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大宋文华集TXT下载 >> 大宋文华集章节列表 >> 大宋文华集最新章节

第79章·选址开工

作者:姬子梦 下载:大宋文华集TXT下载
    天圣三年,春四月。

    经过三年的发展,奇云商行、陈氏商行已经成为了梓州府乃至蜀中数一数二的商行。

    趁此机会,姬长卿命于掌柜收购了城外一座荒山,这座荒山当地人称为“簸箕山”,从地形上看,的确是像一个簸箕。

    姬长卿觉得这个名字不太好听,于是便改为方砚山,毕竟要在这里修一座学校,带点文气也好。

    方砚山东面不远处就是涪江,西面是也有几座山,树木倒是茂盛,只不过山下是连片都耕地,不好盘下来。

    改了方砚山的名字,姬长卿带着匠人在山中考察了五天,这才选了一处背山面水的位置。

    确认好书院的选址后,姬长卿便从陈府借来管家陈伯,让于掌柜、陈伯、陈谨负责采买建材、雇佣工匠、核算成本。

    他自己则是亲自操刀设计整个书院。

    姬长卿准备采用中西结合式的设计方案,整天结构上以西式规划为主,节约土地资源。

    以塔楼式图书馆为中心,搭建走廊链接会议厅,左右两侧为理工、人文两个学院,理工学院除了教室,还有实验室等场地,占地规模最大。

    人文学院,除了教室还有专门有的演讲、辩论场。

    除此之外,就是操场、宿舍、食堂。

    这样规划下来,只怕没有五年怕是修不完,而且所花费之大,就连负责核算成本的陈谨,就不禁觉得太费钱了。

    在没有朝廷财政的支持下,就个人而言,想要建成这么庞大的书院,至少需要五年时间,三十万两银子。

    三十万两银子!这几乎是朝廷一年的岁贡。

    姬长卿知道自己规划的书院耗费时间长,花费巨大,但他也不打算一口气建完,将整个书院划分为五期工程,第一期工程先以图书馆、教室为主,图书馆可以先规划好,但教室可以从现在开始动工。

    一期工程预计耗费一年半的时间,投入六万两银子。

    关于书院的名字,姬长卿苦思了三天,最终于陈谨商量后,定名为希望书院。

    本来工匠们是打算用木材修建的,可姬长卿和陈谨核算了一下成本,发现使用木材修建,成本绝对不止六万两。

    为了降低成本,姬长卿和陈谨又开始专研,弄出的水泥。

    姬长卿不是理工生,好在他曾看过后世一个有关于“穿越者”的科普视频。

    水泥的原材料无非是黏土、砖块陶瓷碎片以及其他耐火材料(矿渣、炼铁炉里的废渣、炉渣灰等),然后各种材料单独按火药的配比取比例,再加入一定的2的生石灰和少量的熟石膏

    此后将全部材料洗净、烘干,然后碾碎磨细,按比例掺混后一起磨细。

    磨细可以用锤砸,也可以用石碾压,反复过筛研磨,磨细的程度要能通过面罗,磨得越细,强度越高。

    按这种法子制作出来的水泥,虽不比标准水泥的强度高,但成本也比传统的土木结构还要坚固,最关键的成本得到控制,一颗木材采购约五至十贯钱,三合土造价约四贯钱。

    而这种土法水泥,成本不过三贯钱,虽然前期成本会高一些,可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成本一定会降到两贯钱。

    烧制完,测试强度,姬长卿发现这种水泥干至少需要二十天左右养护,强度也不比他印象中的水泥。

    水泥生产的过程,会产生大量飞尘,人如果长期吸入会导致尘肺病,为了避免尘肺病,姬长卿实验时不会让陈谨参与,只让他在一旁负责记录实验数据。

    订制了一批纱布口罩,姬长卿又雇佣了一批烧陶工匠,一再强调让他们带好口罩,不带口罩将罚钱后,四月末,第一批水泥终于开始投入使用。

    只可惜没有钢筋,宋朝没有盐铁引是不能做盐铁生意的,蜀中虽然盛产盐铁,但盐铁引一直由蜀中的几个名门望族把持着。

    就算是梓州知府也无法从他们手中弄来盐铁引,毕竟人家世代在蜀中经营,而梓州知府也只是梓州的一名过客而已。

    况且知府的政绩大多都靠这些人的支持,譬如修路塔桥、捐学,这些都需要这些大户人家的支持才行。

    没有钢筋,只能选择更加方便,韧性更好的竹筋代替。

    姬长卿曾看过一篇报道,早在50年代末时,不少地方使用竹筋替代,以节约钢材,由于竹与钢之间的强度不可比拟,所以这种低强度制品仅能取代部分要求较低的场合。

    考虑到蜀中多地震,姬长卿并不打算将书院的建筑建高,而是想办法增加强度、抗震性能。

    其实姬长卿还是低估了这个时代的匠人,在听到他提的抗震时,工匠们虽然诧异他一个读书人竟然懂这些,但还是耐着性子姬长卿保证,他们建的宅子、塔楼,还从未塌过,就算是过了几百年,也依旧可以住人。

    倒是这水泥,他们也是头一次见,还需要时间摸索,毕竟此前他们用的都是三合土。

    这水泥虽然比三合土造价便宜,干得也快,可毕竟事关自己的名声口碑,也关乎人命,况且修得还是学校,万一出了问题,这可损大了阴德,羞先人啊!

    姬长卿本以为造出水泥后,一切都不是问题,可匠人对水泥这种新材料保持怀疑的态度。

    他一时间也没有好办法,只能找几个工头劝说道:“丁三,你放心,这水泥我很清楚,它比三合土好用,而且用起来也简单方便,只需要你加点水和沙子搅拌混合,就可以用来砌砖敷墙了。”

    “不行不行,主家,这水泥我们也没用过,万一要是砌墙倒了,那我们的名声就臭了,还有这修的书院,将来都是给读书人、贵人们读书的地方,万一要是出问题了,那是要折寿下阴司受罚的。”

    “丁三,我知道这书院,事关重大,但我手里就这些钱,光是买木材、砖石的钱都要几千贯钱了,更何况还要运输到这里,三合土卖得最贵了,且不说麻烦不说,而且还等个把月才能干透。

    丁三,不瞒你们,这间书院我打算修成全大宋最大的书院,每年不光收一千名学生,而且我还要将他们个个悉心培养能造福大宋的人才,且不说能考科举当官的有几人,但在我这个书院之中,我会教他们读书,我要教他们如何去让粮食增收,让布织的更多,让大宋的老百姓过得好一些,至少每家每户都能吃上肉。”

    丁三等人被姬长卿描绘的前景深深吸引了。

    就连他们之中,话最少,只会低头干活的汉子,都开口问道:“这怎么可能?”

    “这是可以做到的,千年以来,我们研究的就是这些,有人研究农学,想办法改进粮食品种,有人研究如何防止蝗灾、旱灾,有人研究历法天文,有人研究如何把房子修得更好更漂亮,这水泥,就他们研究的成果之一,我没有他们的天赋,只能做出这个简单的水泥,而且我告诉你们,还有人研究出来过一种高产的稻子,能亩产千斤。”

    “多少?”

    “一千斤!”

    “我的老天爷啊……”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大宋文华集》最新章节! 作者:姬子梦所写的《大宋文华集》为转载作品,大宋文华集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大宋文华集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大宋文华集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大宋文华集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大宋文华集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宋文华集介绍:
姬长卿,刚刚论文答辩,迫于当前复杂的就业形势,他骇然选择山区支教,来到了广阔荒凉的西北地区,听说学校听说他选择到最贫苦的地区支教,于是赠送了他一台笔记本电脑,他在夕夕、二手市场上又淘了几件旧货,收拾好行装便出发了。
可那知竟在路上遇到意外,再睁眼时已经来到了不知名的地方,待找到人烟时,这才发现自己来到北宋时期。
此时贪慕虚荣的宋真宗刚刚驾崩,年幼的宋仁宗还活在太后刘娥的强势下。
他该如何在这个世界活下去,又该做什么呢?
来到大宋,他不想参与这个时代,可历史的浪潮却一次一次将他卷入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