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岂独无故TXT下载 >> 岂独无故章节列表 >> 岂独无故最新章节

18,孟子

作者:智襄子 下载:岂独无故TXT下载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孟子·离娄上》)

    伦:类,辈。人伦:人类。

    尽:竭尽,这里指完全做到。君道:做君主的原则和道理。

    暴:损害,残害。甚:严重。

    殷:指商王朝。商多次迁都,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后人因称商为殷、殷商。鉴:镜子。按:春秋以前的镜子是在盆中盛水来照察人的形容。这个意思也写作“监”。《尚书·酒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意思是说,在上位者不要只拿水当做镜子,更应把民众当做镜子,从民众的反应中看清楚自己执政的问题所在。《荀子·解蔽》“商汤监于夏桀”,“文王监于殷纣”,是说历史上贤明的君王如商汤和周文王,都是把前代的亡国之君如夏桀和商纣的教训作为镜子。夏后:指禹建立的夏王朝。也称夏后氏或夏氏。

    孔子笃信历史的力量。《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的话:“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孔子说他对人一般不加毁誉,是因为他相信历史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了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是非毁誉自有公论。比如在当时,对禹、汤、文、武、周公莫不誉,对桀、纣、幽、厉莫不毁,便是明证。

    儒生的理解:监于往日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孟子·尽心上》)

    事:为……做事,事奉。事君人:事奉君主的人。

    为:做。容悦:曲意逢迎以取悦于上。

    安社稷臣:安社稷之臣,使国家安定太平的大臣。

    天民:明白天理、顺应天道的贤明之人。达:通畅,顺利。

    大人:伟大的人物。

    正己: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礼记·中庸》:“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物正:指天下万物都走上正道。

    《孟子·滕文公下》认为这样的臣子把顺从作为最高准则(以顺为正),实际是奉守“妾妇之道”。这样的容悦小臣即便有机会爬到高位,也不过是君王的弄臣,绝非社稷百姓之福。荀子把这样的臣子斥责为“国贼”,他说:“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荀子·臣道》)

    《后汉书·陈蕃传》载陈蕃给汉桓帝的上疏道:“臣闻有事社稷者,社稷是为;有事人君者,容悦是为。

    天民有坚定的信仰和原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们先知先觉,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广阔长远的视野,胸怀治国平天下之大道,一旦获得施展政治抱负和才华的机会,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正是《孟子·滕文公下》所称颂的“大丈夫”。

    儒生的理解:四种立于朝堂之上的人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岂独无故》最新章节! 作者:智襄子所写的《岂独无故》为转载作品,岂独无故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岂独无故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岂独无故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岂独无故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岂独无故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岂独无故介绍:
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