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其他小说 >> 苏家屯的变迁TXT下载 >> 苏家屯的变迁章节列表 >> 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

第五十八章,涌泉之恩,滴水相报,

作者:伊人李 下载:苏家屯的变迁TXT下载
    “东风豫剧团”在苏家屯唱了三天,第四天便去了胡屯,也就是苏老二姑父家村。

    苏家屯和胡屯也就是二三里地的距离,喝了汤,我便约了苏老二,二骡子,还有二毛子去胡屯看戏了。

    那时的黑了,人们都没有事情干,尽管苏家屯刚唱了戏,但去胡屯看戏的人还是熙熙攘攘的一群连着一群。走到半路,我又发现康素贞也跟在我们的身后,五个人便自然地私跟在了一起。

    胡屯的人很精明,方圆七乡八里的人都管胡屯叫“精村”,说是胡屯人的祖先是读过“精书”的。

    当我们走到戏场的门口,看见有五六个壮汉严密地把着戏场的大门,在一个人一个人的验票,一边放着两张桌子,桌子后面有四五个人在卖戏票,两毛钱一张。

    我们五个人在长长的队伍边转来转去,当时都不存在买票看戏的想法。

    眼看着人都进去的差不多了,戏场里的头遍“家私儿”都打响了,我们还是没有拿定主意是去是留。

    这时,苏老二走过来,我们都知道他对胡屯的地形是很熟悉的,立刻,我们都明白了他一定是有了进戏场的通道了。

    我们四个人跟在他的身后,朝一边的一个排水沟走过去。

    黑灯瞎火的,我们走了一段距离,发现已到了唱戏台子的跟前。

    苏老二先站住了,他指着一个从戏场里伸出来的水泥管儿对我们说:“这是戏场的流水管儿,从这管子里拱过去都中了,我先拱,你们都跟在我的后头”,说完,他一猫腰可进去了。

    那是几节水泥做成的管道对接着的一个排水系统,直径正好可以容下我们小孩子穿越。

    我示眼光让二骡子和二毛子跟上,嘱咐了康素贞跟上我。我随着二毛子也拱了进去,因为怕戏场里的人听见,所以我们都不敢说话。

    水管儿里黑洞洞湿不拉叽的,但戏台上的乐器声和戏场里的热闹声在吸引着我们,我们是顾不上那水管里面环境艰苦的。

    苏老二,二骡子和二毛子三人都顺利地爬出去了,我还能觉察出康素贞瑟瑟发抖地跟在我的身后。

    已经从水管里爬出去的三个人都在原地等着我俩,当时我已经看见了戏场上的灯火通明了,正在这时,忽听一声吼:“你们都胆大了,敢从这水管里爬进来”?

    外面的三个人一下子都做鸟兽散了。这时,我的头正好露在水管一端的外面。

    那个人一个箭步冲过来,上去揪住我的头发:“你给我出来”!

    其实是不用他用力的,我自己巴不得出来嘞。我连忙回过头把康素贞拉了出来。

    “哎呀,反了天了,还有一个小闺女儿?补票去”!那人说着话,上前拉住我的胳膊。

    我抬头借着灯光一看,挣了一下,但没有挣脱开,我说:“你松开我”!

    “我不松开,你还有理了?”那人的自尊心好像受到了刺激,大声地喝斥我。

    “你知道我是谁”?我问他。

    “你是天王老子我也不怕”!

    “真的”?我又问他。

    “就是真的”!那人抓住我的手往灯光处拽。

    我一下子挣脱开来,我说:“你投机倒把去买葱,丢了秤锤是我拾的”,我又朝着康素贞:“秤锤是他妈送给你的,你是苏老二的姑父,走,咱去补票,走”。

    苏老二家姑父一下子可软了,他一丝的思索都没有,连忙松开我的手,说:“哎呀呀,好孩子,咋还提那事嘞?去吧,去看戏吧,明儿黑了不要从这里拱了,我在门口等着你们啊······”。

    说完他就没影儿了。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 作者:伊人李所写的《苏家屯的变迁》为转载作品,苏家屯的变迁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苏家屯的变迁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苏家屯的变迁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苏家屯的变迁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苏家屯的变迁介绍:
《苏家屯的变迁》,70万字左右。

60年代初,山村苏家屯,出身卑微,人单势薄的苏老二,与队长的千金康素贞同年同月同日生,在推荐上高中的时代,他没有资格上高中,而上了高中的康素贞却因对苏老二的暗恋中途辍学。两人恋爱的过程,极具凄美,终因“改革开放”的春风,怒放了两人爱情的花朵。
在“改革开放”年代新旧两种思想的碰撞中,作品用事实证明了农村宗族势力的野蛮和强大,同时也证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改变命运中的强大动力。
作品通过康苏两家不同社会背景所产生的矛盾,从苏家屯风物的变迁等,反映了中华民族每前进一步的艰辛,反映了任何社会都需要不断地“改革”才能进步的道理,更反映了那个年代各色人等的处世哲学,以及“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必然性和不完美性。
康素贞和苏老二等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中老年”的过程,反映了康素贞的善良纯洁和苏老二的刚正不阿。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悲喜交加,笑中有泪,泪中含笑,弘扬了真善美,有鲜明的思想导向。
主人公的人生,同时也是那个时代芸芸众生的人生缩影,清晰地再现了50、60、70后丰富的苦乐年华和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