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大宋文华集TXT下载 >> 大宋文华集章节列表 >> 大宋文华集最新章节

第156章·汴京春闱(下)

作者:姬子梦 下载:大宋文华集TXT下载
    明道三年,春三月。

    浩浩荡荡的春闱大考开始了,这一次参加汴京春闱的足足有上千人,其中只录取百人左右。

    能参加这次春闱的人,大多都是有才名、饱读诗书的士子。

    京试是为国取士的盛事,按照说法,是三至二年一次。

    但这样的规矩并不一定,有时候皇帝觉得缺人,又或者是文坛兴盛,宋朝一代,两年、一年一次也不为怪。

    特别是在官家之后,无论成功失败,将来都需要大批有用的人才,最近几年,取士也就变得频繁起来。

    虽然吏部方面已经被各种闲官冗员弄得颇为头疼,但对于皇帝来说,真正能用的人才,是无论如何都不嫌多的。

    由于春闱日近,进京的考生其实在年前就已经聚集起来。

    自过年到现在,各种文会频繁,学人们参与聚会,寻求崭露头角的机会,又或是到各处官员、文豪府上投送行卷,以期获得大员青睐,已是惯例。

    事实上,虽然后世的各种重要考试,为了避免徇私舞弊,不让阅卷者看见考生姓名已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其实在宋朝以前,这类考试都是不糊名的。

    宋真宗虽然荒唐,没干什么好事,可他对于科举制的完善,还是有贡献,自糊名制、誊录制的出现,考官们能做的已经很少了。

    唐朝一代,考生的名字对于阅卷的大员来说,全都明明白白,考试考生的名字对于阅卷的大员来说,全都明明白白,考试更多检验的,是学生在考场之外有没有名气,有没有为官的功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考验对方的人际、背景,但以此选官,也是有一定理由的。

    陈盛泽在汴京也参加过几次文会,在文会博得了些许名声,诗词虽然不是他擅长的,可凭借着这几次文会到给人留下“务实”、“干才”的名声。

    加之陈盛泽受范仲淹指点文章这事,当朝的官吏们也略有耳闻,范仲淹曾对庞籍举荐过姬长卿的学生、弟子。

    王冲、陈盛泽也被庞籍、文彦博等人考校过学问,学识扎实,文章也作得好,就连官家也曾遗憾未能得见姬长卿此人。

    当今官家正值意气风发之时,虽然郭皇后一时让官家对范仲淹等御史言官不待见,但在为国取才上,官家也想为大宋取得几名实干之才。

    鸡鸣拂晓,天刚刚蒙亮,陈盛泽就在陈墨的伺候下,备好了考试的笔墨、干粮、茶水。

    今日是春闱大比,陈盛泽不敢大意,早早便起来温书,准备考试的物品,一直等天亮,才在陈墨、林肃坚两人的护卫下来到贡院。

    王冲在就早贡院门口了,王冲见了陈盛泽先行一礼,而后才关心的问道:“伯川师兄,可都准备好了,没有什么遗漏的物品?”

    陈盛泽看着王冲,笑道:“伯忌,勿忧,我也不是第一次参加科举了,倒是你干粮可都准备好了?待会进入贡院,落锁以后,无论发现什么事情,礼部的官员都不会打开院门的。”

    王冲微微点头:“范公上月,便反复叮嘱过了,承蒙范公垂爱,三日前便为准备好了干粮,如此大恩,冲真不知该如何报答……”

    陈盛泽闻言点头附和:“范公乃我朝方正君子,夫子昔年就曾说过,范公不是施惠贪图报恩之人,如果你我高中,自当以范公为榜样,不求辅国建功,但求报效君王,造福一方,如此也无愧于范公、郭师,夫子的教诲!”

    正当王冲、陈盛泽说话之际,一旁走过来几人,陈盛泽看去正是同为蜀人的刘志贤,与文会上认识的宋航、张士彦等人。

    几人纷纷相互见礼,又互相询问此次科举,大约等待四柱香的时间,贡院的大门,这才打开。

    随后是礼部的官员,出面宣读官家、礼部的诏书,然后又交代了一些规矩。

    又花了半个时辰,在门前检查是否携带夹杂,陈盛泽、王冲等人这才领到自己的对牌。

    陈盛泽被分到戊寅,王冲被分到了己子,二人相隔好十人,倒也没什么。

    进入贡院以后,按照自己领到的对牌,在房门外又被核查了对牌、户籍,这才进入到房间之中。

    陈盛泽分到房间不大,只有一张桌子、一张椅子,进入房间后陈盛泽立刻将考篮中的笔墨放到书案上,倒水研磨。

    等到锣鸣鼓响,陈盛泽这才看到了本次春闱的试题。

    宋代科举又分进士科以及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法、明经各个专科,以选拔专业人才;此外还有“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悉许应诏”的特别考试,叫做“制科”。其中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录取的人数也最多。

    宋代科举的科目虽然屡经变革,但有四个科目差不多是必考的:诗赋,经义,论,策。殿试通常都是试策。

    各个科目各有其功能,用宋人的话来说,“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

    虽说科举制度的设计目的,是识别、发现优秀的治国人才,“网罗天下之英隽”,但也需要以试诗赋考查应试者的文学才情与审美能力,以试经义考查对经典义理的理解与阐释,以试论考查应试者的学识与见解,以试策考查解决时务的识见与才干。

    宋人轻诗赋而重经义、策论,如司马光极力反对以诗赋取士:“国家设官分职,以待贤能,大者道德器识以弼谐教化,其次明察惠和以拊循州县,其次方略勇果以扞御外侮,小者刑狱钱谷以供给役使,岂可专取文艺之人,欲以备百官、济万事邪?”

    诗赋题目在宋代科举考试中的地位逐渐下降,经义与策论的重要性则得到强化。

    从答题形式上看,试经义、试论、试策都极为考究学问写作分析能力,写作类型都是以议论文为主,目的当然是为了测试考生对于经典、史事、时务的见解。

    考试时,主考官会在试场前面挂出一块帘幕,“出示题目于厅额,题中有疑难处,听士人就帘外上请,主文于帘中详答之讫,则各就位作文”。一般考三场或四场。

    具体来说,试经义是出题者从儒家经书中截取一句话,请考生阐述其蕴含的义理。明清时试经义演变成考八股文,从外在的文体形式到内在的思想都严重僵化,但在宋代,人们崇尚“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考生可以自由解经、传注、质疑古说、阐发新见,“借他题目说自家道理”,甚至不乏“全不顾经文,务自立说,心粗胆大,敢为新奇诡异之论”者。

    十道明律的题陈盛泽、王冲也不是什么难事,以往在姬长卿的习题课业中也会夹杂许多律法时政。

    “一子欺嫂,盗牛买钱……”

    陈盛泽引用了大宋律对于欺母、偷盗的律法条文,便阐述自己了判处理由,而后又检阅作答有无忌讳,这才放心誊录。

    陈盛泽下笔越发顺畅,字迹也很工整,试卷作答虽要誊录,但字迹也阅卷官们考察的内容。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大宋文华集》最新章节! 作者:姬子梦所写的《大宋文华集》为转载作品,大宋文华集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大宋文华集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大宋文华集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大宋文华集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大宋文华集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宋文华集介绍:
姬长卿,刚刚论文答辩,迫于当前复杂的就业形势,他骇然选择山区支教,来到了广阔荒凉的西北地区,听说学校听说他选择到最贫苦的地区支教,于是赠送了他一台笔记本电脑,他在夕夕、二手市场上又淘了几件旧货,收拾好行装便出发了。
可那知竟在路上遇到意外,再睁眼时已经来到了不知名的地方,待找到人烟时,这才发现自己来到北宋时期。
此时贪慕虚荣的宋真宗刚刚驾崩,年幼的宋仁宗还活在太后刘娥的强势下。
他该如何在这个世界活下去,又该做什么呢?
来到大宋,他不想参与这个时代,可历史的浪潮却一次一次将他卷入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