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其他小说 >> 苏家屯的变迁TXT下载 >> 苏家屯的变迁章节列表 >> 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

第六十二章,丈有所短,尺有所长。

作者:伊人李 下载:苏家屯的变迁TXT下载
    世上有千千万万种树,每一种不但形状不同,作用也不同,有的做檩条,有的做椽子;有的可做箱子,有的只是做烧柴………,但都是有用处的。

    人,有得上学中,有的顽皮中,用句很有道理的,文绉绉的话,“天生我材必有用”,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

    苏老二和二骡子两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苏老二思维敏捷具有创造性,一旦在思想上认准某一个事情,他会独辟蹊径,有把稻草变成黄金的可能,他无论干什么活都干净利索;二骡子就是老百姓说的那句话是个“颜色棍儿”,会说一些巧话儿,做一些巧事儿。

    薛老喜是非常渴望二骡子读书的,他从骨子里希望二骡子通过读书改变他自己以及父辈们的生活方式,但很多的时候,二骡子在教室外可以任意驰骋,那真可谓是“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但上课的铃声好像就是他的丧钟,他是极不想进那黑洞洞憋的他出不来气儿的教室里的,他真的憋不住了,就举手说要去厕所,后来他凡是一举手,校长就问:“要去厕所”?

    二骡子马上回答:“快憋死了”。

    校长随口说:“那你去吧”。

    他去一回厕所就二十分钟,一节课去一回,那上课的日子也就被打发的差不多了。

    有一回,二骡子前脚出去,校长后脚也跟了上去,他尾随二骡子朝前走,发现他径直朝那校门外小树林走去。他看到二骡子在小树林里不是尿尿,而是在看蚂蚁上树,螳螂捕蝉。

    校长上去揪住他的袄领子:“你给我回教室去,憋死你都不叫你出来了”。

    校长驮着他进了教室,就让他站在教室的后面。校长上得讲台正要讲课,忽然又听他说:“报告,这回我真的要去厕所”。

    大家回头一看,见二骡子举着左手,一脸痛苦的表情。

    校长愤怒的用眼睛瞪着他:“憋死你嘞”!

    “报告,我真的要去厕所,尿裤子了俺爹该打死我了”,二骡子带着哭腔乞求。

    “打死你算完”,校长有点恼,但他还是耐了耐性子说:“你刚才在小树林里弄啥了?为啥不在小树林里尿净”?

    二骡子急急的说:“在外面不想尿,一到教室都想尿”。

    那校长挥挥手:“去吧,去吧,你真是个有样儿的斋公”。

    有一天,薛老喜从学校门前过,发现了小树林里的二骡子,就上前去问究竟,当他了解到二骡子经常因尿尿在教室外面玩耍时,一股无名之火油然而生,他脱下那踢死牛鞋打的二骡子皮开肉绽。

    从此,二骡子再也没有在教室想尿,一到外面就不想尿的感觉了。但是,让他学习是比登天还要难的。

    苏老二则不同,他是不学习就是不学习,但教室能坐得住。要么睡大觉,要么就信球一样听天书,哪一天想听课了,他比谁理解的都快。如果考试前他想要考试个二三十分了,他就没有黑了没有白天的学习几天,结果一考试他就能考试个勉强及格。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钟叔是从不像薛老喜那样去敏感他的学习的,任凭他怎么做都中。

    苏家屯大人们的关系往往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也决定着孩子们关系的远近。孩子们非常地敏感,一般都会从大人们的片言只语中塑造自己的人格和处世的方法。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 作者:伊人李所写的《苏家屯的变迁》为转载作品,苏家屯的变迁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苏家屯的变迁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苏家屯的变迁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苏家屯的变迁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苏家屯的变迁介绍:
《苏家屯的变迁》,70万字左右。

60年代初,山村苏家屯,出身卑微,人单势薄的苏老二,与队长的千金康素贞同年同月同日生,在推荐上高中的时代,他没有资格上高中,而上了高中的康素贞却因对苏老二的暗恋中途辍学。两人恋爱的过程,极具凄美,终因“改革开放”的春风,怒放了两人爱情的花朵。
在“改革开放”年代新旧两种思想的碰撞中,作品用事实证明了农村宗族势力的野蛮和强大,同时也证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改变命运中的强大动力。
作品通过康苏两家不同社会背景所产生的矛盾,从苏家屯风物的变迁等,反映了中华民族每前进一步的艰辛,反映了任何社会都需要不断地“改革”才能进步的道理,更反映了那个年代各色人等的处世哲学,以及“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必然性和不完美性。
康素贞和苏老二等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中老年”的过程,反映了康素贞的善良纯洁和苏老二的刚正不阿。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悲喜交加,笑中有泪,泪中含笑,弘扬了真善美,有鲜明的思想导向。
主人公的人生,同时也是那个时代芸芸众生的人生缩影,清晰地再现了50、60、70后丰富的苦乐年华和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