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世匀见齐君的八国联军到了白波河两三日了,便也赶来驻地,刚到也不久,就听外面有军士来报:郑国和陈国的使节来访。
蓝世匀不想见,另命行军参军屈狄带几个人去接待。
屈狄也弄不明白楚君、卢世宗、蓝世匀的意图,这一些人真的难以让人琢磨。
不过,联军已经踏入了楚国的土地,楚国的军兵们早就想打了,只是上面迟巴没有下令出击。
屈狄也才二十多岁,属于很想打的主战派,所以,他接待这个言课、语升时,就并不是很客气,不要说酒,连水也没有摆一杯。
言课就说:“言某不才,为郑君出使楚国,久闻楚国乃东南上邦,常以酒水待客,多礼多节,今日方知是谬传也!”
语升也说:“语某也素仰楚国人杰而地灵,今来中国,甚感乃无人之境!”
屈狄听了,正色说:“今齐王羞愤,纠集尔等八国匪兵,欲与我中国争锋,吾年少书读得少,未闻有以酒水让贼,而以礼待匪兵者!”
言课说:“郑君遣言某出使楚国,意在悉知楚君,果真雄才仁德者否?若是,则服楚,今见实为无礼昏独,傲慢狂夫,则郑仍附齐。”
屈狄听了,大怒,说:“竖子安敢褒贬我中国君上?!”
说完,命军士们将言课、语升驱逐出去了。
言课与语升回去报告给郑国国君与陈国国君,说楚国只委派了一名行军参军接见了他们,并说那参军待人无礼,言语十分傲慢。
两位国君又问,楚军军中战备警戒情况看起来怎么样。
言课与语升都说,感觉就象是平常一样,并没看见有什么紧张情绪。
郑国国君与陈国国君听言课与语升两人这样说,心里比较忐忑,此时,齐君已经统领其它各路大军渡河上岸,准备攻打楚军。
陈国国君年龄颇大,加上远来舟车劳顿,又内心担惊受怕,已经病了,便命人去禀告齐君,说陈国老抱恙,不能战,须回国养病。
齐君无奈,只能眼睁睁看着陈国国君领着陈国军兵复渡河,回陈国去了。
齐君请郑国国君过去喝茶,意思是要让他先出兵交战。
郑国国君见了齐君,就说齐君是北方霸主,而楚君是南方枭雄,两国之间又隔了好几诸侯国,若是争得了楚国一些土地,又如何来管辖它?
齐君听到这个话,知道郑国国君是怯战,齐君自己内心也动摇,但又想争个面子,就说:
“我等诸侯为周天子而战,打下楚地,正可以广天子庭院,勿复多言,整装待发!”
于是,联军排开阵势,向楚军发起进攻。
齐君自己领军为中军,郑军从左路出击,赵寅领军从右路出击,这两路为先锋。
巴国与卫国军兵为西东两翼,都在前方排开,申国、绞国、赖国,这三国国君统兵殿后。
八路军兵一齐攻来,蓝世匀只命守军做好防御,用短程炮火阻击,不让这八路军兵靠近。
齐君指挥联军攻打了大半日,虽然没多少伤亡,却也没能向前推动阵地。
各国国君见久攻毫无进展,至晚都来见齐君,说楚君防御坚固,打这种攻坚战联军难以获胜,不如派个人去楚军那里先议和,待楚军松懈了,再另寻战机。
他们这是在告诉齐君自己找一个台阶下来。
齐君正在犹豫,忽然获得情报:楚君此时正在海滨玩水度假。
齐君心想:难怪楚军迟迟不战,这也不象传说中楚军的风格,原来是楚君根本不在家!
吴国已灭,越国名存实亡,楚君在海边上玩,那也已经是在楚国境内了,又怎么能说他是不在家?
但齐君获得这个消息,十分高兴,就对其他国君说,楚君在东海边游玩,根本不在家,今夜让军兵们先吃饱,然后在夜间出击,一举打下楚军。
但其他国君不这么想,联军都打到家门口了,他楚君依然是在那里悠闲游玩,要么就是真的昏庸,要么,那就是根本没把联军放在眼里。
而楚军强盛,威名一直在,说楚君昏庸,怎么可能?
因此,夜间,郑军,齐军以及赵寅的军兵正在造饭饱食、准备出战时,其他各国的国君,都领着本国军兵,偷偷的渡水过河,收兵回国了。
齐军将饭吃完后,正准备如何夜袭,有探听的来向齐君禀报,巴、卫、申、绞、赖五国军兵,都拨营渡水而去,这应该是回去了。
齐君听了,心神不安,犹豫再三,终不肯下令出击,等到将近黎明,自己也传令齐军,拨营渡水。
等到天大亮之后,只有郑国国君仍领着军兵未走。而赵寅发现齐君夜里已经走了,一大早也到河边来设法渡河。
蓝世匀见郑军仍在,便遣行军参军屈狄为使,来求见郑国国君,郑国国君盛情的款待了屈狄,同时签订了与楚国盟好的和约,史称《白波河盟约》。
郑国国君表示永久依附楚国,并将自己心爱的一双蓝玉镶钻手柄旋轮短枪,请屈狄带回,赠送给楚君。
蓝世匀派船只送郑军渡河,郑国国君领军借道息国,并与息国国君景和兴订下友好盟约,回军去了。
那赵寅仍取旧道过周天子脚下,竟然愚蠢到不知道去顺道拜见周天子,讨一个封。
赵寅然后取旧秦道,从崤山谷口通过,回归贺兰寨,白楼却不纳。
赵寅见白楼独占了贺兰寨,后悔不已,想要交战,而自己领军来去转了一个大圈,又疲惫,又缺粮食给养,所以,怕打不赢反而导致全军覆没,只得领军往东北方向转移。
最终占驻了卫国北面的一座山,叫做雪杉岭,东面与齐国接壤,仍旧做他的山大王。
赖国这一次也比较悲催,回军时,自己的国土已经被宋国趁机吞并了,国已灭。
宋君见赖国国君领军回来,迫降了他,倒也没有杀那赖国国君,封它去焦段做了一个乡公。
至此,形成了一南一北双霸主对峙的局面。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