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春秋鲁国风云TXT下载 >> 春秋鲁国风云章节列表 >> 春秋鲁国风云最新章节

第501章 诛少正卯1:为什么孔子要诛杀少正卯?

作者:千里草人 下载:春秋鲁国风云TXT下载
    公元前500年春,孔子担任鲁国大司寇兼行摄相事,这样的职务,位高权重!

    孔子先生,你的理想抱负,终于可以实现了吗?

    新官上任三把火,孔子上任后立即烧了一把大火:下令逮捕并诛杀少正卯!

    少正卯,据说是当时鲁国一位担任少正的大夫,名为卯。

    少正是一个自大周王朝建立以来就设置的官职。正,是指正卿。少正,是指正卿的助手,相当于副官。

    此时的正卿,是大司徒季孙斯。也就是说,此时的少正卯,是执政卿大夫季孙斯的副官。

    从地位上看,少正卯是大夫。孔子虽然贵为鲁国大司寇,但貌似从来没史料记录他获得了大夫之职。

    所以,孔子在职位上要比少正卯高,但在级别上不如少正卯。

    按孔子的能力水平,只要他在大司寇任上,如前两年担任中都宰、司空那样表现,非但可以巩固自己的大司寇之职,还有可能获得大夫之位,甚至卿大夫之位。

    但孔子遇到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少正卯!

    少正卯与孔子一样,有一个副业,那就是开门办学。

    鲁国是春秋列国诸侯中最早有记录举办私学的国家,早在上百年前,和圣柳下惠就以办学而闻名于世。

    办学,是有渊博知道的能人获得收入的好途径。可以相信的是,孔子办学,一开始是为了生活。

    每收一个学生,就有十根腊肉的收入。按这个标准,孔子一生所收的学生,至少有三万根腊肉的收入。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孔子学生中,有不少士大夫,甚至还有如端木赐这样的巨富。平时多给老师一些财物,那当然是再正常也不过的事了。

    学生多,收入肯定高。

    孔子约在公元前525年办学收徒,到现在,后世留名的弟子至少已经有冉耕、冉雍、冉求、曾点、曾参、仲由、颜回、商瞿、燕伋、梁鴷生等人。

    孔子,正是因为兴办儒学,广收弟子,故名声播于春秋列国。

    而且,可以相信的是,此时的孔子,办学收徒,已经不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更大的名声。

    因为孔子立志当官,他的志向就是宣扬周礼,以礼治国。

    也正因为孔子的名声越来越大,所以鲁国上层一直在关注着他。

    最早是鲁昭公,后来是阳虎,再是包括季氏、孟氏在内的三桓家族。

    到后来,孔子终于成功出仕,从中都宰到司空,再到如今的大司寇。

    孔子的成功,让少正卯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少正卯也是一位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他学着孔子,也办学收徒。

    而且,少正卯作为鲁国大夫,享受着高级别的俸䘵,他不缺钱。

    这是少正卯办学与孔子一开始办学最大的不同。当然,到现在,都有着共同的理想:通过办法收徒,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影响力越大,就有机会在政坛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就有更好的条件实现自己学术思想的传播。

    不缺钱的少正卯一办学就收到了很大的成功,他向学生收取的学费更低,甚至对许多实在困难的学生,免费。

    当然这个是次要的,关键是少正卯本人确实有才。

    少正卯的有才,突出的体现在他讲课的方法很有开创性。少正卯总是喜欢提出一些与时势紧密联系的问题,然后与学生们一起讨论。

    他很喜欢讲历史案例,以案说事,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而且,少正卯的口才非常好,他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参与辩论。他言辞幽默风趣,举例通俗易懂,讲理深入浅出。

    再加上大夫这样的爵位加持,少正卯顿时红了。史实称,“闻人”。

    与孔子一样,少正卯认为这个社会应该要讲规矩。

    只是孔子强调的规矩是周公旦所制订的周礼,孔子认为这是最完美的规矩。如今礼崩乐坏,所以时局混乱。唯有克己复礼才能让社会安定,所以应以礼仪治理国家。

    少正卯强调的规矩是符合时局的制度,周礼中那些好的应该坚持下来,但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部分必须去除。

    礼崩乐坏原因正是有些礼有些乐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又没有新的规范,所以时局混乱。那就应该完善符合时局的制度,这就是法。

    很显然,少正卯与孔子的理念和观点不同。理念和观点的不同,导致两人的政治主张也不同。

    这真的很麻烦。

    要命的,孔子与少正卯都是朝中重臣。一个是大夫级别的少正,一个是行摄相事的大司寇。

    两个猛人相遇,必然要有一番较量,以确定谁更猛。

    两种学说相碰,必然会有一番辩论,以确定孰正孰伪。

    孔子当然对自己的儒家学说自信满满,但令他生气的,是他的弟子们越来越不自信自己所学的。

    因为孔子突然发现,听他讲课的学生越来越少!

    一开始,是个别请假,到后来,居然全班学生只剩下颜回一人前来上课。

    其他人都请了病假事假?

    不,其他人都去听少正卯的课了!连仲由都去听了课。

    孔子很火大,但他不能表现出来。他对自己的亲传弟子们一个个去听少正卯的课没有直接表示反对,而是从他们那里了解少正卯的学问以及学术思想。

    而且,他仅从一个人那里了解,颜回。

    颜回也没去听过少正卯的课,但他性格温和,与师兄弟们关系都非常好。根据孔子的安排,颜回作了认真详实的调研,师兄弟们都乐意将相关情况告诉颜回。

    仲由甚至怂恿颜回一道去听一次:“少正大夫的课,真的非常精彩,保证子渊你去听过一次就会爱上这样的课。”

    颜回笑而不语,但他很清楚,老师很伤感。

    老师的课同样精彩,虽然所教所授的方式方法呆板了些,但讲的是满满的正统周礼。

    术业有专攻,既学周礼,那就得将这一套全部学会了。

    少正卯的学说,有许多是违反周礼的。

    颜回心志坚定,他对少正卯的学说作了全面分析后,将相关情况详细向孔子汇报。

    孔子坐不住了,少正卯这家伙居然将不符合周礼的东西拿来蛊惑人心?!

    连子路这样跟了自己近二十年的学生都能被蛊惑,那一旦让少正卯成气候,自己的儒家学说还要不要传播了?在鲁国还要不要推行礼教了?克己复礼这样的大事要不要继续了?

    孔子作足了准备,他要与少正卯来场枪对枪剑对剑的公开决斗!

    这个枪,当然是唇枪。这个剑,当然是舌剑!

    孔子很自信,他相信天下没人能在周礼上敢与自己争锋。只要自己战胜了这个叫少正卯的闻人,那天下学子,尽归孔门矣!

    更何况,自己以礼治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你少正卯算什么东西?没听说过在治国理政上有何建树!

    但颜回提醒孔子千万不要这样干!

    “老师之学,如日月之辉;少正卯之学,如萤火之光。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何必辩论?”颜回小心劝孔子。

    孔子哈哈大笑,颜回这马屁拍出了世界一流的专业水准。

    “正因为如此,丘有意让少正卯的学说在大庭广众面前灰飞烟灭。”孔子相信自己可以完全碾压少正卯。

    颜回轻声嘀咕了一声:“万一呢?”

    孔子一怔,是啊,万一呢?

    毕竟,听说少正卯这个人的口才在整个鲁国难出其右。

    万一自己一个不慎,在辩论中让少正卯占了上风,那自己的儒学岂不是遭到灭顶之灾?

    正确的东西,不见得会得到人们的普遍肯定!

    反而是新奇的事物,会在一时间拥有大把的粉丝!

    孔子细思一番,冷静了下来。

    那就这样听之任之?

    不行!

    任由少正卯在鲁国胡言乱语,自己损失的可不单单是弟子门生,还有自己的学术思想!

    一旦自己的克己复礼、以礼治国理念得不到推行,那自己的从政基础就遭到了摧残。那自己还能在鲁国政坛上混下去?

    一旦自己在鲁国政坛上混不下去,那如何对得起对自己寄予厚望的国君?

    如今国君可谓是代表鲁国公室强势归来,但如果自己退出鲁国政坛,岂不是意味着从此鲁国又将被三桓把控?

    鲁国,还有前途吗?还能再强大起来吗?还能在这个险恶的春秋江湖生存吗?

    孔子终于明白了,自己与少正卯之间,不是争抢生源上的矛盾,也不仅是两种学术思想的争论,不是谁是鲁国学术界教育界第一人的争夺,而是涉及到自己的政治生命、涉及到鲁国前途命运的重特大问题!

    既然自己的儒家学说是正统,那你少正卯的学说就是异端!

    既然是异端,那正如颜回所说,何必摆在一起辩论?

    不用辩论就可以灭之!

    而且,要快!

    当上大司寇仅七日,孔子下令缉拿少正卯,以大奸大恶之名诛杀于鲁国都城曲阜!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春秋鲁国风云》最新章节! 作者:千里草人所写的《春秋鲁国风云》为转载作品,春秋鲁国风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春秋鲁国风云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春秋鲁国风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春秋鲁国风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春秋鲁国风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春秋鲁国风云介绍: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
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云,为我们贡献了大量姓氏、成语、典故、战役、习俗、古迹、礼仪等等历史文化。
创造鲁国春秋历史文化的各大家族和历代名人,他们从哪里来,最后走到了哪里,经历了哪些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扼腕叹息的人生,诡谲复杂的算计、荡气回肠的战役、肃然起敬的先人,总那么吸引人,总令人掩卷而思,甚至,令人向往。
作者在参阅了大量史料基础上,本着尊重史料的原则,将一些战役、事件的过程小说化,努力将当时的历史事实连贯起来,以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展示那段璀璨的春秋历史。
所有的故事,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如果您有兴趣了解这段历史,那就读读这套《春秋列国风云》系列之《鲁国风云》吧,真的很有意义,绝不辜负拨冗阅读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