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贯穿了卫国的北部;
向北,夺回北戎占驻的一部分地盘。
赵寅是个心机男,他一个寨主出身,如今占有这么大的一个地盘,和白楼共管,白楼出身于老秦国的一个边将,时常感觉比他这个寨主大半截。
赵寅觉得自己的地盘与实力比很许诸侯国都强,比如说卫国,他时常就不把它放在眼里。
所以,他也想做一个诸侯,把那个寨主的历史洗掉洗白。
但是,赵寅觉得自封为王不行,一是可能得不到其它诸侯的认可,象之前的任意曲胡闹,就没有人尿他。
第二,那白楼也不会肯,首先内部就会起讧,相互内斗,内部对他自称诸侯的阻力反而更大。
赵寅就认为,只有得到周天子的口封,那才是真正的诸侯国,别人自然都得认可,因为他们不可能连自己都一起否认了。而对于白楼,自然也就无话可说。
当赵寅听说席道全都讨到了周天子的口封,自己那也是可以争取的。
赵寅反复思量,他认为,只有先去找齐国的国君牵线搭桥。
席道全不就是因为跟了楚君才有机会讨得这个口封吗?
那齐君才是当今诸侯共认的真正霸主,自己自然也就有更大的希望。
因此,思考好了的赵寅,精心准备了一番,带了军兵驻扎在齐境外面(他占驻的卫国的领地),自己来拜见齐君。
齐君见赵寅带来了许多珍贵礼物,便设宴招待他。
宴间饮酒,齐君酒甚,就忿忿的说:
“那楚荆卢芈,一个熊二,装什么霸主?本王是诸侯三会,天下共认的霸主,周天子也是用过印了的,熊二想与本王争,他也配?”
赵寅听了齐君这一顿牢骚话,内心很欢喜,当然,表面上也要应景配合好,就说:
“君上威武之名播于四海三江,天下诸王谁不服?末将(这是爬杆子,自称齐将)也略闻,诸侯相会,只有那楚王熊二不曾前来朝贺,末将不才,愿随君上会盟天下王师,共同伐楚。”
赵寅说这一番话勇气可嘉,齐君听了更是甚合心意。
于是,齐君封赵寅为戮南将军,命他率本部军兵跟随出征。
齐君遍发英雄帖,说楚君熊二荒淫,自称霸主,是败我诸侯之盟,当天下共击之。
诸侯王们接到齐王发来的英雄帖后,多有不予理睬的,只有七国响应。
这七国,分别是:卫、巴、陈、申、郑、绞、赖。
卫国是齐国的邻国,又长期与齐国结盟,对齐国也很依赖,没办法只得参入,除了巴国,卫国是这七个国家中最大最强的。
就这样,齐君高举“义”旗,欲为天下诸侯申大义,统率着八国九路联军,出征伐楚。
八国九路军,多了赵寅这一路。
齐君这次来伐楚,难度系数是相当大的。
首先,他得借道鲁、宋两个大国。
鲁、宋虽然平日对齐也是很巴结的,但这次接到齐君的英雄帖,并没有跟着一起来逞英雄,为什么?
鲁国和宋国的驸马爷,都在楚国掌管着天下无敌之军呢!
他们可不想象吴、越两国论剑一样,一夜之间就走向灭亡。
所以,齐国要求借道鲁国和宋国,遭到了婉拒。
理由是当齐军通过鲁国与宋国时,如果遭遇楚军炮击,造成鲁国和宋国的伤亡损失不可预测,若如此,由谁赔付?
那么,齐国无奈,也只能取道盟友国卫、郑、陈三国,绕行到息国。
但新近灭了蔡国扩大地盘的息国,最后不同意借道与八国联军,联军又只得取道周天子脚下,穿行到楚国边境,抵达白波河对岸。
这个周天子有意思,才封赏了楚君为盟主,却又暗纵齐国统八国九路军攻楚。
联军陈兵白波河对岸,此时的楚君,还在新获“霸主”之名里自我陶醉,在临海口游轮玩水,耍得不亦乐乎。
卢世宗把告急文件以邮件形式发给楚君,楚君看都没有看,因为他最近不沾网啊。
等了一天,卢世宗也没等到楚君的回复和指示。
卢世宗不明白楚君的意思,邮件不回是不想理会吗?他并不知道楚君是玩得没时间看邮件。
卢世宗就打电话给蓝世匀,说了楚君没作回复和指示的事,他让蓝世匀打电话给楚君,请求出兵迎敌。
蓝世匀想,你的请示都不回复,那我还请示什么呢?有用吗?
所以,蓝世匀就跟卢世宗讲,楚君既然不说法,那就只能传令,让白波河沿岸一线守军加强防御,不可出击。
蓝世匀有了上次的教训,没有楚君的一纸调令,他绝不会动兵。
再说齐君领着的八国九路军,虽然长途跋涉,陈兵白波河,其实是没一个想真来打仗的。
就拿齐国自身来说,齐君本以为自己发下英雄帖,各个诸侯大国会响应自己,结果却让他很失望,造成了齐君骑虎难下。
现在只能是虚张声势,想示个威,找回一点作为霸主的面子。
巴国主要是因为楚国占了他的恶峡以西的大片土地,将借这一次齐君主盟伐楚的机会,夺回土地。
但没有料到,除了自己这个大国,其它都是些不堪一击的小国,还打什么打?
那么,其它小国本来就是来投机的,更不愿意真正把自己的军兵推进战场。
齐君带着联军在那里呆了一天,也不见楚国出兵,反而心里发慌了。
齐君命郑国军兵先渡河,意思是让他去打个前哨,试探试探。
郑国国君却推说,让赵寅先渡河,因为作为虐南将军的赵寅,这一路军兵是先锋军。
赵寅也不想,虽然他十分想挤身诸侯之列,而此时的身份,是寄身于齐君,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讲是齐君的军兵。
于是赵寅跟齐君说,他要守护在齐君身边。
齐君就再次要求郑国与陈国的军兵一同渡河。
又这样相互推脱,挨了一日,整个盟军军心彻底涣散。
到第三日,郑军与陈军渡过河,踏入楚界,把军兵排在河岸上,仍不见有楚军来迎击。
郑国国君与陈国国君心里更慌,一面与齐君联系,说这儿并没发现有什么楚军把守,十分安全,要齐君与其他军兵都渡河过来。
另一个方面,这两个国君私下商议,决定先派个人偷偷去跟楚军打个招呼,主要目的,也是去了解一下楚军的真实意图:
是准备战,还是想和谈?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