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敲门进入时,胡老师已经神采奕奕地收拾好了,准备出发去单位。
手里还提着老式提包,里面装得鼓鼓囔囔的。
“老师早,我们去食堂吃饭吧?”
郑畏习惯性地问候着胡老师,可是胡老师回了一句话,让郑畏又很受伤。
“我已经吃过了,昨晚剩下的饭菜,温了温,正好吃掉。”
“我拉着您去单位吧?”
郑畏怕老师初来乍到的,路不熟,也稍有点远。
坐车一脚油门的事,可是步行着得半个小时二十几分钟的时间。
“不用了,你得忙你的事情。我已经把司机打发回去了,东西全搬到屋里来了,下步我就安营扎寨了,得形成规律,不能老让你为我操心。我自己能行,还没有到七老八十的。”
胡老师与郑畏出了门,在郑畏车前,他拒绝上车。
“离上班还有一个多小时,我步行一会,正好锻炼身体。每天步行半个小时,对于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很重要。你去忙吧,下不为例。”
胡老师说完话,扔下郑畏,独自提着提包,步行着向单位走去。
路上人还很少,街面也很洁净。
九家涧生态开发园区的办公人员少,临港开发区还在筹建阶段,人手也不足,到办公楼里上班的人就少。
郑驾车走在街道上,想象着临港开发区正式成立后的盛况,至少街面上上班的时间段里,得人车繁忙。
很期待那种场面,出现在九家涧的街面上。
会议按时进行,一切全部就绪。
早赶到九家涧的党组成员全部安排好了办公室和宿舍,饭卡和相关须知,每人一个文件袋。
“堪称久居九家涧生活实用大全!”
一位从望江市有关部门下到临港开发区工作的负责人,拿到文件袋时,欣喜地说到。
任泽顶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忙里忙外,黄雁很自觉地当着小弟,跟着忙前忙后,直到把郑克爽副市长迎接到办公室里。
郑克爽副市长原来还想与郑畏住在一起,当听说郑畏为腾退办公室,把办公楼里值班室全部腾空出来,用于办公了,就打消了那个念头。
郑畏还把财政所的办公楼腾出来,简单收拾后,作为临港开发区领导干部的公寓楼。
郑克爽副市长看到公寓楼跟办公楼紧挨着,非常方便,就决定住进公寓楼里。
他还跟郑畏开句玩笑:“你得请客啊。我不打扰你和女朋友的好事,也算是为你方便。”
这简直是强盗理论啊,去合住是应该的,不去住还成了功德。
可是郑畏一想,郑市长去和自己同居,可能是组织上的极力培养吧,或者是全方位监督。
不管那些闲言碎语了,总之是示好的意思和很深的用意在其中。
开发区这驾马车,自己非得拉主套不行了。
郑畏在发言时,把黄雁的理论文章大体意思讲了讲,得到郑克爽及入会大多数人的掌声。
打印的材料呈给郑克爽副市长一份,他在上面批示到:“临港开发区筹委会的同志传阅学习,上报市政府发内参。郑克爽。”
郑畏一看,这样的批示,直接就是对黄雁的最大肯定。
虽然黄雁职位不高,但是他真心实意、殚精竭虑地为开发区思考,用心良苦,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绝对是统一思想的好教材。
黄雁接过郑畏传递给自己的郑市长批示,嘴巴直接合不拢了。
跟着任泽负责临港开发区办公室的工作基本可以确定下来了,这对他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提升中空间。
郑畏也为他高兴,毕竟是自己人。
任泽在发言中,综合全局,视野开阔,针对开发区发展大方向,谈了很多意见。
他不愧为文字材料出身,从理论到实践,纵横联系,宏观到微观,精辟论述。
但是时间和节奏把握得很好,比郑畏的发言还要简洁明了。
郑畏瞥见他的稿子很厚,极可能是临场发挥得好,见郑克爽副市长肯定了郑畏的发言,才如此简单明了。
他的发言与黄雁的理论文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轮到胡温伯老师发言,慢条斯理,逻辑性强,讲课一般严谨,依次分析,没有一句废话。
数据说话,他的分析极端条理清晰,笔记本上划得外人看不明白。
他却如数家珍,把临港开发区的各种优势条分缕析,让人马上形成强烈的印象。
遣词造句,更是没的说。
郑畏直接后悔当初没有真的把胡温伯的语言艺术学到手。
其他人的发言,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没有他们三人的深度和高度,大部分平推平拥的措施。
最后,郑克爽副市长做总结也非常简单明了,强调了三点。
“一是这样的会要常开。会议发言材料全部印发,内部学习,黄雁的理论文章作为第一期第一篇。大讨论廓清思路,才能轻装上阵。”
黄雁听着更加激动,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总算得到认可。书生也堪大用。
“二是宣布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临港开发区筹备委员会与九家涧生态开发园区合署办公,也就是说一套班子,挂两块牌子。”
郑畏听了也是激动无比,九家涧的春天来了,跟着他一起拼搏创业的人有了更大机遇与挑战。
“三是强调一条纪律。为保证九家涧生态开发园区的工作正常运转,凡是筹委会的同志,需要九家涧生态开发园区配合工作,统一由郑畏同志负责协调。严禁指手划脚,干扰九家涧的工作开展。”
这直接把九家涧放在临港开发区的核心位置。
郑畏的分工表上列着,主管九家涧生态开发园区的全面工作,协助郑克爽同志的工作。
郑畏看到分工表,就知道自己还是临港开发区的急先锋,还得拉主套。
一个协助主要负责人的工作,把临港开发区的所有工作都压到自己的肩上了。
倒是不怕事多,就怕人乱。
有人才好干事,郑畏有所凭恃,九家涧的老班底,肯定要帮自己抵挡一阵子。谁冲上去,谁就会抓住机会。
会后,郑畏马上开了九家涧生态开发园区党委扩大会,把会议精神传达,更重要的是把这句话扔给与会的同志们,激荡得很多求上进的人跃跃欲试。
郑畏本来还想多说些什么,被郑克爽一个电话,给打断了。
“走,陪我去山城县调研去。”
说走就走,郑畏宣布散会,立即下楼。
郑克爽副市长轻车简从,除了郑畏,再就是他从望江市带来的秘书。
秘书直接电话通知山城县县高官,让他们做好座谈准备。
郑畏知道,说是座谈,实际上是去听汇报,准备接管的节奏。
“你们九家涧基本上走向正轨了,临港开发区不能局限一域一城,而是要全面开花,重点突破。对山城县的情况,你要尽快了解透彻,下步攻坚任务,还得交给你。”
在路上,郑克爽嘱咐着郑畏,未等郑畏回话,他就接听起了电话。
望江市政府的有关工作汇报,这是电话遥控指挥。
郑畏坐在边上,心里很受伤,攻坚任务,山城县的攻坚,可不是九家涧,说白了就九个村。山城县据说有九百多个村庄呢。想想就头大。
“你不要老想着自己那一亩二分地了,以后越管越大,越管越多,要学会举重若轻,统筹兼顾。”
郑克爽副市长真是个老狐狸,接听电话的过程中,还不忘提点一下郑畏这位助手。
无语了,郑畏扭头看着车外。
刚进富家涧的情景又浮现在他眼前,一步步走过来,其实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事。
只要去干,一切都不是事。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