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程昭昭回到家中,见到父亲程志强,专门向程志强谈起这个会议的内容,希望听到父亲的意见。
程志强听了程昭昭的介绍,沉思之后说道:“昭昭,你创业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仍然底子单薄,找到能够提供稳定货源又不需要你出进货款的供货商,这一点十分重要,与企业合作是明智的选择。”
父亲的回答完全在程昭昭的预料之中。
程昭昭明白,只要是商人正常的思维,都不会放弃这次与企业合作的机会。
程志强替程昭昭分晰道:“如果你选择与企业合作,你不用预付进货款,不用支付库房租金,办公室一年之内又是免费,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积累到一定资金,而资金是生意做大做强的保证。”
程志强记得,儿子曾向父亲谈过创业的志向。
儿子的志向不仅仅是开一个淘宝网店,他将来希望自己办公司或者办企业。
办公司或者办企业的资金从哪里来?当然只有儿子自己积累。
假如有限的资金一直压在货款里面,就没有更多的资金办更多的事情。
“爸,我知道您的分晰没有错,可是我自从到了大巴山区,看到了大田坪村的贫困村民,接触了村上的扶贫工作者,我觉得为村民销售土特产,是帮助村民脱贫的大好事,我很舍不得放弃销售村民的土特产。”程昭昭告诉父亲。
“如果你想继续销售土特产,你可以找村上的干部进行商谈,让他们先向你供货,你卖出货后再支付货款,你商谈过吗?”程昭昭问。
“没有商谈过。”程昭昭老老实实回答。
“现在商谈也不迟啊!”程志强说。
“可是,爸,就算村民们免强答应赊货给我,我在面对他们的时候,又怎么好意思不付款就把东西拿走呢!”程昭昭说。
程昭昭告诉父亲,他随第一书记金书记走访过一些贫困户,贫困户的生活还比较艰难,这次补货为了照顾特困户,专门向特困户进行了收购,难道狠得下心赊特困户的货吗?
“昭昭,听你说的话,似乎你的思维不像商人的逻辑思维了,带上了很重的感情色彩。”程志强评价道。
程昭昭承认,他的思维的确不像一个商人的思维,倒像一个扶贫工作者的思维。
是什么促成了他这样的思维呢?
是他在大田坪村所见的点点滴滴吗?
“昭昭,听你的口气,你打算放弃与企业合作,继续销售土特产,是这样吗?”程志强问儿子。
“我心里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很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也许放弃与企业合作是一种失误,可是我为贫困村民销售土特产获得的幸福感,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程昭昭面对着父亲。
“儿子,你有你的想法,我肯定拦不住你,如果你执意要销售土特产,就坚持把路走得更好。”父亲说。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