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TXT下载 >> 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章节列表 >> 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最新章节

第六节 川浙援军

作者:东山小生01 下载: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TXT下载
    沈阳城破后,明朝的援军才陆续赶来。援军大致来自两个地方,四川和浙江。本来这一支不足万人的援军十分不起眼,我也不想写,但想了想,还是有写的必要。

    2019年底,我有幸前往重庆三峡博物馆参观,十二月的山城,变得温和了不少。在馆内的一个展厅,展示着一副盔甲,墙上挂着一幅画像。旁边一位外地游客向另一位游客介绍道:“这是秦良玉,很厉害,明末清初的女将军,巾帼英雄!”此事于我印象深刻,参观完毕的当晚,我还写了一篇文章,叫《记秦良玉》,记下了这次经历。

    秦良玉,重庆人,军事家,中国古代唯一被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率领四川援军的人叫秦民屏,是秦良玉的弟弟,这支川军在历史上有个特殊称呼——白杆军,其创建者便是秦良玉,关于这支军队,后面作详细介绍。

    率领浙江援军的人叫戚金,是戚继光的侄子,这支浙军在历史上也有个特殊称呼——戚家军。

    听说辽东告急,秦良玉派自己的哥哥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兵援辽。另一边的戚金也是主动请缨,出兵援辽。川浙援军到来的时候沈阳已经失陷了,现在这支援军面临一个问题,还救不救援?面对问题,他们只回答了一句话:

    “我辈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为?”

    首先遇敌的是川军,面对这支手持白杆长枪的千人军队,多年的战斗经验告诉努尔哈赤,这是一支不简单的军队,至少跟袁应泰那草包的兵不一样。努尔哈赤给予了这支军队足够的尊重,派自己的儿子皇太极领正白旗出战。

    别说皇太极了,就连打了一辈子仗的努尔哈赤也没见过这种军队。面对凶悍的八旗军,白杆军毫不退缩、越战越勇,一勾一刀结果一个。很快,正白旗在这支诡异的军队面前败下阵来,努尔哈赤领自己的正黄旗亲自出战,也吃了苦头。

    两轮攻击使努尔哈赤损失了两千多人,面对这支小小的军队,努尔哈赤第一次表现出了无奈。就在努尔哈赤一筹莫展时,李永芳提出一个建议,打破了僵局——沈阳城头的火炮。人打不动,炮总能打动了吧。

    此战,秦民屏战死,川军覆灭,努尔哈赤转战浙军。

    按照戚继光、俞大猷留下的战法,戚金首先摆好了车阵,火炮、弓弩全部准备就绪,就等努尔哈赤来。

    白杆军努尔哈赤可能没听过,但戚家军他多少听过,这支曾经称霸东南沿海,令倭寇闻风丧胆的军队现在就站在他面前。努尔哈赤在城头望着这支军容严整的军队,感受到了压迫感,这种压迫感此前他从来没有过,在这支军队背后,有戚继光的影子。努尔哈赤的骑兵战法有很多都来自李成梁的教授,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两颗将星“南戚北李”似乎就这样遇上了,而此时他们已不再是战友,而是敌人。

    努尔哈赤不敢怠慢,令皇太极领一队人马去阻挡援军,自己率大部队朝戚金发起猛烈进攻。孤立无援,加上八旗军勇猛的冲锋,戚家军很快就弹尽粮绝了,车阵被攻破。戚金亲自操刀,冲在最前面杀敌,戚家军看到后士气大振,与八旗军展开了肉搏。此时已经临近傍晚,戚金已经不知道中了多少刀,看着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他知道,已经不行了。终于,他也躺在了茫茫血泊之中,夕阳照在他充满血丝的眼睛上。

    川浙援军以不满万人的兵力让努尔哈赤损失数万人。有一小队戚家军存活了下来,后来朝廷问他们需要什么封赏。这支戚家军流着泪说:“请把我们编入部队,我们要为死去的戚将军报仇。”这场战斗被称为“浑河血战”,成为戚家军最后的绝唱。

    沈阳的失陷使辽阳失去了门户,打败了川浙援军后,努尔哈赤立马挥师辽阳。两天后,辽阳城破,经略袁应泰自杀。仅剩的戚家军英勇奋战,无一投降,全部战死沙场。

    至此,明朝丧失了辽东。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最新章节! 作者:东山小生01所写的《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为转载作品,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介绍:
《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写起,到清康熙三年(1664)年结束,主要记述这一百零五年间的历史。期间既写“明”,也写“清”,通过笔者的视角、通俗的语言,带大家走近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本书所选材料皆为一手材料,主要为《明实录》《清实录》,也选有一些明清史学家所著的杂录,如《明季南略》《永历实录》等,为了叙述方便,不会一一列出,有些必要的会在文中标明出处。历史已成过去,望读者理性客观地看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