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春秋鲁国风云TXT下载 >> 春秋鲁国风云章节列表 >> 春秋鲁国风云最新章节

第371章 子臧之节

作者:千里草人 下载:春秋鲁国风云TXT下载
    现在是鲁国执政上卿叔孙豹要给鲁昭公讲讲国际形势的时候了。

    鲁国卿级班子中,季孙宿主内,叔孙豹主外,其他公卿大夫分别当他们的助理,国君是傀儡是摆设,应该是这样一个格局。

    当然,鲁昭公不认为自已是傀儡是摆设,他有着自已的雄心壮志。

    国际局势这一课当然得好好听,而且,尽管叔孙豹曾经反对过自已当国君,但整个鲁国也就叔孙豹是国际事务通。

    关键是叔孙豹与晋国、齐国的关系非常好,所以自已新君即位,必须仰仗这位举世闻名的鲁国贤良大夫。

    公元前542年的春秋江湖,当然是中原列国诸侯之间和平相处的时候,因为春秋史上真正意义的弭兵运动才刚刚开始。

    天子是周景王,他遇上了好时代。

    因为弭兵运动开始了,中原列国诸侯可以安心发展生产加强国力。

    儿子们积累的家当多了,老爹那里自然也会多孝敬一些。

    但列国诸侯向天子进贡貌似不当成一回了,大家从孝敬天子已经转到了孝敬晋、楚两个超级大国。

    至少鲁国已经很多年没有朝贡天子了,那寡人还管这个做什么?

    只是鲁国不知道,鲁国曾经最大的优势就是政治优势,大周王朝最正宗的宗邦诸侯。

    失去了这个政治优势,鲁国就只剩下文化礼仪方面的优势了。

    但这个优势在不久的将来,因春秋江湖变得更加血腥残酷而几无用武之地。

    列国诸侯共推的盟主有两个了,晋国和楚国。

    这两个超级大国可不敢得罪,鲁国必须要同时将两大国给事奉好。

    晋国,此时的国君是那个庸碌无为的晋平公。

    虽然有贤大夫赵武执政,但赵武的主要能力展现在了国际事务,标志性功绩就是主导了弭兵会盟。

    在内政治理上,赵武由于性格过于儒弱,无法约束国君和其他卿大夫。

    此时的晋国,由于晋平公致力于修建池台楼阁,荒于政事,各卿大夫互相争权夺利,舍国家为小家,导致国内赋税加重,民怨沸腾。

    楚国呢?

    楚国与晋国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国君都弱爆了,不同点是楚国是由正宗的楚国芈姓熊氏公族牢牢掌握着政权,而晋国是由非正宗姬姓公族掌握政权。

    具体来说,楚国是由令尹公子围大权独揽,而晋国是由赵、范、韩、智、魏、中行这六大家族掌握着。

    虽然,世界和平了,但两个盟主之间,肯定还是有明争暗斗的。

    这种明争暗斗,具体到国际事务中,甚至就是争个名份的问题,如某次会议谁主持、谁先签字这些绿豆芝麻大的事。

    相比晋国,楚国的国际环境要稍差一点,因为吴国总要来找楚国打架。

    而且,吴国的实力不凡。

    鲁昭公知道,吴国就是曾经来鲁国访问过的公子季札的母国。

    对公子季札,所有的鲁国人都知道这个大名。

    鲁昭公尤其感兴趣,命叔孙豹好好介绍一下公子季札。

    关于季札在鲁国欣赏乐舞、洋洋洒洒指点四代诗乐的事,叔孙豹不需要多讲,季札这位对诗文乐舞礼仪无所不通的人,对鲁国人来讲是妖孽般的存在,宗师中的战斗机。

    但叔孙豹还是介绍了季札让位这样令世人敬佩的事。

    原来,吴国的建国故事,就是一个源于大周王朝先祖让位的至德传奇。

    吴国始祖周泰伯本就是周国合法继承人,但当时周国国君周太王古公亶父有意传位给幼子季厉。

    周泰伯是至孝之人,为成就父亲和三弟,就与二弟仲雍以为父亲采药为名,离开了周国,去了荆蛮之地,后来建立了吴国。

    吴国传了十九代,到吴王寿梦时,见自已儿子个个人中龙凤,且兄良弟悌,非常满意。

    相比之下,四子季札的德贤才能要稍强一些,吴王寿梦也最喜爱,一直有意传位给季札。嫡长子诸樊也没有任何意见,但季札坚决辞让。

    由于季札坚持不肯继任国君,故吴王寿梦去世后,诸樊继位为吴王。

    但吴王诸樊在服丧期满后,重新提出让位给季札。

    季札再次推让,对诸樊道:“札听说,宋有兹甫、目夷兄弟互相让位之德,曹有子臧让国以成曹伯之节。

    古人尚有遵节守义之德,主公本就是吴国合法合礼国君,何必谦让君位?札虽德行不足,亦不敢接受主公之命。”

    吴王诸樊无奈,只好暂时放弃让位季札。

    公元前548年,吴王诸樊在攻打楚国附庸国巢国时,中箭身亡。

    为了让季札依法依礼当上吴国国君,诸樊去世前留下遗命,传君位于二弟馀祭,要求馀祭去世前传位给三弟馀眜,馀眜以后传位给四弟季札。

    “哦,也就是说,季札先生现在仍旧是吴国国君继承人?”鲁昭公问道。

    叔孙豹道:“是的,如今吴国国君是馀眜,下任国君应该是季札。”

    “那季札说的宋国和曹国的事,又是怎么回事?”鲁昭公继续问道。

    季札在让位时,讲到“宋有兹甫、目夷兄弟互相让位之德,曹有子臧让国以成曹伯之节”,这是指宋国先君宋襄公与兄长公子目夷互相让国,以及曹国公子臧为救曹成公而放弃属于自已国君之位。

    这两件事都是春秋史上的美谈,但鲁昭公却丝毫不知,也不知这些年他是如何读完小学和大学的。

    叔孙豹在内心摇了摇头,耐心讲了这两个故事。

    宋国的事,是指公元前652年,宋国先君宋桓公病重,依礼依法确定嫡长子公子兹甫为世子。

    但公子兹甫认为,庶兄公子目夷忠义德行要远胜于己,故恳求宋桓公将国君之位传给公子目夷。

    公子目夷听说后,坚决不肯接受世子之位。

    公子兹甫再三辞让,公子目夷干脆离开了宋国。

    公子兹甫无奈,宋桓公去世后,即位为宋国国君,即宋襄公。

    曹国的事,是指公元前578年曹国内乱之事。

    当时,曹国先君曹宣公在参加晋联军伐秦的麻隧之战中阵亡,消息传到曹国,曹宣公的亲兄弟公子负刍杀了世子留自立为君,即曹成公。

    晋国将曹成公押送到天子那里,详细禀报了曹国内乱一事,请求天子同意诛杀曹成公,立曹国唯一合法的继承人公子臧为国君。

    公子臧听闻此事后,对曹国公卿大夫们道:“臧听说,圣达节,次守节,不失节。节义是臧一生的追求,而非国君之位。臧虽不才,亦不敢失节。”

    公子臧不但自已坚决不当国君,反而认为国君此时被晋国人抓走了,这是曹国的耻辱。

    国君是如何得位的,那是曹国内部的事。

    但堂堂曹国一国之君却被外国人抓走,不管是什么原因,自已作为曹国的执政卿大夫,不能在这种国耻上助纣为虐。

    公子臧的意思,终于让曹国人醒悟过来。

    于是,公子臧带着曹国一干重臣求见晋国国君晋厉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终于让晋厉公同意释放曹成公。

    曹成公回来继续当他的曹国国君,而公子臧为了避免受到曹成公的猜忌,主动交出卿大夫之位以及自已的封邑,自已离开曹国去宋国了。

    这些故事,我们在讲宋国和曹国的春秋故事时,讲得很详细。

    鲁昭公听得呆了,这世上真有此等贤良之人。

    唉,寡人的鲁国,怎么没有这样的贤才?

    当然,至少到现在,鲁昭公还只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小年轻。

    他不知道,鲁国的春秋历史上,同样也有这样一位贤人,那就是鲁隐公。

    鲁隐公就是一心要将自已的国君之位还给自已的亲兄弟的摄政国君,只是可惜,他最后成了一个悲剧。

    受小人挑唆,鲁庄公最后杀死了一心为己的亲哥哥鲁隐公。

    好了,叔孙豹今天给鲁昭公讲得够多了。

    反正对鲁国来说,要将楚国和晋国事奉好,这是鲁国的基本外交政策。

    这不?盟主的通知又来了,楚国召集诸侯会盟了。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春秋鲁国风云》最新章节! 作者:千里草人所写的《春秋鲁国风云》为转载作品,春秋鲁国风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春秋鲁国风云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春秋鲁国风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春秋鲁国风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春秋鲁国风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春秋鲁国风云介绍: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
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云,为我们贡献了大量姓氏、成语、典故、战役、习俗、古迹、礼仪等等历史文化。
创造鲁国春秋历史文化的各大家族和历代名人,他们从哪里来,最后走到了哪里,经历了哪些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扼腕叹息的人生,诡谲复杂的算计、荡气回肠的战役、肃然起敬的先人,总那么吸引人,总令人掩卷而思,甚至,令人向往。
作者在参阅了大量史料基础上,本着尊重史料的原则,将一些战役、事件的过程小说化,努力将当时的历史事实连贯起来,以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展示那段璀璨的春秋历史。
所有的故事,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如果您有兴趣了解这段历史,那就读读这套《春秋列国风云》系列之《鲁国风云》吧,真的很有意义,绝不辜负拨冗阅读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