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言情小说 >> 阳谋三国TXT下载 >> 阳谋三国章节列表 >> 阳谋三国最新章节

第一卷 董卓乱汉 第57章 东将殒落:西刘再起益州

作者:吴越贱客 下载:阳谋三国TXT下载
    既然刘表已经与哥哥袁绍结成了盟友,就不再代表汉朝皇室了,这大概也让袁术找到了攻打刘表的理由。

    当然,袁术的一贯作风是让别人帮他打,于是他又派出了手下最厉害的战将孙坚。

    孙坚在得到传国玉玺之后,估计也隐隐有不臣之心,于是根本没犹豫,就率兵出征刘表。

    刘表没有亲自上阵,派了手下著名大将、江夏太守黄祖去阻击孙坚。

    这个黄祖,在历史上的记载不多,虽然拜《三国演义》所赐,似乎名气还挺大,但是名声却不大好,仿佛一直都是在打败仗。

    但是如果仔细考察黄祖的经历,就会发现,黄祖其实是个很有能耐的人。

    说得直白一点,黄祖是刘表手中的一张王牌,牢牢扼住了孙氏江东势力占领荆州的咽喉,终孙坚、孙策两世,都没有能拿下黄祖镇守的江夏,直到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前夕,孙权才打败并杀死黄祖,拔掉了挡住荆州大门的这颗眼中钉肉中刺。

    可以说,如果没有悍将黄祖驻守江夏,刘表能不能长保荆州这个四战之地,也实在难说得很。

    从公元191年杀死孙坚到公元208年战死,屈指算来,黄祖竟然抗击孙氏父子长达17年,都说孙坚是江东猛虎,毕竟死在黄祖手里,都说孙策是小霸王,可是到底没能拿下江夏,就是孙权大帝,也左打右打,一直没能拿下黄祖。

    如果这样黄祖还不算奇人,谁算?!

    孙坚和黄祖的这一战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开始军神孙坚屡战屡胜,一直打到刘表的大本营,还包围了襄阳,照这样发展下去,刘表的荆州岌岌可危。

    一旦让孙坚拿下湖北荆州,孙坚本人又是长沙太守,让孙坚占领湖北湖南两湖地区的话,任谁也知道,可能天下最终既不会姓袁,也不会姓董,更不会姓刘,倒非常有可能姓孙。

    但是,就在这节骨眼上,孙坚在夜里追杀黄祖的时候,被黄祖的部下射死。

    就此,将星殒落,一代名将孙坚死在他最辉煌的前夜,终于没能看到明天的太阳。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

    我想孙家人听到这两句话,一定会非常悲凉。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我一直觉得孙坚的死很悲哀,如果他不死该多好,有这头江东猛虎,曹操能不能统一中原,谁也不知道。

    可是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倒觉得,孙坚的猝死纯属正常。

    原因无它,就是因为孙坚杀人杀太多了。

    从他年少时提刀杀江上盗贼开始,诸侯会盟之前就杀了南阳太守张咨和荆州刺史周睿,这两人都是他的上级,从法理学角度讲,没有皇帝诏书,地方大员是不能杀头的。

    可是孙坚凭藉他兵强马壮,杀人时从不眨眼。

    今天我们看到了孙坚家人的泪水,我们是否想到,在孙坚杀别人时,那些被他所杀之人家人的泪水呢?!

    所以我仍然觉得,孙坚死得其所。因为,杀人者,人恒杀之。

    孙坚的手上沾满了鲜血,他的仇家不止一两个,或许他没被黄祖的兵杀死,将来也会死在别人手中。

    孙坚对自己滥杀固然可以找很多理由,比如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等等。

    但是我仍然认为,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即使是手握大权的人,也不要轻易杀人,比如孙坚杀张咨和周睿,我认为除了立威,基本就没有必要。

    不管如何,孙坚已经死了,他从一个瓜农的儿子,最终成长为长沙太守、豫州刺史,乌程侯,而且将一代枭雄从洛阳赶到长安,他虽然死去,但是他的威名,还是让他的儿子最终割据江东。后来在孙权称帝的时候,谥坚曰武烈皇帝。

    从一个瓜农的儿子,最终拥有皇帝称号,孙坚可谓不朽。

    所以,孙坚虽死犹生。

    他虽然是一个残酷的人,但是他最终成就了伟业,他始终在做他自己。

    江东猛虎,安息吧。

    如果有来生,希望您少杀一些人,也是为自己和后人积德,不是吗?!

    孙坚死了,可是地球还会继续转下去。

    事实上,大概在孙坚战死的前后,益州又崛起一个著名的军阀,即我们前文有提到过的刘焉。

    刘焉这个人,虽然在不熟悉三国历史的人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名气,说句难听话,也许很多人知道他儿子刘璋,但是知道刘焉的人就要少很多。

    但是对于汉末三国之际的政治格局来说,刘焉又是一个极度重要的人物。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刘焉,就不大可能有刘备的蜀国建立。

    也可以说,刘焉对蜀国建立所起的作用,似乎还大过孙坚对吴国建立所起的作用。

    这个观点不是我说的,是史书告诉我们的。

    在《三国志》里,魏书中排第一卷的是曹操的《武帝纪》,而吴书中,排第一卷的的《孙破虏讨逆传》,没办法,谁让孙坚和孙策是孙权的父亲哥哥呢,所以孙权只好屈居第二卷《吴主传》。

    而在蜀书里,排序就更加诡异,因为排第一,赫然,竟然不是刘备的《先主传》,而是《刘二牧传》。

    这刘二牧,指是就是刘焉、刘璋父子。

    《三国志》的这种排法,固然是因为尊魏为正统所不得已的排法,但是蜀书既然自成体系,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第一卷不排刘备。

    陈寿的这种排法,虽然有些诡异,但是也说明了刘焉、刘璋父子对刘备建立蜀国最终三分鼎立的重要姓。

    还是那句话,没有刘焉,就没有先主刘备。

    既然刘焉是如此重要的人物,那我们自然要多费点笔墨。

    如上文所述,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西汉鲁恭王刘馀(汉景帝第五子)的后裔,正宗的皇室宗亲。

    虽然刘焉的父亲也没有历史上留下姓名,但是刘焉的为官之道还算比较顺,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

    这里要说一句,在汉朝,太常是九卿之首,再往前就是三公了,以此来看,刘焉似乎比刘虞还更早地成为皇室宗亲的领袖人物。

    在汉灵帝时期,刘焉看到朝政日益混乱,就上了一个奏章,大概说道,“现在刺史、太守这样的地方长官,大多是花钱买的,到官后更加倍盘剥百姓,导致民众反.叛,现在的地方长官已经靠不住了,不如挑选有名声的重臣,封为地方牧伯,抚镇一方。”

    刘焉的这个举措,直接导致了东汉末年一种地方官的出现:州牧。

    上文提过,东汉时的刺史和太守已经是高级别的地方长官,但是和州牧比起来,还差了一些,其实州牧的权责和刺史大概相等,但是听起来要比刺史更贵重,这也是辽东公孙度自封辽东侯的时候还领了一个“平州牧”的原因,也是冀州牧韩馥地位崇高的原因。

    再简单点说,刺史还只是地方长官,而州牧已经是封王称帝的前驱。

    刘焉一不小心就改变了汉朝的地方官制度,当然,正常来说,刘焉的这个建议,并没有对阻止汉末的军阀割据的产生起到积极作用,相反更加重了地方长官的权威,加剧了军阀割据的进度。

    而且,刘焉从一开始,就抱有私心,因为他看到朝廷混乱,就想让朝廷封他为交阯牧,避开混乱的中原。

    这个交阯值得一提,因为这个地方相当远。

    交趾,又名交阯,中国古代地名,位于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交趾”一名在南越时代已有之。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交趾郡治交趾县即位于今越南河内。后来武帝在全国设立十三刺史部时,将包括交趾在内的7个郡分为交趾刺史部,后世称为交州。

    这个刘焉还真是有地理眼光,竟然一下子想到越南去当越南王,不得不说,他的思维非常有异于常人,要知道,在当时,是只有犯人才会被流放到交趾的,要知道,公孙瓒在打算去日南的时候,都没打算活着回来。

    刘焉想跑得远远的,到越南当快活王爷,可是他的一个朋友的建议又让他改变了想法,这个人名字叫董扶,时任侍中。

    董扶私下里对刘焉说,“京师快有大乱了,益州那里有天子气啊!”

    于是刘焉听了董扶的话之后,就改变了主意,转而想去益州。

    董扶的这句话,其实是相当大逆不道的,因为天子气就是王气,他说这样的话,就是怂恿刘焉到益州去据州造.反,如果被传出去,董扶和刘焉都得被诛九族。

    但是董扶既然敢这样说,就说明他本来就是刘焉的人,不怕被刘焉传出去。

    而刘焉听了董扶的话,想去有王气的四川益州,那就说明,刘焉在去益州之前,就已经想好了要造.反称帝。

    可以这样说,在袁绍、袁术和曹操逃离洛阳的时候,三人可能都还没有想到日后要称王称帝,但是刘焉和他们不同,他是老早就盟生异志的。

    问题是,任谁都知道益州是个好地方,是你刘焉想去就能去得了的吗?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阳谋三国》最新章节! 作者:吴越贱客所写的《阳谋三国》为转载作品,阳谋三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阳谋三国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阳谋三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阳谋三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阳谋三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阳谋三国介绍:
问题1: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到底怎样?
问题2:曹操究竟会不会打仗,如果会,为什么赤壁之战输给了周瑜,汉中之战输给了刘备?
问题3:郭嘉、法正、司马懿甚至魏延真的比诸葛亮牛吗?
本书的目的便是戳破这个千古迷团,还三国人物一个真相。
因为,三国,真的伤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