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的人们看到李凌站在山头上,一动不动,而赵龙三人也不知李凌做什么。最终,李凌决定放弃寻找传说的宝地,他认为只要背靠山峦,前有蜿蜒曲折的河流,墓口对着太阳落山的西方就足够了。于是,他环顾四周,最终选定了一个位置,开始动手挖坑。
远处的看到李凌开始行动,明白了李凌这是要安葬那死去的奴隶。李凌拿出准备好的钉锄,开始挖掘。虽然尖头容易挖进泥土,但带出的泥土较少,不过好在三人都明白了他的意图,纷纷上前协助,终于完成了安葬。随后,李凌询问三人的名字,以便为那位大爷刻碑,让他们日后得以祭拜。三人感激不已,年轻人连忙回答道:“恩公,我爹叫赵云,我叫赵龙,我娘赵氏,这是我家小姐赵兰。”听到大爷的名字是赵云。
李凌一听,不禁哑然失笑,心中暗道:“这大爷也叫赵云,真是同名不同命啊!”正当他准备刻碑时,才猛然意识到自己不会书写这个时代的文字,犹如现代文盲,能说却写不出。总不能刻上中文吧?无奈之下,他只好向三人求助。赵龙和赵兰心中暗自惊讶,这位主人居然不识字,但想到他是山中黑族人,也就释然了。幸运的是,赵龙和赵兰都识得这几个字,只是赵龙手臂有伤不便书写。最终,赵兰在地上工整地写下了“赵云”二字,李凌又让她写下“之墓”二字,细看之下,这些文字似乎介于甲骨文与隶书之间,还好不像英文,不然还不好刻!
李凌在附近寻得一块长方形的优质石块,依照那四字,用随身携带的多功能刀开始刻制。三人只见李凌在石头上挥舞一阵,不一会儿,上面就出现巴掌大小的四个字,四字大小匀称,方正有力,竟深入石中一指之深!虽然似乎不是自己见过的字体,但他们确信写得正确,而且有一种别样的感觉。这是李凌以前学写字时练出的感觉,写多了自然而然就有了,或者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那年轻人在心中疑惑:不是说不会写字吗?怎么刻的如此好看?不过这时他也没有多想,就在这简单的祭拜了下,随后,李凌带着三人返回营地。李凌买尸体安葬,并刻碑的事情自此就传开了,至于那墓地吸引了多少参观者,则无需赘述。
李凌回到营地与黑土汇合。黑族人此次都是很高兴,基本都是满载而归。尽管李凌也购买了不少东西,但是却带了二十八个拖油瓶。李凌按照之前的约定,将黑族人自己应付的部分,大约三百两银子,直接交给了黑土。黑土刚远远看到李凌的那一幕,听到众人议论纷纷称赞李凌是大善人,心中也觉得李凌是替黑族争光。黑土知道李凌花了不少钱,还带着这么多张嘴,就想让族里帮李凌分担当初承诺的部分,但李凌坚定地说:“族长,规矩不能废。我说了我付就我付。如果真要照顾我,看在这些孩子的份上,我想看看族里还有多余的人手没有,我想多换些粮食回去,至少让他们度过这个冬天。还有,回寨子后还要为他们搭建几个房子住。”黑土见李凌态度坚决,终是点头应允。
尽管李凌购买了很多东西花了很多钱,李凌手头仍有六百二十两银子与九两金子。一天花了近千两银子买东西,估计整个西康县也没有几个。最后,李凌又请了几个族人趁着天黑前进城,找荣清在县库调配了百担粮食。也亏的现在帝国现在管查不严,而且西康县治理得不错,不然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傍晚时分,李凌与这二十八个奴隶进行了第一次交流。周围的黑族人都好奇地围观着。只见这二十八人围坐在篝火旁,一脸茫然地望着李凌。李凌开口的第一句话竟是:“你们现在都吃饱了吗?还感觉冷吗?”这话一出,旁观者似乎也被触动,回想起自己往昔忍饥挨饿的日子。而这些奴隶更是因近期的饥寒交迫而感触尤深。紧接着,李凌的第二句话掷地有声:“我不管你们过去经历了什么,但从今往后,只要你们听从我的安排,我保证你们能吃得饱、穿得暖!”众人听后心中充满了希望。然而,李凌又来第三句道:“实话告诉你们,黑风寨在雪山脚下的密林深处,只有一条很长蜿蜒曲折的山路,需要行走几天才能抵达。跟我走会很艰苦,也可能很危险。你们的父母还在这城里,如果你们谁想回到他们身边去,趁着天黑城门关闭之前,可以回去。我不会收回买你们的银子和给你们的衣服。”
这话一说出来,周围的人都看不懂了。除了赵家的三个毫无反应外,因为他们是官奴不能跑,其他二十五人的反应各不相同。有兴奋的,有迟疑的,有坚定的各种。然而,没有人敢轻举妄动。李凌最后说道:“我李凌说话算数,城门就在那里,还有半个时辰就要关门了。”然后,他吩咐附近的黑族人不要阻拦,便去找黑山喝酒去了,完全不管这群人,让他们自己决定。
等李凌离开后,周围的黑族人也逐渐散去。由于这些孩子在的地点本来就在城门这个方向,终于有一个孩子鼓起勇气站了起来,开始奔跑,还不时地回头张望。两百米后,见无人追赶,便加速奔回城中,随后,又有十二个孩子相继跟上。城里看热闹的人纷纷议论,说李凌傻,买了又放,钱多得没地方花啊。
次日天一亮,黑山告诉他,那伙奴隶只剩下十五个人,李凌只是笑笑,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怪不得别人。逃跑的竟然都是年纪较小的孩子,几个小男孩都跑了。逃跑的几个女孩子也大多年纪小,现在最小的又是那个九岁赵兰了。剩下的十二个女孩子年龄在十到十三岁之间,基本都到了有一点懂事的年纪。这样也好,太小的孩子自己还真不好带。
黑土安排了十数位族人协助李凌牵引骡子、搬运粮食,一行人整装待发。然而,城门刚开,里面却走出一群人,带着小孩来追赶队伍。原来,有几个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被放回来后,开始非常高兴,但随后想到自己一天天地饿肚子,孩子早晚可能还得被卖掉,不如卖给李凌这个大善人,至少能有个温饱。众人都以为李凌会很高兴地接受他们。然而,李凌却坚定地说道:“既然他们选择了回去,我就不会再要他们。他们有权利做出选择,也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李凌毅然转身,不顾身后众人哀婉的请求,径自离去。周围的人都惊愕不已,李凌居然不要了。就连城墙上那些原本看好戏的士兵,也不禁议论道:这李凌,难道是个傻子吗?然而,只有李凌身后的那十五个,准确地说,是十二个女孩,她们眼中闪烁着坚定,她们似乎觉得这次终于选对了,而且选得有价值。
当李凌和黑族人一行人消失在西康城外时,整个城里都在热议李凌的这次行为。先是彩衣坊将一个侍者小蓝捧成了西康第一美人,把前第一美女千亦雪都比了下去。接着,他们又几乎买下了所有流民卖的小孩,还买了官奴尸体进行安葬。每一件都令人惊讶。而最令人费解的是,他又放走了一半的奴隶,到最后居然不接受想回来的奴隶!这一切都让人捉摸不透。
傍晚时分,城里的酒馆还在议论李凌的时候,一队近五百人、打着王旗的骑兵队伍悄然抵达城北门外。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