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亮:“无须如此,来,我们坐下聊。”其实葛亮的心里就是一种好奇的情绪在作怪,把马良的故事讲给马良听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马良说:“这个故事中有惩恶扬善的内涵,现今乱世丛生,情况可能比故事里的还要糟糕。这些多少就有了善不善、恶不恶的人。还有就是惩罚贪官,这一点非常好,有故事中可见这个县令也是无能至极,但凡有一点仁厚之心,还有这位天子也是昏庸无比。就是当今乱世的一个缩影,地方有贪官豪强把持,天子大多昏聩,又以桓灵二帝为甚。”
葛亮心里则是:我草。不就说了个故事吗?至于联想到现在的局势吗。
看来这“白眉五常,马良最良”的说法还是有依据的。
至于马谡现在还在场上和其他的人辩论,要是他参加辩论队,冠军那是十拿九稳。葛亮在场下看着都觉得精彩,但是想到后面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结局,要是葛亮,以后铁定不会让这小子领军。
听到精彩处,外面的人齐齐大声喊道:“彩。”
由于现在的人比较多,所以就没人都中间说一段自己的看法,然后大家发问,然后回道问题。
现在是石韬石广元上场,马谡退了下来,葛亮和马谡相互见礼之后,也是坐下来听石广元的观点。石广元说:古之国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用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这是古之君王千金买马骨的故事。现在葛亮们来看看现在的几个势力的招贤情况,首先是北边的曹操,曹操曾有一招贤令,上面是这样说的: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葛亮们在看看东吴的招贤纳士,以及其他人的招贤纳士之法。当然葛亮今天要说的是曹操的招纳人才的方法到底可不可取呢?葛亮的观点是,短时间可取,长时间则不可取。
他改变了大汉的用人制度——察举制度。出仕为官的目的是为造福百姓,如果没有才能空谈道德是不行的;然而只讲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就有让人以为手里有兵有能力就是老大,这样国家必然陷入篡乱和烧杀。
然后就是大家开始问其中的观点,可以是求解的,反驳的,还可以给他补充的。
葛亮问旁边的马良,“季常你是怎么看的呢?”
看到马良准备说话,葛亮打断了他,由于石广元刚说完,并没有人说话,众人突然听到葛亮的说话声,“马良季常有话说。”
马良看到葛亮的操作也是愣了愣才反应过来,本来是要找葛亮理论的,但是看到大家都看了过来,也是站起身来回道。葛亮则是趁机回到了徐庶的旁边。
徐庶说:“孔明你可是把季常坑害了呀?”
葛亮说:“非也,亮这是成人之美也。马谡马幼常可是口若悬河,反观季常呢,只是微笑。这算什么事,参加庞公的宴会肯定要表现出自己才华。”
徐庶说:“乃诡辩尔。”
随着马良说完坐下,众人齐声喝:“彩。”
马良四处看了看发现葛亮已经坐到对面了,旁边的马谡说:“兄长,要不要小弟羞辱他一番?”
马良说:“不可,孔明先生的智慧不是怎么简单,或许以后我们还是同僚。”
“何以见得?”
马良:“一种预感,就像是很多将领领兵,会提前感到埋伏,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发现又伏兵的迹象。这还是我第一次有这样的预感。”
视线转到堂屋,庞山民走出宽敞的堂屋对着大家说道:“宴席已经准备好了,请诸位入座就餐。”
葛亮却是没有直接进去就餐,而是来到山下,看到了庞士元和崔州平后说:“山上已经就餐了,你们二人立刻上山,吃好了在下来代替我。”
庞士元也不是矫情的人,说:“那好,我们很快就下山来。州平我们先走。”
崔州平:“孔明,有劳啦。”
然后分开,葛亮则是坐在石墩子上,向着以后的发展。隐居需要的是隐居的场所,自己穿越而来的竹林就不错,说不定那天自己又回去呢?然后就是建房子啦,还要开垦几块地出来,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隐蔽,要绝对的隐蔽才行,不然那天被外面的乱兵给咔嚓了,岂不是很惨。
或许这次回去之后就可以开始修建了,需要些什么呢?如果不请人帮着干的话,需要斧头,材刀,锯子,刨子,还有是粮食。没有粮食,一切都是面谈,要有粮食之前得先有钱铂,就是大量的铜钱。那什么能够短时间大量的赚钱呢?
这时一辆马车来到近前,从车上下来一位老者,有几分的清雅之气,拱手施礼,“见过老者。”
这老人看到葛亮之后,说:“年轻人,怎么你在山下迎客呢?你叫什么名字呀?”
葛亮立即答道:“某诸葛亮,字孔明。”
这老人听到了葛亮自报姓名之后,冷哼了一声,“汝便是诸葛村夫。”
葛亮直接傻眼了,这直接开大,上来就骂我诸葛村夫,你这老匹夫,好不识抬举,当然只是葛亮心里的想法。
葛亮还是非常恭敬地说:“敢问老先生何故呢?”
老者看着葛亮问道:“你真不知道?”
葛亮心里想的是,葛亮知道什么呀?
“不知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在这老者看着葛亮都以为可能会被打了,说:“看来你是真不知道,老夫黄承彦,适才认错了人,还请海涵。”看着面前变化巨大的老者,一时间还没有反应过来。
葛亮当即说道:“无妨,无妨,即是误会,解开就好。对了,山上已经开宴席了,黄承彦老先生还是快些上山。”
黄承彦说:“即是,对对,不然被这群兄弟给我强光了。”
说完之后,黄承彦就在下人的搀扶之下,快速的上山去。
葛亮还在想刚才这个老头怎么说变脸就变脸了,难道他是猴子请来的?但是显然不像啊,他说他叫什么来着?叫黄承彦,黄承彦不就是黄月英的老爸吗?那岂不是诸葛亮的老丈人。
那老子穿越到了三国代替了历史中出场的诸葛亮,那老丈人见到一个优秀的女婿不应该是这样的反应,难道说是葛亮的魅力属性太低了。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