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其他小说 >> 苏家屯的变迁TXT下载 >> 苏家屯的变迁章节列表 >> 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

第十四章,二十七儿,老鼠嫁妮儿。

作者:伊人李 下载:苏家屯的变迁TXT下载
    进了腊月,乡下的规矩和讲究就多了起来:剃头的,蒸馍的,安神的,烧香的·····,都规定有严格的时间,例如“二十七儿,老鼠嫁妮儿”。

    到了腊月二十七儿的晚上,大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告诫孩子不要闹腾,让家的老鼠安静的把它的闺女嫁出去,免的它们报复。

    那晚,芬芳招康素贞于面前,神秘地对她说:“今儿黑了进得屋不准说话,不准闹人,不许弄出任何声音来,老鼠要嫁闺女,你要弄出声音来了,它的爸爸妈妈就会把你的裤子,棉袄咬烂,在你睡着的时候,把你的鞋子噙走当花轿,让它们的闺女坐里头,它爸爸妈妈用嘴噙住抬到它的‘婆子家’,把你的棉裤棉袄里面的棉花给它的闺女铺‘床’用……”。

    那时,芬芳只要这样一说,康素贞吓的一个晚上都不敢多说话。

    又一年,腊月二十七儿,康大功在镇上赶了一个会,给康素贞买了一套过年的新衣裳。晚上,康素贞只顾欣赏自己的新衣裳嘞,把“老鼠嫁妮儿”的事给忘了。

    临睡,她把自己的新衣裳叠好放在自己的枕头旁,把那双蓝色的,自己有生以来第一双洋线袜子放在新衣服的最上面。

    第二天早上起来,康素贞第一眼就发现那双蓝色的洋线袜子少了一只,床上床下找了个遍也没踪影,急的她哭了起来。

    这时芬芳走过来:“哭啥?忘了咋晚是老鼠嫁妮儿的日子了?看你昨晚多说了多少的话”。

    康素贞不哭了,她陷入深深的自责中,她后悔不该得罪那女小鼠的爸爸和妈妈。

    都到年二十八儿了,康大功又早早地到镇上赶了个集,在合作社里又给她买了一双相同的袜子。

    其实,世上本没有老鼠嫁妮儿的事情,只是那时候的老鼠多,它们生性好咬人们的东西,“二十七儿,老鼠嫁妮儿”这一个说法,只是为了提醒人们保护好自己的新衣裳罢了。

    由于老鼠在夜间处于频繁的活动状态,一夜之间,把这一家的东西噙到另一家是常有的事。

    大年初一,我们是要早早地集中在一起“当杏胡儿”的。那是那个时代小孩子过春节打发时间的最好办法。

    夏天吃杏的时候,把杏“胡儿”都保存好,大年初一把它拿出来,有人早早在某一个墙角下挖一个碗一样大小的土坑,所有人每人拿出相同数量的杏“胡儿”合在一起。剪子、包袱、锤排好次序,按次序交给第一个人,有这个人站在两米以外固定的界线上,把集在一起的“杏胡儿”往那土坑里抛,单儿赢对儿输。

    那种方法和技巧很具有挑战性,为了赢那杏胡儿,我们时常争的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那天正当的起劲儿,我眼睛的余光看见康素贞也来到了现场。

    一会儿,我听见康素贞说:“苏老二,你过来”。

    那时,苏老二已经开始听康素贞的话了,她听见康素贞叫他的名字,便跟着她到那棵大树下。

    康素贞问苏老二:“你那只脚上穿的袜子是那里来的”?

    苏老二的脸一下子红了,但他坚定的说:“你能管住我”?

    “你只给我说说,你从那里弄来的”?

    苏老二说:“买的”。

    “那你为啥只穿一只”?康素贞不放过他。

    这时,苏老二似乎要离开她,他无法向康素贞解释清楚,但康素贞不让他走:“一,你买不;,二,你为啥只买一只?”康素贞一边说着一边拉起自己的裤腿又问:“为啥还跟我的一个样”?

    苏老二低头一看,嘴软了,说:“二十八儿早起床,我在床头下见到的,今儿天老冷,我就穿上了,我也不知道……”。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 作者:伊人李所写的《苏家屯的变迁》为转载作品,苏家屯的变迁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苏家屯的变迁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苏家屯的变迁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苏家屯的变迁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苏家屯的变迁介绍:
《苏家屯的变迁》,70万字左右。

60年代初,山村苏家屯,出身卑微,人单势薄的苏老二,与队长的千金康素贞同年同月同日生,在推荐上高中的时代,他没有资格上高中,而上了高中的康素贞却因对苏老二的暗恋中途辍学。两人恋爱的过程,极具凄美,终因“改革开放”的春风,怒放了两人爱情的花朵。
在“改革开放”年代新旧两种思想的碰撞中,作品用事实证明了农村宗族势力的野蛮和强大,同时也证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改变命运中的强大动力。
作品通过康苏两家不同社会背景所产生的矛盾,从苏家屯风物的变迁等,反映了中华民族每前进一步的艰辛,反映了任何社会都需要不断地“改革”才能进步的道理,更反映了那个年代各色人等的处世哲学,以及“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必然性和不完美性。
康素贞和苏老二等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中老年”的过程,反映了康素贞的善良纯洁和苏老二的刚正不阿。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悲喜交加,笑中有泪,泪中含笑,弘扬了真善美,有鲜明的思想导向。
主人公的人生,同时也是那个时代芸芸众生的人生缩影,清晰地再现了50、60、70后丰富的苦乐年华和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