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难民营的转悠间,侯成脑海中突发奇想:若能将这批人收入双刀帮麾下,或许攻占西康县也并非难事。但陆有的呼唤“侯哥!侯哥!”如同冷水浇头,将他拉回现实。他暗自反省:自家百来号兄弟的家眷,尚且难以养活,又怎能再去祸害其他人呢?况且,想到黑风寨和李凌家,即便攻占了西康县,黑风寨也未必会站在自己这边,他对黑风寨毫无办法,而李凌设计的崖道、水车等让都他望尘莫及。再想到李凌家的那些女孩子都如此厉害,还有冷月谷背景的冷艳秋,特别是李凌,一人之力荡平南若寺,斩落武宗天刀金平,如此实力,侯成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侯成深吸一口气,收敛思绪,决定先脚踏实地,办好眼前这件事。他心中盘算,招募人手需得精挑细选。一番巡视后,他心中有了计较。侯成指示陆有,招募对象需持有合法身份凭证,且优先考虑携带孩童的家庭——这类人往往心怀慈爱,责任感强。同时,排除有青年男子的家庭,毕竟,有劳动力却在此依赖救济者,其可靠性值得商榷。侯成敏锐地观察到,一些年轻男子眼神闪烁,或贪财或心怀不轨,这让他想起了李凌家族的现状——仅剩一群女子,虽有自保之力,护卫赵龙为避嫌都居住在外。若招募一群青年男子,万一生出事端,李凌绝不会放过自己。
于是,陆有按照侯成的指示开始招募工作。一位身着双刀帮兄弟装扮的“家丁”突然扯开嗓子,用他那独特的嗓音宣布:“各位听仔细了!咱们陆大爷正在招聘长工来种地,只招收有小孩的家庭,不招有青年男子的家庭。每个成年劳动力可以带一个十三岁以下的小孩。多出的成人嘛,一年一两银子的工钱,租期为三年!”这话一出,营地瞬间炸了锅,众人交头接耳,疑惑四起:为何不招青年男子,只招妇女、老人和儿童?
几个血气方刚的青年汉子可不干了,他们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开始煽风点火:“这哪是招工啊,分明就是人口贩子的勾当!去了还不跟南若寺那些倒霉蛋一样,被关了门,杀了吃肉!”这话一出,难民们心里直犯嘀咕,脚步也迟疑起来。
双刀帮的兄弟一看有搅事的,手痒痒地想给这几个挑事的家伙点颜色瞧瞧,可那几位青年却挺直了腰板,一副“你来啊,谁怕谁”的架势。这时,侯成站了出来,他轻轻拦下自家兄弟,对着那几位青年微微一笑,眼神中满是自信:“诸位有所不知,我家老爷心善地广,一心想着给孩子们一个温饱的家。所以嘛,优先考虑那些有经验、有孩子的老农夫,最好是干农活超过十年的行家。当然,没有拖家带口的好农夫,我们更欢迎,不过名额有限,就招一百个农夫!而且,南若寺的妖僧也不喜欢吃老瘦的肉吧!”侯成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合情合理。大家都快饿成骨架了,哪里还担心被吃掉?况且,人家明确说了只要一百人,这机会可是难得。于是,难民们纷纷围拢过来,争先恐后地想要报名。
侯成也不含糊,立刻安排人手检查起报名者的双手和小腿,看是否留有常年劳作的痕迹,比如双手是否有老茧,小腿的汗毛是否粗壮。毕竟,没下过田的人,小腿上的汗毛细且朝下,一目了然。当然,虽然招聘老农夫,但也需要考验一定的体力。没有体力,光有经验也干不了活。好在能逃难出来的人,身体素质都还不错,不然在这时代也跑不了这么远。
不一会儿,侯成就筛选出了二十多对经验丰富的老农夫妇,而那些没有老茧的青年人自然就被淘汰出局了,因为你手上没有老茧啊。周围的难民看在眼里,心里明镜似的,知道人家确实是在招农夫。于是,符合条件的难民们纷纷涌上前来,争抢着报名。那几个青年见状,知道再也煽动不了众人,只能偃旗息鼓。毕竟,在这难民营里,填饱肚子都难,还时常要提防那些无赖的骚扰。能有机会出去拼一把,谁都不会轻易放弃。侯成惊讶地发现,很快就招募到了一百个劳动力,然而,眼前仍有众多难民携儿带女,跪在陆有面前,恳求收留他们。陆有心生怜悯,望向侯成,征询对策。侯成扫视一圈,估摸着还有数十人,加之周围还有不少人在观望,若开口,再收两百劳力都没问题。但李凌家剩下那头的两座山头,顶多需要一百多劳力而已。
于是,侯成站出来对大家说:“请大家安静一下,还有一件事要告诉大家。我们家主的田地,位于城西黑风寨的深山中,你们需要想清楚。刚招募的合格劳动力如果不想去的,也可以退出。”侯成这么一说,很多人都开始犹豫,难民间纷纷交头接耳,打听起黑风寨的所在。听说要走三天的山路,且一路上都有野兽出没,大家都不愿意进山和黑族人一起种地。很快,不少家庭的大人拉着自己的孩子退出了。
然而,这时一个小男孩却紧紧拉着自己的父母,不愿意离开。他猛地挣脱了手,跑向陆有和侯成面前,眼中闪烁着真挚问道:“叔叔,我梅姐姐,她是不是也在那里?”这一问,不仅让侯成愕然,四周的人也都愣住了。随即,这孩子的父母想起来,年前他们卖的大女儿就是去了黑风寨。孩子的母亲也急切地跑来,满眼期待地望着侯成,等待他的回答。
侯成一脸茫然,哪知什么梅姐?这一幕,让小孩与母亲的心沉到了谷底。好在陆有脑筋一转,想起了年前李凌买奴隶的旧事。他身在城中,对这些闲言碎语自然耳熟能详,于是问道:“你说的梅姐,可是年前李凌家买的那十三个女孩中的一个?”陆有的话,勾起了众人的回忆。侯成也想起来了,连忙道:“你梅姐姐确实在那里,不过现在她们被称为李家十三姐妹,我分不清是哪一个。但她过得挺好,你去了就能见到她。”
小男孩一听,立刻拉着父母的手:“爸爸妈妈,我们去那里吧,全家都去!姐姐在那里!”孩子的话,让众人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心酸,让人不禁想起逃难路上,多少家庭去了亲人,支离破碎。许多人觉得与其在外面乞讨,亲人离散,不如到山里一家人团聚,过安稳的日子。因此,那些有两大一小的家庭,大多不愿意进山,而孩子多的家庭,如两大带三小或四小的,都希望能加入。侯成见状,迅速制定了一条规矩:每个大人带一个孩子,超出部分则由家主抚养长大,条件是这孩子十五岁成年后,要为主家效力六年。对于这些朝不保夕的难民来说,这样的条件已是恩赐,哪还有心思计较太多?
最终,侯成招到了一百零六个劳动力,而孩子竟多达一百六十八个。这一下子,难民营的人口锐减了近三百,孩子的数量更是减半,整个营地仿佛都松了一口气,空气都变得轻松起来。陆有与众人一道,找来了衙门的士兵作保,签署了合约,随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城西码头。在一片忐忑不安的氛围中,侯成吩咐码头的黑族兄弟分发食物。然而,黑族的兄弟们显然估计不足,他们原本以为只需准备一百人的份量,如今人数却翻了一番还多。尽管多出来的全是孩子,但他们的胃口可一点也不像孩子。侯成见状,毫不犹豫地掏出银两,吩咐再去采购些粮食准备吃的。
虽然码头不大,却比那拥挤不堪的难民营好了太多,更何况前几日恰逢开山节,大部分黑族人都回了寨子,所以这两百多难民都能在这些房子里先挤一挤。对他们而言,有个能躺下休息的地方就已经足够奢侈了。很快,大家吃饱喝足,纷纷躺下休息。在这陌生的环境中,许多人心中的纠结与担忧渐渐被疲惫所替代,他们慢慢进入了梦乡。
与难民营中时刻需要警惕周围人的日子相比,来这里的人大家都基本一样,不约而同的站在了一起,彼此间的距离悄然拉近,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而侯成等人似乎成为他们之外的人,所以在他们心中,只要侯成没站在门外,他们自然就能安心睡觉了。
本章结束