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其他小说 >> 苏家屯的变迁TXT下载 >> 苏家屯的变迁章节列表 >> 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

第五十章,三天不上工

作者:伊人李 下载:苏家屯的变迁TXT下载
    那年秋天的早上,我喊苏老二上早自习,正好康素贞也走了过来。见苏老二一脸的不高兴,问原因,他说:“两天了,俺爹一直发烧,队里一下子派了三天锄地的活,说是三天后迎接县里“百亩秋苗“实验田验收,肯定俺爹完不成,我看又该做检查了”。

    正在这时,头顶上的高音喇叭广播:“·····,小黄乡广播站,现在预报天气,从今天早上到后天,三千米高空,有一冷空气……”。

    康素贞连忙对苏老二说:“不用去了,从今天开始三天不上工,有一冷空气……”。

    “真的”?苏老二问。

    “你没听见?刚才乡广播站广播的”,说着,她仰脸看着还在“嗷嗷”叫着的,那房顶三角架子上的四个高音喇叭。

    那时薛老喜派活,有一下子派半天、一天、五天的,完工他检查后记工分。

    苏老二连忙回家告诉了钟叔,说是乡广播站广播了,三天不上工,因为有冷空气。

    钟叔连着在家歇了三天,总算熬好了身子。

    第四天,果然康大功领来了县里的验收团,一到钟叔那任务地边一看,荒草比玉米苗还高。

    这下,钟叔破坏堰县“百亩秋苗“实验田建设的罪名是摆不脱的,也把康大功气的嘴歪眼斜———你苏小钟翻天了!

    当天晚上,在苏家祠堂召开全队社员大会,总结“百亩秋苗”实验田验收工作。

    那时,康大功特别约来了大队李支书。会上,首先有李支书讲话,他首先讲了县政府和乡政府在“百亩秋苗“实验田建设方面对苏家屯生产队的重视和一系列工作的充分肯定。

    然后有康大功讲话,他说:“今年的雨水很丰富,我们队里的庄稼长势都很旺盛,今年秋季的粮食大丰收都是一定的了,总的来说,北洼的地比南洼的地锄的好,沟西的地比沟东的地锄的好。庄稼是不会说假话的,你坑它一会儿,它坑你一季儿······”,他把队里每一块庄稼地的情况基本上总结了一遍,最后他还是把话题引到了在这次验收工作中遇到的使人不高兴的地方,他示意薛老喜说话。

    薛老喜说:“苏小钟,这次验收你算是给咱队扒了一个大豁子,你不知道这‘三伏连天’那草比庄稼还长得快?你清知道今天验收,为啥三天都不上工?让草长得比庄稼还高?”薛老喜问道。

    在薛老喜咄咄逼人的眼光下,钟叔在台下站了起来,他一脸的信球,无话可说。

    这时,苏老二“呼”地站起来:“俺爹无错”!

    “给咱队扒了一个大豁子还没错”?台上薛老喜大声问。

    “就没错”,苏老二又对台上人说:“乡广播站广播说的,三天不上工”。

    “广播站啥时说的?给谁说了”?薛老喜没想到一个小孩子敢在这种场合跟他犟嘴,就一连串地问他。

    “乡广播站在高音喇叭里说了,我听见了,就是说‘今天早上到后天三天不上工,有一冷空气’。不信?咱明天早上六点都再听听”,这时,康素贞从人缝里钻出来,不慌不忙的对在场的人解释说。

    台上台下的人都惊呆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贞贞,你这是干什么”?康大功在主席台上站了起来。

    “爸,高音喇叭就是这样说的,三天不上工………”,康素贞辩解。

    大队支书倒是听出了门道,他站起来:“贞贞,那不是三天不上工呀,那是‘三千米高空’”。

    “不是,不是,就是三天不上工………”,康素贞在台下哭了起来。

    就这样,那晚上的会议就到此结束了。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 作者:伊人李所写的《苏家屯的变迁》为转载作品,苏家屯的变迁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苏家屯的变迁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苏家屯的变迁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苏家屯的变迁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苏家屯的变迁介绍:
《苏家屯的变迁》,70万字左右。

60年代初,山村苏家屯,出身卑微,人单势薄的苏老二,与队长的千金康素贞同年同月同日生,在推荐上高中的时代,他没有资格上高中,而上了高中的康素贞却因对苏老二的暗恋中途辍学。两人恋爱的过程,极具凄美,终因“改革开放”的春风,怒放了两人爱情的花朵。
在“改革开放”年代新旧两种思想的碰撞中,作品用事实证明了农村宗族势力的野蛮和强大,同时也证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改变命运中的强大动力。
作品通过康苏两家不同社会背景所产生的矛盾,从苏家屯风物的变迁等,反映了中华民族每前进一步的艰辛,反映了任何社会都需要不断地“改革”才能进步的道理,更反映了那个年代各色人等的处世哲学,以及“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必然性和不完美性。
康素贞和苏老二等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中老年”的过程,反映了康素贞的善良纯洁和苏老二的刚正不阿。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悲喜交加,笑中有泪,泪中含笑,弘扬了真善美,有鲜明的思想导向。
主人公的人生,同时也是那个时代芸芸众生的人生缩影,清晰地再现了50、60、70后丰富的苦乐年华和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