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春秋鲁国风云TXT下载 >> 春秋鲁国风云章节列表 >> 春秋鲁国风云最新章节

第535章 孔子赴卫:为何离开了鲁国的孔子要弟子走慢些?

作者:千里草人 下载:春秋鲁国风云TXT下载
    孔子来了。

    公元前597年秋,55岁的孔子告别夫人和儿子,带着颜回、仲由、冉求、颜刻、公西赤、宰予等几个弟子,坐着一辆无蓬马车离开了鲁国。

    秋天,正是秋游的好日子,无蓬马车虽然简陋,但毕竟是马车。再加上秋高气爽,无蓬正好让孔子一边走,一边欣赏沿途风景。

    但孔子貌似没有半丝出游的心情。

    赶车的是弟子颜刻,他早就想离开鲁国了,所以一出曲阜西门,便急急御车前行。

    孔子是一位有些心急的人,颜刻还记得,想当年孔子离开齐国时,居然让仲由将已经放入锅里准备做饭的米捞出来,湿漉漉地带走,一刻也不停留。

    所以,此时孔子离开鲁国,颜刻的第一反应就是快点离开这令孔子伤心失望的鲁国。

    谁知,孔子却叹了口气,他自言自语道:“干吗要这么急着赶路呢?慢慢走不行吗?”

    仲由等人看着孔子有些不高兴的样子,知道老师实在是舍不得离开鲁国。

    别看孔子坐在车上左顾右盼着,不懂他的人都以为他是在欣赏风景,懂他的人知道他是恋恋不舍。

    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对,就是这种情况。

    马车慢了下来,孔子抬望蓝天,举起右手,朝着鲁国轻轻挥了挥:再见了,我心爱的祖国。

    也许,再见会来得很快。

    因为此去卫国,他并不踏实。先去看看卫国是否适合自己,如果不合适,那就走人。

    再怎么样,如果鲁国回心转意,欢迎自己回去,那自己肯定要回鲁国去的。

    毕竟,那是自己的祖国,是自己的家乡。

    对一个即将出国的人来讲,在这一刻,如井喷一样爆发的就是家国情怀。

    此时的孔老夫子,并不认为自己到卫国去搞搞学术交流,去卫国开办学校。

    去卫国,当然是实现自己胸中的抱负,辅助明君治理国家!

    在鲁国,孔子已经有了三年的治国理政实践经验。孔子坚信,凭自己的执政理念,可以将任何国家建设成为当世强国!

    不但是政治上、文化上的强国,更是经济上、军事上的强国!

    只是可惜,鲁国不给自己机会了。那就去卫国这样的大周王朝同宗国家发展吧。

    如果卫国不合适,那就去陈国或者宋国看看。

    天下之大,哪里是我孔丘的立足之地呢?

    此前的准备工作非常充分,卫国大夫颜浊邹早就来信说已经安排好了一切,欢迎孔夫子前来卫国考察。

    卫国德高望重的贤大夫蘧伯玉也来信,热情邀请孔子赴卫国。

    虽然,孔子离开鲁国非常低调,因为他担心季孙斯等人会阻挠。到时搞一个限制出境之类的规定出来,那自己就被困在鲁国了。

    但是,当孔子踏上了赴卫国的官道后,孔子的自信就上来了。

    在孔子的想象中,卫国国君会很快接见自己,自己向国君详细阐述复兴周礼的伟大意义以及推行礼教的重要作用,将自己一整套以礼兴国的方略给搬出来,必定会惊艳卫国朝堂。

    然后,卫侯就任命自己为大夫,运气好一点的话,自己极有可能直接入卿,成为卫国卿大夫。再用不了多久,自己就有可能成为执政上卿。

    毕竟,在鲁国,自己也曾担任过卿大夫,行摄相事,且取得了令世人都称赞的业绩。

    颜浊邹早早就在卫车都城帝丘城外迎接,他礼节极其到位,孔子非常满意。

    当然,孔子的礼仪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在待人接物上的一丝不苟,时时展示着这位大人物的礼仪风范。

    这让颜浊邹非常敬重这位老人。

    在颜浊邹的安排下,孔子、颜回、仲由、冉求、公西赤等人无需住什么客栈,全部都住到了颜浊邹府上。

    几次交流后,颜浊邹对孔子佩服得五体投地,认定这就是自己应该拥有的老师。

    颜浊邹甚至很后悔以前曾误解了孔子的理论。

    于是,在某个非正式场合,仲由粗声粗气问颜浊邹:“哥,你看老师如何?”

    颜浊邹脸一红,然后正式拜孔子为师。

    孔子到卫国之初,一切都很美好。

    这一天,孔子与众弟子出门逛帝丘城。

    帝丘是卫国的第三个都城。卫国始建国时,封于朝歌。但公元前660年,卫国遭到赤狄侵略,朝歌被破,毁于一旦,全城遭屠。

    那一战,卫国国君卫懿公战死沙场,后被北狄人分而食之!

    整个卫国,仅剩下五千遗民!

    公元前659年,在齐国、宋国、郑国等国的帮助下,卫国复卫,迁都楚丘。

    三十年后,公元前629年,为避狄人再次侵扰,卫国再次迁都,定都于帝丘。

    帝丘,今河南濮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据说,帝丘之得名,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帝喾墓地所在。

    卫国复国后,继位的卫文公采取减轻赋税、慎用刑罚、发展农耕、重用贤臣、鼓励手工业和文化教育、大力发展军事等政策,并努力交好中原列国诸侯,使卫国国力迅速恢复。

    公元前635年,卫文公灭了与北狄武装相勾结的邢国,一举将邢国大片国土并入卫国。

    卫国显现了中兴迹象。

    尤其是帝丘,经历百年发展,如今已是人口聚集、商业繁华的大都市。

    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孔子师徒等人都非常感慨。

    “昔日,卫国举国仅余五千余人,如今丘帝就有民众愈十万,了不起啊。”冉求感慨道。

    冉求,字子有,本在鲁国的季氏家族担任家臣,听说老师辞官赴卫,就果断辞去季氏职务,追随孔子。

    孔子捋了捋须,问众弟子道:“子有说,一国能聚集民众就非常了不起了,大家是否赞同这个观点呢?”

    众弟子都没有作答,往往这种场合,弟子们都知道老师肯定要发表新的观点了。

    当然,有时直性子的仲由可能会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春秋鲁国风云》最新章节! 作者:千里草人所写的《春秋鲁国风云》为转载作品,春秋鲁国风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春秋鲁国风云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春秋鲁国风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春秋鲁国风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春秋鲁国风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春秋鲁国风云介绍: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
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云,为我们贡献了大量姓氏、成语、典故、战役、习俗、古迹、礼仪等等历史文化。
创造鲁国春秋历史文化的各大家族和历代名人,他们从哪里来,最后走到了哪里,经历了哪些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扼腕叹息的人生,诡谲复杂的算计、荡气回肠的战役、肃然起敬的先人,总那么吸引人,总令人掩卷而思,甚至,令人向往。
作者在参阅了大量史料基础上,本着尊重史料的原则,将一些战役、事件的过程小说化,努力将当时的历史事实连贯起来,以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展示那段璀璨的春秋历史。
所有的故事,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如果您有兴趣了解这段历史,那就读读这套《春秋列国风云》系列之《鲁国风云》吧,真的很有意义,绝不辜负拨冗阅读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