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战国之天下纵横TXT下载 >> 战国之天下纵横章节列表 >> 战国之天下纵横最新章节

第一百二十三章 布局 闲话中国兵器

作者:不想动的老虎 下载:战国之天下纵横TXT下载
    三天之后的清晨,白府的锻造场地上,此时的学生们都站立有序,每个人的脚下,都都有一堆锻造工具。铁钳就有六种之多,长短各异。

    铁锤分大号,中号和小号手锤,并且分圆头,扁头,尖头几种,各种钢钎钢凿,大小型号一应俱全。铁毡这东西太大了,并且很重,因此,雷云没有要求他们铸造,而是使用白氏工坊现成的铁毡,一组人一个。

    雷云此时正在检查每个人的工具,锻造的不太好的,雷云会给出意见,让他们回火重新修正锻造,终于,午饭前所有人的工具都合格了。

    “魏嗣,你过来。”

    “来了,先生。找我何事?”

    “组织师弟师妹们吃饭,然后到我这来一下,我有话和你说。”

    片刻之后,安排完学生们去吃饭,两人来到了一棵大树的树荫下,席地而坐。

    “魏嗣,你回到大梁之后,和儒家的人见过吗?”

    “当然见过啊,回来之后,我先去拜见了太师,然后去祭拜了太保。我做培养谷氨酸菌的时候,他们经常找我,打探我做什么,学什么,最近开始向我打探咱们工学的一些内容,尤其是最近这些天,他们来找我几次了,询问先生开的征调之物是什么。”

    “不过先生放心,我并未透露给他们什么,即便出去喝酒,也都是以前相熟的儒生和我两个弟弟,还有表弟。”

    “放心把先生,魏嗣知道轻重。”

    “没事,我想,过不了几日,他们就会找你询问王器锻造的事情,到时候,我希望你可以透露给他们一点点,因为这次的王器打造,主要是你们。”

    “先生,你疯了,额。。不,我不是那意思,我是说,父王的王器打造,怎么可以让咱们这些师兄弟来完成。若是如此,这要被父王和太师他们知道了,怕是先生真的就大难临头了。”

    “儒家的人不喷死先生,是绝对不会罢休的,到时候即便父王有心保护先生,怕是也无能为力啊。欺君,这可不是小罪名。”

    “魏嗣,你这喷是跟谁学的?”

    “先生,这不是重点好吧,现在咱们和儒家已经渐成水火之态,如果人家知道先生打造王器如此轻慢,轻则说先生懈怠君命,重则说先生欺君,如今这满朝都是儒家的门生,到时候自然一呼百应,口诛笔伐之下,怕是父王也无可奈何。”

    “哦?魏嗣,我问问你,王器铸造有什么规矩?”

    “这。。。。。魏嗣不知道。”

    “王器铸造有没有说,不让工学弟子来铸造,不然就是欺君?”

    “这个倒是没有,不过先生,父王点名让你铸造,这一下换成了学生们铸造,这多多少少都有点欺君的嫌疑啊。”

    “你别管了,我让你们,负责打造,你们就负责打造,当年欧冶子与干将历时五年,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铸造龙渊、泰阿、工布三剑与楚王。”

    “这三剑也算的上是王器吧,我问你,干将是欧冶子的什么人?”

    “这。。。。。。。”

    “行了,我并不准备只是让你们单纯的铸造王器,我只是故作迷阵,若是儒家的人无心害我,那自然两下相安。他们问你,你就适当的告诉他们一些消息便是。”

    “先生是说。。。。。。”

    “我什么也没说,就是你们都参与铸造王器,你们三百多师兄弟,这事也瞒不住别人,至于如何铸造,我会给你们安排,走吧,去吃饭。”

    吃完饭,之后所有人都到锻造场地上集合,雷云看着大家,雷云此时清清嗓子。

    “今天,你们的工具齐全了,那么下来便有一件事让你们做,那就是先建造三座高炉和若干坩埚,为什么这种炉不叫炼炉,而叫做高炉。”

    “因为它并不是你们经常见到,和咱们前边做的炼炉,此炉的高度将近四米,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为填料室,中层为坩埚室,底层为加热室。炉壁用耐火砖制成,其成分有咱们炼炉的粘土烧结物,高岭土,耐火粘土,铝土。。。。。。。。”

    “这样的高炉是一炉两用,即可加热,也可炼制。。。。。”

    “什么是钢?钢就是含碳量在百分之零点六,到百分之二的铁和碳的混合物,被称为钢。。。。。”

    这当然是在上郡和高阙教铁柱他们这些兄弟的时候的东西,经过雷云的详细讲解,学生们此时各个的瞪大眼睛竖起耳朵,因为这些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知识。

    将近半个时辰之后,讲解结束了,随着雷云一声令下,所有值钱的炼炉和加热炉都被拆毁了,按照原料需要的配比,逐渐的,三座较大的高炉建造了起来,开始进入的炭火烤干的阶段。

    “大哥,现在进度如何?来赶紧喝口茶。”

    “兄弟,目前进度不错,大家掌握的都听好。对了,我还说准备过去找你有事商量。”

    “什么事,大哥你说。”

    “咱们的商品,儒家相关的商贾人拿走的多吗?还有,咱们进购原料,从儒家这些相关的商贾手里拿货的情况如何?”

    “大哥,如今这大梁,和儒家相关的商贾实在不少,当然,大多数人也是迫于无奈,因为儒家门生现在遍布各级的官吏。这货物进出,税收的把握,都在这些人手里,所以很多人必须依附于他们。”

    “不过也有一些人压根就是被他们一手扶持起来的,那自然对他们很是忠心。咱们的货物这些人是没少拿。依仗各级官吏权势,咱们白氏倒也是不愿意招惹他们,只要按照咱们的价格给钱,一般都会给他们货物,除非货物很缺乏。”

    “至于咱们进购的原料,诸国都有,有时候会从他们手上拿一些,但是也不是非要不可,只是调剂,或者是高阙急需,从其他地方调货麻烦而已。”

    “不过整体而言,也算相安无事,大哥问这些干啥?”

    “哦,没事,咱们现在征调物资也有些日子了,这六卿五官那边全无动静,这样,咱们如实奏报魏王,就说六卿五官各部无力征调物资,消极懈怠。”

    “大哥,这能行吗?”

    “没办法,魏王给我征调物资的专权,现在这种情况咱们只能如实奏报,这样公子昂那边奏报的在封地建造城邑,开采矿藏才显得合情合理。”

    “还有,现在开始逐渐让大梁的商品处于缺货状态,不是咱们白氏的铁杆关系,就不要给他们货物了,尤其是紧俏的玻璃,瓷器之类的,然后逐渐扩大到,牙膏,肥皂,苏打,盐之类的,至于那些儒家的铁杆,先撂他们一阵子再说。”

    “至于货物为啥缺少,就说上郡封地忙于建造城邑,没有多余的人力,我又忙于王器的设计锻造,无暇他顾,商品产量下降,货物多向其他诸国发送一些,让大梁这些人,饿一阵子再说。”

    “大哥,你不会是想连续的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动起来吧。”

    “这河西一脉的儒家,现在不动,狄甲也不动,最近屈曼也没动静,我得让他们动起来,起码锻炼一下身体,若是现在都不动,到时候一起动了,咱们可受不了。”

    “那天郑姬说,高手对决,可以卖个破绽,引诱对手上当,其实打造王器也是一个招数,咱们就一直用这个招数,不断的去找魏王告状。”

    “然后做出因此导致咱们的商品产量下降供应不足的假象,断了儒家这些势力的货物,时间长了,他们就会一点点的感觉到压力。没钱赚一天两天可以,时间长了肯定不行。”

    “我就不信这儒家的各级官吏是干净的,手下的人没了钱财进项,上供给他们的自然就少了,他们就会恨咱们,而我又不断的去找魏王告状。”

    “到时候,他们总会积累很多的怨恨,此时若是咱们的王器铸造突然出问题了,你说他们会怎么样?”

    “大哥,这有点太冒险了,若是此时狄甲再做点什么,我怕咱们真的是应付不过来。”

    “放心把,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咱们慢慢布局,总之你要知道,咱们和狄甲的较量,早晚都会开始,这已经无可避免了,而只要魏嗣在咱们这里一天,儒家也绝对不会甘心。他们必定想把魏国未来的王掌控在自己手里。”

    “其实我也不想这样,但是也无可奈何,说到底都是为了利益而已。”

    “好吧,大哥,只要你觉得可以,咱们就干了,不管多危险,我陪你。”

    “好。”

    此时的雷云心中突然升起了一股异样的感觉,仿佛面前的白冰并不是一个男子,而是一个柔情似水的女子。

    我草,我难道真的性取向发生问题了?雷云忍不住盯着白冰仔细的看,一直到白冰满脸通红的端着茶壶跑掉了。

    这太奇怪了,为什么白冰现在越来越像女人了。不对,一定是累了,有点眼花了,这是错觉,一定是错觉。劳资的性取向绝对没问题。一定没问题。绝对肯定。

    雷云走回到了弟子们中间,他从今天要教大家中国历史上最具备代表性,并且一直领先世界的一样东西,铠甲,盾以及武器的铸造锻打。

    要说中国的古兵器发展其实雷云真的是有点不知从何教起的感觉,主要是咱们老祖宗确实太厉害了。

    咱们老祖宗早在公元前8世纪发明了用于大规模装备兵卒进行的长弓。公元前两百多年发明了弩弓。并且进行了最早的流水线制造,又运用到了大规模战争中,可卧射、立射、骑射,威力甚大。

    而欧洲人在公元10世纪才使用弓,比咱们晚了一千二百年。即便是在这个时期的古波斯,古希腊,也是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才装备使用了弓箭,并且主要是短弓。射程非常有限。

    至于弩弓,他们压根就没见过长什么模样,更不要说墨家的疯子们发明的各种床弩,以及双人配合射击的硬弓了。

    至于说弓箭的历史,有实物作证的可以达到公元前八千年以上。在跨湖桥遗址发现的漆弓,发现时弓已经部分残缺,但残弓长仍然超过了一米二。截面扁圆,宽约3.3厘米,厚2.2厘米。

    两端略细,宽3厘米,厚2厘米。中段长17厘米截面亦为扁圆,扁侧方向与弓身其余部位相左,拟为柎抓手的位置,柎宽3.2厘米,厚2.2厘米。

    除了柎手位置,均见有漆皮,漆皮带皱痕,局部脱落。弓材为桑木之心材。由于两端已残,弦未存。

    想象一下,根据估算,这个弓的实际长度大概在一米四到一米五之间,并且请记住其中的关键词,漆弓。

    这个词的存在说明的三个问题。第一,就是中国的弓箭制作这个时候已经是非常精良的,那么按照这个数据估算,实际弓箭的应用应该更早,至于早多久,普遍认为起码在公元前一万年之前。

    第二,就是关于中国生漆的使用时间被极大的提前了,用生漆粉刷的弓,能更好的保证干燥程度,让弓可以在恶略的环境下使用,有效的隔绝水分的侵蚀。

    其三,就是弓的长度,这样长度的弓经过复原之后,其射程超过平射一百五十步,仰射接近四百步的这样一个作战数据,想象一下把。

    这个暂且不说,不过就从雷云目前看到的听到的的一样,各诸侯国都设有专门的兵器制造部门,并制定了官方标准,用于指导兵器生产,规模之大很难想象,秦国一次可以动用数万人的弓箭方阵,那么它的武器制造系统如何?

    根据《考工记》记载,制造弓与箭的选材、明确指出制造弓所需的六材是干、角、筋、胶、丝和漆,六材既聚,巧者合之,只有六材都准备好了才能合制成弓。

    对于六材的选用标准,书中也有较详尽的规定。如列举了选取弓干的7种原材料,并排定了它们的优劣次第:凡取干之道七:柘为上,檍次之,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荆次之,竹为下。

    认为7种树中,以柘木为制弓的最好材料,而最差的是竹材。选取角时,要注意杀牛的季节最好是秋高气爽时宰杀的牛,这时的牛角最厚,牛的老幼强弱。

    选取的角应是青白而丰末,角长二尺有五寸,三色不失其理,为之牛戴牛。三色是指角的根部白,中部青,端部丰满。而牛戴牛是指一对好牛角的价格就相当与一头牛的价格。

    对于胶,要求颜色越深而且越干燥越好,筋越精细而且越长越好,漆要清澈得仿佛见底,丝要光泽鲜明。

    至于将六材合制成弓,也并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不同的工序需选取不同的季节,以保证弓的质量。凡为弓,冬淅干,而春液角,夏冶筋,秋合三材,寒奠体,冰析爵,即在第一年的冬天将完全干透的弓干削制成型。

    春天将牛角制成大小合适的块,夏天将筋梳理成型,再经酒蒸、锤打、拧紧、手撕,使之不再收缩成为细条,到了秋天,在弓干的外侧粘贴筋丝,在弓干的内侧贴上角,冬天则把丝精细地缠绕在弓节上;到极寒的时候上漆,第三年春天被弦。

    并且对箭的制作也是极其严格,《考工记》记载:矢人为矢,鍭矢,参分。茀矢,参分一在前,二在后。兵矢、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杀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后。参分其长,而杀其一。五分其长,而羽其一。

    以其笴厚为之羽深。水之,以辨其阴阳,夹其阴阳,以设其比。夹其比,以设其羽。参分其羽,以设其刃,则虽有疾风,亦弗之能惮矣。

    刃长寸围寸,铤十之,重三垸。前弱则俯,后弱则翔,中弱则纡,中强则扬。羽丰则迟,羽杀则趮。是故夹而摇之,以眡其丰杀之节也。桡之,以眡其鸿杀之称也。

    凡相笴,欲生而抟。同抟,欲重;同重,节欲疏;同疏,欲栗。陶人为,实二鬴,厚半寸,唇寸。盆实二鬴,厚半寸,唇寸。甑实二鬴,厚半寸,唇寸,七穿。鬲实五觳,厚半寸,唇寸。庾,实二觳,厚半寸,唇寸。

    这样算来古代工匠制成一张良弓,连选材在内共需要三四年的时间。其间工匠所耗费的精力可以想见,而制造当时诸侯王所使用的良弓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则更多,所以各诸侯国对好弓的需求,可以说不比剑差。

    在诗经中的小雅,丹弓曰: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彤弓弨兮,受言载之。我有嘉宾,中心喜之。

    钟鼓既设,一朝右之。彤弓弨兮,受言櫜之。我有嘉宾,中心好之。钟鼓既设,一朝酬之。由此可见,一张好弓在当时是何等的被人珍视。

    而楚国更是发明了一种超远程的大型弩,和战车配合使用被称之为弩车。相关记载描述,这样的大型弩,重量达到三百公斤以上,有些甚至达到了四百公斤。

    而根据大小的不同,最大的弩射程达到八百到一千米的范围。需要多名士卒以机械绞盘的力量才能拉开弦进行发射,并且还衍生出了踏张弩,就是士兵必须以坐姿用两条腿两只手合力拉弦。

    弓弩到了墨子这帮高能理科生手里,更是向变态的方向发展,墨子造出了连弩之车,所用之箭长就接近两米,尾部有绳,可射击城墙之后让士卒攀登城墙所用。也可快速回收射出的弓箭。

    在这个时代,弓和弩可以说各放异彩,在中国军事历史上写下了浓重而璀璨的一笔,

    而铠甲这个东西同样是吊炸天的中国存在,铠甲的发展大致上经过殷商的雏形,秦汉的小成,南北朝的变革,隋唐时期的大成,在宋代进入了巅峰。

    在殷商时期,商代铠甲基本使用札甲,简单形体一下就是木质或者青铜质的板甲和头盔,但准确说,这头盔就是类似一个鸡蛋壳的一大半,上边有个鸡冠一样的装饰,挖出一个方孔,露出眼睛,而板甲只是凸型的半圆围在胸腹之间,和肚兜非常像。

    当然,还有圈套的衣服,自然不可能光膀子穿一个青铜肚兜,这样不像话对吧。所以,整体的一套甲胄叫做衣、裳、舄。同时那个时代的人还配备了青铜斧,竹制长弓。

    其中尤其是这长弓,近乎和一个人一样的高度,可以说比苏格兰长弓可是早的多了,并且,其射击的距离也将近百米,这一点并不比苏格兰长弓差。

    到周代的铠甲,实话说简直就是在胸前搞一块青铜麻将枕席这么一挂,这还是比较高级的东西,当时的士卒身着的练甲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当然,也有皮甲,但大致上差不多,基本就是青铜麻将枕席,皮麻将枕席。布麻将枕席。咳咳咳。。。。

    而头盔就更奇怪了,简直就是半个鸡蛋壳,前边后边个开出两个半圆,后边护住了小脑到颈部,前边露出脸,质地自然也有青铜的,皮的。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铠甲发生了一次变化,战国士卒身穿的战国时代皮甲,多以犀牛、鲨鱼牛的皮革制成,上施彩绘甚至刺绣了金线银丝作为装饰。当然这种配置基本都是将军。

    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甲片的编缀方法,横向均左片压右片,纵向均为下排压上排。胄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编缀起来的。

    另外,铁甲出现于战国中期,它的前身为青铜甲,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兽面壮胸甲。战国时期的铁甲通常以铁片制成鱼鳞或柳叶形状的甲片,经过皮绳,麻绳穿组联缀而成。

    复杂一点说,就是青铜,铁,皮子做成的麻将凉席,裁成衣服的形状,穿上,齐活。

    到了秦汉时期,秦代兵卒铠甲很有特点,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压下片,腹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压上片,以便于活动。

    从胸腹正中的中线来看,所有甲片都由中间向两侧叠压,肩部甲片的组合与腹部相同。在肩部、腹部和颈下周围的甲片都用连甲带连接,所有甲片上都有甲钉,其数或二或三或四不等,最多者不超过六枚。甲衣的长度,前后相等。不明白的看看兵马俑就可以了,咳咳咳。。。

    汉代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变化,铁制铠甲开始普及,并逐渐曾为军中主要装备,这种铁甲当时称为玄甲。

    虽然整体上有很多方面与秦代相似,军队中不分尊卑都穿禅衣,下穿裤。禅衣为深衣制。汉代戎服的颜色为赤、绛等都属红色。

    但甲片出现的明显的变化,那就是麻将块变成了鱼鳞片。这下感觉好多了,鱼鳞玄甲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防护力,可以想象,这是对匈奴作战的经验积累,当然,也能想象匈奴的弓箭有多厉害。

    而光明铠其实并不是唐朝出现的,而是出现在魏晋北朝时期的铠甲。主要有筩袖铠两、裆铠和明光铠。

    所谓明光铠一词的来源,据说与胸前和背后的护心镜有关。因为这种圆护大多以铜铁等金属制成,并且打磨的极光,颇似镜子。

    在战场上穿明光铠,由于太阳的照射,将会发出耀眼夺目的闪光,所以叫做明光铠。这种铠甲的样式很多,而且繁简不一。

    有的只是在裲裆的基础上前后各加两块圆护,有的则装有护肩、护膝,复杂的还有数重护肩。身甲大多长至臀部,腰间用皮带系束。

    同一时期,还有一种铁制筒袖铠,是一种胸背相连、短袖,用鱼鳞性甲片编缀而成,筒袖铠的外形与西汉的铁铠很相似,从头上套穿,这种筒袖铠坚硬无比。胄基本沿袭东汉的形制,胄顶高高地竖有缨饰。

    这个时期的铠甲最大的变化就是防护面积大大的提高了,不仅仅是士兵身体的防护面积,甚至还诞生了马甲。

    隋是一个很牛逼的时代,起码军事装备上是这样,隋代最普遍的铠甲为两裆垲和明光垲。两裆垲的结构比前代有所进步,形制也有一些小的变化。

    一般兵卒身甲全鱼鳞等形状的小甲片编制,长度已延伸至腹部,取代了原来的皮革甲裙。这个造价相对就比较大了,身甲的下摆为弯月形、荷叶形甲片,用以保护小腹。

    这些改进大大增强了腰部以下的防御。明光垲的形制基本上与南北朝时期相同,只是腿裙变得更长。隋代戎服为圆领长袍。也就是说,从这些军备上可以看出,隋朝对军事装备的研发和制造那是相当厉害的。

    而唐代,后人视作一个最辉煌的大时代,但其实作为军事装备来说,其实并不是这样,唐代大部分承袭了隋代的兵卒装备。

    唐代盔甲,在实战中运用的,主要是铁甲和皮甲。除铁甲和皮甲之外,唐代铠甲居然有启用了汉朝之前的皮甲和绢布甲。

    但此时绢布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是用绢布一类纺织品制成的铠甲之外,还增加了前后护心镜,这样就让它变成了女人比较喜爱的盔甲。

    毕竟它结构比较轻巧,外形美观,但没有防御能力,也就不能用于实战只能作为武将平时服饰或者皇宫女官,女将经常穿戴的盔甲。当然,这也和当时的环境有关。毕竟唐代民风比较开化。

    唐甲,也就自然而然的在这个时代衍化向了一个方向,那就是奢华。但这不奇怪,贞观之治后,高宗、武后两朝,国力鼎盛,天下太平,奢侈之风日趋严重,戎服和铠甲的大部分脱离了使用的功能,演变成为美观豪华,以装饰为主的礼仪服饰。

    尤其是武后,那身边要是不站几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那也不像话,对吧。

    但安史之乱之后,唐甲完全恢复到了实用性状态,特别是铠甲,据唐六典中的记载,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主要作战装备类的铠甲。

    其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在铠甲中,仍以明光甲使用最普遍。

    但此时的唐代铠甲,已经具备了很大气的风格,即奢华,又实用。唐光明铠可以说把隋光明铠发展到了一个高峰状态。

    宋代铠甲完全是乱世出经典,这个没办法,其实咱们军事爱好者说宋代铠甲,往往说的是五种铠甲。

    分别是宋铠甲,契丹铠甲,金铠甲,西夏铠甲,蒙古铠甲。这个就厉害了,首先就是锁子甲,铁浮屠,铁鹞子,黑金柳叶扎甲等等。

    宋代步人甲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属于典型的札甲。典型的便是黑金柳叶扎甲,其防护范围包括全身,以防护范围而言,简直无懈可击。

    其实宋代甲胄在承袭唐朝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革新,工艺考究,形制统一,说是艺术品也不为过。

    而同期的契丹,金,西夏,蒙古,准确说也承袭了唐甲的一些特点,并且各自有所发展,比说辽国铠甲的上部结构与宋代完全相同,只有腿裙明显比宋代的短,前后两块方形的鹘尾甲覆盖于腿裙之上,则保持了唐末五代的特点。

    金国铠甲都有长而宽大的腿裙,其防护面积已与宋朝的相差无几,形式上也受北宋的影响。金代戎服袍为盘领、窄袖,衣长至脚面;戎服袍还可以罩袍穿在铠甲外面。尤其是金国发展出的铁浮屠,雷云的黑甲就是按照这个思路造出了马甲。

    西夏铠甲为全身披挂,盔、披膊与宋代完全相同,身甲好象两裆甲,长及膝上,还是以短甲为主说明铠甲的制造毕竟比中原地区落后一些。

    而盾不太一样,在中国,盾牌给人的感觉似乎没有发展正真正的军备体系,并且在一寸长一寸强,一分短,一分险的中国兵器历史概念下,似乎更是现得盾可有可无,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战国之天下纵横》最新章节! 作者:不想动的老虎所写的《战国之天下纵横》为转载作品,战国之天下纵横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战国之天下纵横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战国之天下纵横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战国之天下纵横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战国之天下纵横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战国之天下纵横介绍:
悠悠岁月,巍巍战国,华夏大地进入了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时代。也进入了百家争鸣学派大发展大争鸣时代,一举奠定了后世灿若星河的中华文化基础。使这个时代成为中华文明史上最不朽的高峰。然而,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突如其来电闪雷一鸣之后,一场惨烈的车祸撞击,将一个灵魂送到了这个时代。于是在这个战国时代,一场钢铁风暴,一场科技风暴如化学反应般席卷而来。所有人都避之不及卷入其中,于是乎阴谋,权柄,一时间风云诡谲,天下激荡,且看穿越而来的灵魂,如何从弱小走向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