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知道他们肯定没听过鲁迅先生的名言,“这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既然没有人愿意走这条路,杨凌不介意自己造一条路出来,因为这条路会通往一个金矿。等将来杨凌心中的cbd造出来的时候,就是他们吃惊的时候了。
杨凌现在的砖窑和水泥窑是满负荷运转,再加上充足的低价劳动力,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第一栋住宅样板房和学校就已经拔地而起了。为什么杨凌会首先造学校,完全是因为在中国人的心中,只要有希望,什么苦都可以吃,而孩子就是他们的希望。
学校造好之后,朝廷下令,只要是住在城南的人,不分男女,只要是七岁以上,十五岁以下,不论男女都可以送到学校里发蒙,不收一文钱,而且书籍什么的也都是免费使用。
据菊花关和小菠萝透过来的消息,那几天奏折清一色的都是歌颂皇帝圣明,教化一方的功绩,那些城南的人更是派出了代表,跪在皇宫面前的御道上,歌颂皇帝的英明。这大热天的,皇帝体恤百姓的一番心意,吩咐把守宫门的守卫准备了消暑的凉茶。又在紫宸殿接见了一些老人,勉励了几句。这才结束。当然这个拍马屁的机会,杨凌自然也不会放过。又连续三期探讨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皇上的仁德,这样一来更让皇帝的声望直线蹿升,甚至已经有些不要脸的人,比如杨凌,就公然在报纸上喊出了“千古一帝”的口号。
杨凌的心在滴血,自己花了这么多钱,费尽了心思,最后声望全让皇帝给刷走了。当沈老头笑眯眯地找到杨凌的时候,杨凌本以为皇帝忽然不好意思了,所以准备补偿一番。结果就混来了四个字“博学多才”,杨凌苦着脸对沈老头抱怨道:“这皇上也太抠门了吧,不说金银珠宝吧,赏点古玩古董什么的也成啊,就这四个字,我还得当祖宗似的供着。另外这四个字,我怎么看。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