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其他小说 >> 苏家屯的变迁TXT下载 >> 苏家屯的变迁章节列表 >> 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

第六十一章,没有马蜂便有长虫

作者:伊人李 下载:苏家屯的变迁TXT下载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田野里到处野果累累,常常馋的我们小孩子垂涎欲滴。

    逮马知了那件事,康素贞把我俩拽到教室外面晒太阳,那样的体罚根本阻止不了我俩中午不睡觉的好奇心。

    一个中午,我俩又趁父亲睡着偷偷地出来了,这回是商量好中午去摘红柿子吃的。

    出来校门,西面三百米的沟边长着四棵面柿树,那面柿吃着面甜面甜的。

    柿子正要成熟的时节,红燈燈的一树柿子在黑黝黝的柿叶衬托下红的很耀眼,一出校门就能闻到那红柿子的香甜。

    来到树下,看着那一排红燈燈的柿树,我对他说:“你上最北那一棵,我上最南那一棵,动作要快,捡那最红的摘·····”。

    其实也不是单单为了吃那甜柿子,主要是费气力,不安生。

    苏老二上树是高手,水泥电线杆他都能爬上去。他脱掉鞋子,猴子一样往那树的高处爬,刚到树的分叉处,只听“娘呀……”一声叫唤,“扑通”一声他可从树上掉下来了,我扭头一看,见一群马蜂正围着他的身子乱飞。

    “快跑,快跑……”,我知道他碰住马蜂窝了,并且惹恼了马蜂。他跌跌撞撞往前跑,一群马蜂围着他的身子在后面追,好长一段距离,马蜂才停止追赶。

    苏老二抱着头爬在地上打滚儿,“娘呀,大呀·····”地叫唤着。

    我连忙赶过去对他说:“你的声音小一点儿,要是叫康素贞听见了,后晌咱俩又该晒太阳了”。

    趴在地上的苏老二一把鼻子一把泪地对我说:“晒太阳晒死也去球,也比这马蜂蛰住好受的多······”。

    我愣在一边一点也没办法,任凭他在地上打着滚儿,嘴里吆喝着:“老疼,老疼呀·····”。

    好大一会儿,听见学校里预备钟声响,我问“还疼不疼了”?

    他说:“疼的很,只是还没有疼死嘞,你老栓儿咋不上北面那一棵嘞?”

    ······

    和上回一样,我躲在校门外让苏老二先进学校里去,那天康素贞照例站在教室门口检查午休。

    “抱着头弄啥嘞?怕我打你?响午睡了没有?”见他走来,康素贞没有好气地问。

    “睡了”,他怯生生地回答。

    “布袋儿装马知了没有”?康素贞又问。

    “没有”,苏老二低头回答,他不敢抬头,恐怕康素贞发现他被马蜂蛰住了的事实。

    康素贞报仇一样在他的膀子上用食指的指甲狠狠挖了一下,没有发现白道子,就放他进了教室。

    那天下午康大妞老师讲“锄禾日当午”,正朗读课文。

    “娘呀……”,苏老二肯定受不住了,他带着哭腔喊娘。

    全班同学的眼光又齐刷刷地看他。

    康大妞老师立刻停止了朗读,快步走到他跟前,见他抱着头,心里也害怕,忙问康素贞:“你打他的头了”?

    康素贞说:“没有,他进门时抱着头没打住”。

    还没等康大妞老师再问什么,苏老二发怒似的吆喝:“马蜂蛰住了,甭问了,晌午没睡……”。

    大概真的是掩盖不住,他自首了。

    结果,我俩还是被康素贞撕着嘴拽出了教室。苏老二被钟叔领回去看医生了,我一个人站在教室门前的太阳底下,午后的太阳格外毒,一会的功夫就把我的两个肩膀上晒得脱了一层白皮。

    经过这件事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越是红燈燈的柿子树,上面没有马蜂便有长虫。

    以后很多年,凡是从那红燈燈的柿子树下路过,或者是驻足在那树下,那红燈燈的柿子使我垂涎欲滴的时候,一想起苏老二那一次被马蜂蛰的在地上打滚儿的情景,我便立刻走开。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 作者:伊人李所写的《苏家屯的变迁》为转载作品,苏家屯的变迁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苏家屯的变迁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苏家屯的变迁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苏家屯的变迁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苏家屯的变迁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苏家屯的变迁介绍:
《苏家屯的变迁》,70万字左右。

60年代初,山村苏家屯,出身卑微,人单势薄的苏老二,与队长的千金康素贞同年同月同日生,在推荐上高中的时代,他没有资格上高中,而上了高中的康素贞却因对苏老二的暗恋中途辍学。两人恋爱的过程,极具凄美,终因“改革开放”的春风,怒放了两人爱情的花朵。
在“改革开放”年代新旧两种思想的碰撞中,作品用事实证明了农村宗族势力的野蛮和强大,同时也证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改变命运中的强大动力。
作品通过康苏两家不同社会背景所产生的矛盾,从苏家屯风物的变迁等,反映了中华民族每前进一步的艰辛,反映了任何社会都需要不断地“改革”才能进步的道理,更反映了那个年代各色人等的处世哲学,以及“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必然性和不完美性。
康素贞和苏老二等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中老年”的过程,反映了康素贞的善良纯洁和苏老二的刚正不阿。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悲喜交加,笑中有泪,泪中含笑,弘扬了真善美,有鲜明的思想导向。
主人公的人生,同时也是那个时代芸芸众生的人生缩影,清晰地再现了50、60、70后丰富的苦乐年华和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