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言情小说 >> 明末山寨农民TXT下载 >> 明末山寨农民章节列表 >> 明末山寨农民最新章节

第二百一十三章 财政状况

作者:一味海 下载:明末山寨农民TXT下载
    冯检笑道:“这些洋人工匠并非你想象中那般难缠,他们本身都是从遥远的西方穿越大海,来到咱们大明的冒险者,所追求的无非是钱财机遇而已。以前在登州跟随巡抚孙元化,最主要是因为孙元化能给他们提供优厚的待遇和银钱,现在来到葫芦岩,只要我们提供的银钱和待遇只会比登州高,他们没理由不为咱们做事,你完全不必担心。”

    见张大来和梁元好还是一脸不放心的样子,转头对沈小山开玩笑道:“看来你刚才的讲述,真是吓到咱们兵研所两位大主管了,赶紧想办法补救。”

    沈小山嘻嘻一笑道:“这好办,这些洋人工匠真要为难两位大主管,就让郭台出面饿他们几天,保证他们一个个服服帖帖。”

    冯检笑骂道:“就会出瞎主意,真要如此做法,估计咱们的红夷大炮是造不出来了。”

    桌旁众人跟着笑了起来,七嘴八舌议论着这些洋人工匠,给张大来、梁元好出主意想办法。

    众人都是山贼出身,说话是自然免不了粗俗无礼,坐在一侧的潘妮儿听得脸色涨的通红,妙目狠狠瞪着语言粗俗之人。

    要是在别的场合,潘妮儿早就甩手离开了,今日场合却不好贸然离开。

    坐在潘妮儿身侧的沈涵杨脾气耿直,见到潘妮儿难堪,便大声提醒众人说话注意分寸。

    冯检也意识到一个尚未婚嫁的小姑娘,在一群说话粗俗的男人中间的确是不合适,于是便对潘妮儿道:“潘队长医疗队如果有事。可以先行离开,不要被这些粗货的浑话污了耳朵。”

    听到冯检话之后莫名其妙一阵心酸。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不停的掉了下来,抽泣几声。掩面就朝议事堂外跑去。

    冯检有些发愣,自己完全是从关心方面考虑才说出那番话,不知道这潘妮儿为何哭泣。

    沈涵杨叹口气,站起身道:“老夫去看看妮儿怎么回事!”

    “对,沈大夫去看看潘队长是否受到什么委屈,问清楚原委,有什么难以解决之事可以直接找我。”冯检道。

    沈涵杨答应着,却是暗暗摇头,看来潘妮儿一腔柔情。指挥长却是毫不知情啊!

    孙方与秦怀保二人身为葫芦岩总互助会正副会长,掌管葫芦岩的钱粮往来调配,真正是葫芦岩财政方面的实权人物。

    但是这几天,指挥长毫无预兆的几个大动作,葫芦岩的财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让孙方、秦怀保二人愁眉苦脸寝食难安。

    孙方打算向冯检亮亮葫芦岩家底,让冯检清楚葫芦岩面临的困境。

    葫芦岩去年夏收小麦以及秋收玉米大豆谷物等粮食,除去返还给山寨庄户人,互助会维持运转以及葫芦岩近万人的军队所需之外。剩余粮食大多都通过大有粮行中转。

    粮食通过胶莱河水运销往直隶京津地区进行贩运销售,然后在当地收购各种物资运会平度及周边地区贩卖,除去粮食的成本,单单通过胶莱河水运所产生的利润。几乎就相当于粮食收获的三成。

    由此可见随着胶莱河水运的开通,其发挥出巨大的效益正在逐渐显现出来,这条黄金水道控制权如今掌握在平度州汛营手中。以后又会是葫芦岩财政的又一重要来源。

    单说葫芦岩财政,去年累计毛收入纹银一百一十万两。一百多万两纹银看着很多,但是葫芦岩各处花销却像无底洞一般。银子如流水一般不见踪影。

    年初葫芦岩总互助会对一年的收入支出都做好预算,孙方秦怀保二人也信心十足,他们与手下账房经过仔细测算,一年下来葫芦岩财政不但不会亏损而且还会一部分有结余。

    可是前几日忽然多出一支百艘战船的水师舰队,养护这支规模庞大的水师舰队所费银两可不是小数目,一年至少五十万两,这一笔开支可没有列入今年的预算中,财政一下子有了一个五十万两纹银的缺口。

    这还不算,前天指挥长一下子又将大有粮行的存银抽走将近一半,现在又同意张大来扩建兵研所。

    这几下就将葫芦岩财政就变得入不敷出,一年的财政预算要做大幅度修改,难怪孙方、秦怀保二人脸色像苦瓜。

    孙方对冯检诉苦道:“指挥长,咱们葫芦岩财政有多少银子,您是最清楚的,年初预算中购入原材料,为近万士兵发放粮饷,互助会劳动工分补贴,互助会、兵研所、养殖场、信鸽场等各方面支出至少需要九十万两纹银,再加上杂七杂八的各项支出,刚刚能够平衡。您这一下子添上五六十万的负担,葫芦岩财政难以承受啊!”

    冯检也知道孙方秦怀保二人的难处,葫芦岩不像一年半之前是小打小闹山贼,现在有震山营和互助会两大系统,各方面都需要钱粮支持,葫芦岩去年粮食收入看着很多,但是需要花费之处更多。

    二人都非专业人士,能够支撑起葫芦岩各方面顺利运转已经很难得了,这一点冯检很满意。

    这次突然从平度大有粮行抽走十万两纹银也是事出有因,冯检这次来葫芦岩专门向二人做过解释。

    同样对于指挥长冯检一下子扔出十万两纹银贿赂朝中紧要人物,孙方秦怀保二人虽然心疼,不过倒也能够理解。

    指挥长的目的是要将登州水师战船掌控在自己手上,只要皇上和朝廷大臣准许,那么朝廷每年便会有固定数量饷银拨付,到时葫芦岩财政便不用负担这笔水师的费用。

    其实就算朝廷不负担水师的粮饷,在冯检看来问题也不大,葫芦岩互助会粮食收获逐年增长。南胶莱河水上货物贩运,再加上河道关卡收费。这些都是产生暴利的行业。

    就是再一支同样编制的水师也能养活,现在财政只是临时吃紧。冯检相信孙方秦怀保二人也能看到这一点。

    冯检道:“孙会长、秦会长,你们互助会的难处我都清楚,但是,水师是咱们葫芦岩能否在海上自如的进行航运,对抗敌对方的重要力量。而且即便是水师舰队粮饷补给需要葫芦岩财政负担,其所需纹银也不是让你们财政一下子拿出,而是逐月拨付,我想互助会调整一下预算应该问题不大。”

    孙方苦着脸向冯检道:“指挥长,如果不再增加新的预算。互助会财政虽然会捉襟见肘,倒也能够应付!”

    冯检笑着对孙方和秦怀保二人道:“其实增加财政开支正说明咱们葫芦岩在迅速发展壮大,现在进行投资,以后会有十倍百倍的回报,这在我看来是好事,你们互助会掌管财政目光更应该放的长远一些才对,好好琢磨琢磨吧!”

    指挥长话里词汇众人虽然不太理解,但是大体意思还能明白,话里面激励的意味十足。二人赶忙点头应诺。

    午宴过后,沈小山、郭台在前头领路,冯检见到了这二十七位猎敌司士兵劫持而来的洋人工匠。

    见到一群身着明军大红战袄之人到来,在这群人中间簇拥着一位身着五品武官官服的年轻人。洋人工匠们都有些惊奇,但是没有人开口说话,不少洋人工匠目光盯着人群中得郭台。眼神中透着一股愤懑之色。

    沈小山往前走了几步,对这些洋人工匠道:“诸位一直想要见我家大人。现在我家大人已经来了。”

    说着躬身向冯检道:“指挥长,这就是我猎敌司解救出来的洋人工匠。”

    一位四十多岁的大胡子洋人忽地站起来道:“我们不是工匠。我们是来到遥远的东方传播上帝福音的使者,我们是受登莱巡抚孙元化大人雇佣而来,请你们尊重我们。”

    对于这些人的身份冯检自是清楚,崇祯三年五月,孙元化受命为登莱巡抚。其时,徐光启筹划招募西兵三百余人作为雇佣军,正当这三百雇佣兵在赴京途中之时,给事中卢兆龙上书反对,最后被崇祯下旨遣回澳门。

    孙元化上疏与卢兆龙辩论,并请调这些雇佣兵至登州。结果只有有二十七名葡萄牙炮手到孙元化麾下服务,其中有原来雇佣兵统领公沙的西劳和翻译陆若汉。

    这应是崇祯四年三月己卯后的事,因为陆若汉完成遣送应募的雇佣兵回澳门的任务,回到北京向崇祯复命,于此日上《差竣复命疏》。

    就是这二十七位西洋人,只用一年半时间便在登州城造出红夷大炮二十余位,西洋火炮三百余位,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冯检跨前一步道:“我们当然尊重你们,也尊重你们的宗教,我是大明朝平度州州汛营守备官冯检,先前我的下属如有得罪之处,还请各位远来的客人谅解。”

    所有洋人工匠的目光都集中到冯检身上,他们无法想象这位温文尔雅具有绅士风度的武官会有一群凶神恶煞的手下!

    先前说话的洋人微微躬身道:“冯将军无需客气,鄙人陆若汉,恭为我们这二十七人的通译。”

    冯检微微颔首道:“原来是陆先生,失敬!”

    “不敢当先生之称,冯将军叫我陆若汉即可,我想请问冯将军为何派人将我等俘虏之此处。”

    冯检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了招牌式的笑容:“你说的不对,不是将你们俘虏到此处,而是将你们解救到此处。你们还不知道,现在登州城已经被孔有德乱兵攻占!乱兵攻占登州城之后到处烧杀抢掠,不论官吏还是百姓都可能遭到乱兵杀害,如果你们继续留在登州城,恐怕难逃能被杀的命运。”

    在场洋人们大多能听懂汉话,冯检的话语让他们难以置信,纷纷露出震惊之色,一些人嘴里不停的画着十字祈祷。

    !!(未完待续。。)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明末山寨农民》最新章节! 作者:一味海所写的《明末山寨农民》为转载作品,明末山寨农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明末山寨农民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明末山寨农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明末山寨农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明末山寨农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末山寨农民介绍:
末世大明王朝灭亡之始,天灾人祸,外忧关外奴寇虎视眈眈,内忧连年天灾,百姓流离失所。 大明最后一位崇祯皇帝虽有心振作,奈何无力回天…… 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就要有动乱,外族就会虎视眈眈,百姓就会流离失所…… 可以说,明末谁拥有了粮食,谁就掌握了大势。 那么,在明末谁会生产又能生产出富足的粮食呢?毫无疑问,那就是后世穿越者冯检。 冯检穿越到大明朝一户佃农家,生活所迫,被逼到山寨落草。所以书中的山寨并非后世的“山寨”,大家切勿误解! 爆掉建奴,铲除造反作乱的流寇是必然的,依仗后世先进的理念制度,打造出一个十六世纪的富足王朝,生产出用不尽的粮食,以粮富民,以粮兴邦,其实并不虚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