果不抗争,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很多兴旺的家族,都会变成寻常百姓家。

    世代簪缨之家,变成寻常门户,是无数人即便死也不愿意看见的。

    是他们不能不坚守的底线。甚至不惜为了这一件事情,在来一次江南之乱。

    甚至比洪武年间更加坚持,更加不容退让。

    原因很简单,朱元璋不开科举,但是在洪武年间,朱元璋用人大多都是文官士大夫出身。所以,即便不用科举也是可以的。但是何夕用人,自成体系。

    如果现在退让,可以预见未来他们就更加不可能出现在朝廷之上。

    真是进一步,未必生。退一步一定死。

    于是,就有了南孔出面,反对仅仅建立十所高校。

    孔希路倒也没有想心思完全表露出来,要留有余地。

    他首先认为,大兴官学是好的。但是有很多名声远播的书院,排斥在朝廷官学体系之外,并不是一件好事。比如名声赫赫的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等。

    所以,请朝廷放开名额,多修建几座书院。

    他一连列出了十几个书院大名单。

    每一个都是名声赫赫的,出过很多大人物的书院。不过特点也很明显,那就是都是在南方,几乎全部在长江以南。

    不过,这也是很现实的问题,南方的文风就是比北方强盛。

    用意也很明显。

    何夕之所以不想扩充大学,就是因为师资力量不够,否则也不会先建立师范大学。不就是为了培养老师,从而扩充学校数量。将来人才数量增多了。不用别人说,何夕自己就会扩充高校。

    但是而今一下子增加十几所所谓高校,人手根

    本不够,自然有大两的旧文人侧身其中。南方学校比例比北方高很多,很明显,将来选中的官员,南方人的机会就要比北方高太多了。

    只是这个意见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无他,洪武政权本质上,就是一个南方人政权。

    满朝文武权贵从来是南方人多而北方人少。历史上,南北榜案就很难说明问题了。

    即便而今,何夕与朱雄英从北边打了过来。但是真正权贵之中,南方人还是多。别的不说,瞿能,叶沈,梅殷他们都是淮人,看似是北人,但是他们更多时候,却是与南方人站在一起,并不能与山西河北的北方人共情。.z

    北兵南下这个过程之中,自然有很多北方将领出人头地。甚至列席这一场会议之中。但是比起总量还是少。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毕竟很多事情说到底还是人多力量大。

    南北人口之差,前文已经说过了。南方人多,大明由是从北伐一统天下的,南方权贵多,也是很正常的问题。

    其次,孔希路提出保留科举与吏选并行不悖。不过,提高科举的难度。他认为,一个人才如果从底层培养起来。从一个不入流的小吏到大学士,实在太耗费时间了。

    所以,要给一些人更多的机会,让有学问的人去考科举,可以直接做官。

    当然了,这里有学问的人,自然是他们家的子弟。

    而且孔希路还提出一件事情,认为朝廷应该设立一个标准。从而确定学问之上下,不能仅仅按照大学毕业来论证,毕竟大学之中,是很容易有隐私之事的。

    如此一来,很容易让人滥竽充数。

    以伤朝廷用人之明。

    但是此言一出,不等何夕说话。张宗德就首先坐不住了。厉声呵斥道:“孔先生是什么意思?是在质疑我等治学之能?还是质疑我等用意偏私,这话还请说清楚”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公务员》最新章节! 作者:名剑山庄所写的《大明公务员》为转载作品,大明公务员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大明公务员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大明公务员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大明公务员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大明公务员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公务员介绍:
洪武十四年,天下初定,国力蒸蒸日上。
此时的大明,刚刚废掉了传承千年的丞相制度。
大明最稳太子朱标风华正茂,徐达,蓝玉等虎将犹在,后世大名鼎鼎的燕王朱棣刚刚就藩,至于朱允炆,还是个四岁的娃娃!
也是在这个时候。
何夕穿越了,整个人直接掉落在了,感慨天下无人可用的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
何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