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其他小说 >> 苏家屯的变迁TXT下载 >> 苏家屯的变迁章节列表 >> 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

第五十七章,隐身术与“日巴差”

作者:伊人李 下载:苏家屯的变迁TXT下载
    小时候我便好看戏,印象中都是样板戏。那晚,我和苏老二去大塔村看“豫东豫剧团”唱的豫剧《沙家浜》。那时,看戏的人特多,戏台下面有十几个拿着竹棍子的年轻人不停的朝站的高的人头上摔打,保证后面的人能看得见,昏暗的灯光下,随着那竹棍子的一次次摔打,能清楚地看见,戏台子前面那些人的脑袋像潮水一样忽高忽低的涌动着。

    ·······

    第五场《奔袭》,大幕一开,众新四军在郭建光带领下出场。有一个大动作是战士们在连长带领下做“前滚翻”和“后滚翻”,那一刻,那连长腾空一跃落地可不见了,大幕接着徐徐拉上,好大一会戏又接着唱。

    散戏往家里赶,一路上都听人议论:“这戏唱的真美呀!那连长一个‘跟头’下去可没影儿了,人家有‘隐身术’呀”。

    苏老二一个劲儿地问我:“你说他恁大个人会去了那里呢?真是神了呀”!

    ······

    三天后,村里在搭台子,台子是一家一户收的门板、木板等固定在一高高的铁架子上。又在腾学校的闲教室,说是剧团的演员要睡在学校里。看见这些,我知道那剧团要来村里唱戏了。

    第一晚上村里便要求唱《沙家浜》。这大概与前几天邻村唱戏那连长的“隐身术”有关。

    早早地,我和苏老二站在台下的人群里,听人们议论这戏唱的咋美咋美,还会“隐身术”之类。

    到第五场时,前面坐着的人都站了起来,苏老二大声吆喝:“看好,看好,人家弄的美着嘞,下面那跟头儿一翻,人都没影儿了”。

    人们都伸长脖子瞪着眼看,结果那连长几个跟头下来还站那里,观众失望了,开始满怨:“这是咋了?”

    “好吃好喝招待着,到咱村为啥不攥劲儿了”?

    “在大塔村唱这出儿戏,连长一个跟头儿下去用‘隐身术’,到咱村咋不用了?”

    ·····

    那晚,康大功早早地来到演出现场,他代表苏家屯的群众发表了讲话,表示对剧团的欢迎。然后,他带着康素贞就坐在乐队的一边,听到台下面的一阵骚动,康素贞提醒爸爸那‘隐身术’将要表演了。康大功睁大两眼看着那个连长,他甚至停止了呼吸要把隔着一张纸的这个把戏看穿。但那连长一个前滚翻以后,照样地站在舞台的中央。

    康素贞一脸的不高兴。康大功起身来到团长的面前问道:“为啥没有‘隐身术’呢”?

    团长望着台下的一片骚动走到台前,很不好意思地说:“····,啥‘隐身术’?那是大塔村搭台子用的木板老薄,演员太胖了,一个前滚翻下去把那木板砸断了,掉台子了,胯骨粉碎性骨折了还住着医院嘞”!

    为了这事情,康素贞又撕苏老二的嘴了,她狠狠地说:“要不是你想看那‘隐身术’,谁叫他来咱村唱戏嘞”?

    最后一场戏,双方领导都是要讲话的。康大功要讲的是这剧团的戏唱得很美,欢迎再来之类;剧团团长讲谦虚的话,继续努力之类。

    那晚,大幕拉的可严实,康大功和那团长一前一后从台下上舞台,我和苏老二等一群人在台子角下议论这个剧团唱的美与不美。

    “你们说这剧团唱的咋样”?有人问。

    “唉呀,唱的‘日妈欻’透了……”,苏老二接了一句。

    “日妈欻”是本地话,水平很低的意思。

    见团长和康大功从跟前过,大家都不再议论了。

    团长是听出了我们在议论剧团的水平,他又拐回来问:“老乡,‘日妈欻’是啥意思”?

    苏老二连忙说:“‘日妈欻’是好的意思,美的意思”。

    站在舞台上,康大功清了清嗓子说:“社员同志们,‘红旗’豫剧团来咱村唱戏,他们的水平很高,欢迎他们再来我村演出……”。

    轮到团长讲话了,他说:“尊敬的贫下中农同志们,来到贵村演出,我们很荣幸,我们的戏唱的还不‘日妈欻’,今后会唱的更‘日妈欻’……”。

    下面片刻的沉默,突然爆发出一阵哄笑,康大功看着团长,就象看见了一个外星人。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 作者:伊人李所写的《苏家屯的变迁》为转载作品,苏家屯的变迁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苏家屯的变迁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苏家屯的变迁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苏家屯的变迁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苏家屯的变迁介绍:
《苏家屯的变迁》,70万字左右。

60年代初,山村苏家屯,出身卑微,人单势薄的苏老二,与队长的千金康素贞同年同月同日生,在推荐上高中的时代,他没有资格上高中,而上了高中的康素贞却因对苏老二的暗恋中途辍学。两人恋爱的过程,极具凄美,终因“改革开放”的春风,怒放了两人爱情的花朵。
在“改革开放”年代新旧两种思想的碰撞中,作品用事实证明了农村宗族势力的野蛮和强大,同时也证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改变命运中的强大动力。
作品通过康苏两家不同社会背景所产生的矛盾,从苏家屯风物的变迁等,反映了中华民族每前进一步的艰辛,反映了任何社会都需要不断地“改革”才能进步的道理,更反映了那个年代各色人等的处世哲学,以及“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必然性和不完美性。
康素贞和苏老二等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中老年”的过程,反映了康素贞的善良纯洁和苏老二的刚正不阿。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悲喜交加,笑中有泪,泪中含笑,弘扬了真善美,有鲜明的思想导向。
主人公的人生,同时也是那个时代芸芸众生的人生缩影,清晰地再现了50、60、70后丰富的苦乐年华和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