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其他小说 >> 苏家屯的变迁TXT下载 >> 苏家屯的变迁章节列表 >> 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

第十五章,偷喝蜜

作者:伊人李 下载:苏家屯的变迁TXT下载
    那天校长给我们讲课,村里那个养蜂人拿着一个土霉素瓶子在窗外给他示了个眼色,我们一看都知道,那个养蜂人又给校长送蜜了。

    校长立刻出去引着那送蜜人上了楼上的办公室。好大一会儿,又看见校长和那养蜂人下得楼来,出了学校的大门。

    下课后,整个校园都弥漫着蜜的芳香。养蜂人罐蜜的时候肯定把蜜汁拉在瓶子外面了,沾在瓶子外面的蜜又把那芳香洒在了校院里。

    不知道为什么,大半天都没见那校长回来,他肯定是被养蜂人那一瓶蜜汁引诱到别的地方办私事了。

    苏老二傻傻地站在楼梯处,那时,他被那蜜味儿吸引了。他给我摆摆手,我马上走过去,后面跟着康素贞和二骡子等。

    楼梯是封闭的,那一阵阵芳香简直能挪动我们的腿脚。我们进得楼梯,身不由己地寻着那芳香的源头,沿着楼梯朝校长的办公室里走去。

    进了校长的办公室,里面更是憋满着醉人的香甜,那时候任何东西都不掺假,那蜜汁儿的香甜格外的醇厚,简直勾引的我们几个人舌头都从嘴里伸了出来。

    苏老二眼尖,鼻子敏锐。他循香望去,一眼看见了放在校长床头的那个土霉素瓶子,他颤抖着双腿和双手走到床头将瓶子的盖子拧开,立刻一阵阵的蜜香熏的我们都站不稳了,那一刻真醉人呀,醉的骨头都酥了。

    苏老二拿起桌子上那根蘸笔,把那蘸笔倒过来,用笔杆儿往那瓶子里一探,又拉出来。这时,笔杆儿就粗壮了许多,上面满满地沾着一层厚厚的蜜汁儿。他仰起脸,张开嘴,把那沾满蜜汁儿的笔杆往嘴里一横,然后合上两唇,他又横着一拉那笔杆儿,“嗞”的一声,笔杆儿变细了许多,上面的蜜汁儿可被他那薄薄的两唇刮到嘴里去了,他伸伸脖子将那一口蜜咽下。

    “嗞-----”,他长长吸了一口气:“真甜呀”!他如梦如幻地说。

    看着苏老二那陶醉的样子,我们都那样做了一次,想必那就是我们第一次遭遇人间最美好的感觉了。

    那一刻谁也没注意到,那满满一瓶子蜜已经下去了一半儿。

    ……

    那蜜是不能喝的,只有那种方式才是人对蜜的最佳享受和体会。

    当苏老二从陶醉中反应过来,他又从康素贞手中接过那蘸笔,将那笔杆又一次探了进去拉上来,当他又把那一杆儿蜜汁儿送进嘴里,还没等他那薄薄的嘴唇将那蜜汁儿完全刮下来,突然听见楼下校长吆喝:“放学了,谁还在教室没走嘞?”

    我们一群人象老鼠听见了猫的叫声,挤挤抗抗都跑出去了。

    苏老二可能被那蜜汁儿甜的失去了知觉,视觉和听觉,他依然仰着脸,那笔杆就含在他的嘴里,他在细细地品那蜜的滋味。

    直到校长站在他的面前,两个耳巴子可把他打醒了。

    校长转身在楼上吼了一声,让我们几个人都站在校院里,然后他一只手拧着苏老二的耳朵从楼上走下来,问道:“苏老二领的头儿,谁领的二?”

    见我们都不吱声,校长又说:“你们真的猴精呀,不知道我这蜜要回去入药?都回去叫大人去,我在这等着”。

    出了学校门,我和苏老二都不敢回家,朝着家的方向背道而驰。若回家说偷喝蜜了,肯定是要挨打的。

    我俩就蹲在校门北面的那土堆后面,中午是不能回家吃饭了。熬到下午一同去学,听任校长的发落了事。

    一会儿,远远地看见芬芳手里拿着一个同样的土霉素瓶子朝学校走来。进得学校不大工夫,又看见校长送她出来,两个人相互推让着那个瓶子,最后还是那校长将那瓶子又拿了回去。

    我俩看的出,那是芬芳又赔了校长一瓶子的蜜。

    下午上学,康素贞是她妈妈牵着手送来的,那校长讨好般地送走了芬芳,便什么也沒说。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 作者:伊人李所写的《苏家屯的变迁》为转载作品,苏家屯的变迁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苏家屯的变迁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苏家屯的变迁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苏家屯的变迁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苏家屯的变迁介绍:
《苏家屯的变迁》,70万字左右。

60年代初,山村苏家屯,出身卑微,人单势薄的苏老二,与队长的千金康素贞同年同月同日生,在推荐上高中的时代,他没有资格上高中,而上了高中的康素贞却因对苏老二的暗恋中途辍学。两人恋爱的过程,极具凄美,终因“改革开放”的春风,怒放了两人爱情的花朵。
在“改革开放”年代新旧两种思想的碰撞中,作品用事实证明了农村宗族势力的野蛮和强大,同时也证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改变命运中的强大动力。
作品通过康苏两家不同社会背景所产生的矛盾,从苏家屯风物的变迁等,反映了中华民族每前进一步的艰辛,反映了任何社会都需要不断地“改革”才能进步的道理,更反映了那个年代各色人等的处世哲学,以及“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必然性和不完美性。
康素贞和苏老二等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中老年”的过程,反映了康素贞的善良纯洁和苏老二的刚正不阿。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悲喜交加,笑中有泪,泪中含笑,弘扬了真善美,有鲜明的思想导向。
主人公的人生,同时也是那个时代芸芸众生的人生缩影,清晰地再现了50、60、70后丰富的苦乐年华和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